牛顿与第一推动力

牛顿与第一推动力
这是回应“髮條陳”朋友的,有点儿长,就直接贴出来了。
所谓“牛顿晚年放弃了科学,而专注于神学”是国内体制内的“唯物论者”的说辞。这种说法拿去擦屁股就可以,不必当真。
牛顿的宗教观念和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两回事,你说的这句话“牛顿自己,有神论一开始就是做为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基本论而存在。”,我觉得不适当。
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进行研究总要有个出发点,就是自明之理(axiom)。这在欧陆哲学传统中表现得更明显——相对地,牛顿属于经验主义传统。事实上,笛卡尔派从形而上学出发对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批评,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并未被证明”。而牛顿郑重地进行了回应,他力图为自己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一种笛卡尔式的证明,尽管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并未取得成功,他确信“说明”引力的任务(即“可以理解地”说明它)必须留给以后几代人——最后,引力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进行了完美的说明。
后来,牛顿进行了方法论上的回应,按照他的著名的第四规则,不允许因为形而上学的批评而拒斥归纳证明。之后300年,牛顿的经验主义/归纳主义的哲学观念统治了自然科学界。(在拉卡托斯(Lakatos)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对此有详尽明晰的阐述。)
说这些是为了辨别研究的出发点和宗教观念是两回事。而牛顿晚年倒向神学,是为了给他的体系寻找第一推动力。换句话说,即寻找宇宙的初始条件,或者说边界条件。关于这个问题,霍金(Hawking)有一个理论——无边界的边界条件(no-boundary boundary condition),在风靡一时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中有通俗的说明。
让我们再回到形而上学/方法论上来:
作为德国人,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念显然是欧陆哲学传统,他对牛顿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批评:
Newton, the first creator of a comprehensive, workable system of theoretical physics, still believed that the basic concepts and laws of his system could be derived from experience…. the tremendous practical success of his doctrines may well prevented him and the physicists of the eighteenth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ies from recognizing the fictitious character of the foundations of the system…..the axiomatic basi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annot be extracted from experience but must be freely invented,…
——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933)
爱因斯坦对于科学和宗教有一篇精妙的文章,Albert Einstein Religion and Science(http://www.sacred-texts.com/aor/einstein/einsci.htm),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进行了精微的辨析与阐释——当然了,爱因斯坦的“宗教”和通常意义上的宗教有区别,类似于一种信念。
这是回应“髮條陳”朋友的,有点儿长,就直接贴出来了。
所谓“牛顿晚年放弃了科学,而专注于神学”是国内体制内的“唯物论者”的说辞。这种说法拿去擦屁股就可以,不必当真。
牛顿的宗教观念和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两回事,你说的这句话“牛顿自己,有神论一开始就是做为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基本论而存在。”,我觉得不适当。
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进行研究总要有个出发点,就是自明之理(axiom)。这在欧陆哲学传统中表现得更明显——相对地,牛顿属于经验主义传统。事实上,笛卡尔派从形而上学出发对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批评,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并未被证明”。而牛顿郑重地进行了回应,他力图为自己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一种笛卡尔式的证明,尽管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并未取得成功,他确信“说明”引力的任务(即“可以理解地”说明它)必须留给以后几代人——最后,引力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进行了完美的说明。
后来,牛顿进行了方法论上的回应,按照他的著名的第四规则,不允许因为形而上学的批评而拒斥归纳证明。之后300年,牛顿的经验主义/归纳主义的哲学观念统治了自然科学界。(在拉卡托斯(Lakatos)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对此有详尽明晰的阐述。)
说这些是为了辨别研究的出发点和宗教观念是两回事。而牛顿晚年倒向神学,是为了给他的体系寻找第一推动力。换句话说,即寻找宇宙的初始条件,或者说边界条件。关于这个问题,霍金(Hawking)有一个理论——无边界的边界条件(no-boundary boundary condition),在风靡一时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中有通俗的说明。
让我们再回到形而上学/方法论上来:
作为德国人,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念显然是欧陆哲学传统,他对牛顿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批评:
Newton, the first creator of a comprehensive, workable system of theoretical physics, still believed that the basic concepts and laws of his system could be derived from experience…. the tremendous practical success of his doctrines may well prevented him and the physicists of the eighteenth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ies from recognizing the fictitious character of the foundations of the system…..the axiomatic basi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annot be extracted from experience but must be freely invented,…
——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933)
爱因斯坦对于科学和宗教有一篇精妙的文章,Albert Einstein Religion and Science(http://www.sacred-texts.com/aor/einstein/einsci.htm),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进行了精微的辨析与阐释——当然了,爱因斯坦的“宗教”和通常意义上的宗教有区别,类似于一种信念。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