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如何从0到1学写作?两位大师给你上32堂免费的写作课
“你上课的时候,哪门课最让你头疼啊?”我这样问今年上初中的小侄儿。 “当然是作文课了!”小侄儿嘟囔着嘴,看着眼前空白的作文纸,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的确,别说是孩子,很多大人回忆起写作,也是叫苦不已。由于今年我开始持续阅读写作,我看了大量的写作指导书籍和课程。 “十个干货让你学会写作”“21天让你靠写作月入过万”。看了市面上太多浮夸的写作干货、理论套路,偶然间看到《文心》这一本清新的民国风写作入门故事书。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思索到底如何写作,寻找写作的初心。 《文心》是由夏丏尊、叶圣陶两位我国的教育家、文学家,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写出的32个写作小故事。以中学生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加上两位大家的深厚文学功底,这本书实在值得一读。今天,我将从写作的准备,写作的构思和写作的日常练习三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写作的准备:如何搜集写作素材? “材料不愁没有,问题只在怎样判别,怎样取舍。”--------《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 01”经济读法“打造自己的书柜 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大师提出了“经济读法”,提倡把书本分类、精简。在浩瀚书海中捞出自己需要的书,然后像图书馆存书一样,分类放好。这样,需要用时就立马能够搜到。 《文心》故事里的孩子大文,是读书世家,家里有非常多的书。大文经常会把书架上的书翻出来看。可是,枚叔却告诉他们,这些书都是大文父亲留下的,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读。要想写好文章,就得学会打造属于他自己的小书柜。“读书是好事,但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读书要力求经济。” 是呀!世界上的好书多如繁星,但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选对书、选到好书其实就是搜集素材的第一步。
文章里,枚叔按照“字典、小说故事、诗集、经书、史书、以及少年杂志“这样的分类帮大文和乐华选书。每个类别的书本大约2-3本。书不在多,有些经典是可以反复读的。 日本绘本教育大家松居直说过,每个家长都应该为孩子在家中打造一个专属的小书架。我认识的许多宝妈们,也是这么做的。她们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在家里的小书架上摆放着不同类型的书:学龄前摆上绘本,识字后增加了唐诗、童话书、故事书,再大一点摆上名著、少儿科普作品。 还有个爱书的朋友,特地在家里定制了一面墙的书柜。推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他的爱书。他还用心地贴上了标签,每次大家去到他家,都忍不住惊叹:“你这个微型图书馆太厉害了!” 孩子需要大人帮忙选书,而我们成年人,就可以用按着“经济读法”,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给书本分类,打造自己的书柜。 02做好读书笔记 作者说:“写读书笔记,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文中的大文和他的同学们,经常在看书的时候犯一个毛病:读书贪多,不求甚解。书看过就忘,没有带着思考。我想,不仅是这些孩子,我们大人读书也经常这样。很多人宣称自己一年读上百本书。可是你要是问起他书中的情节,问他看完书的所思所感,他还真不一定都答得出来。 我们读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读,很难对人生有太大的帮助。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判断。应该用议论文的态度去写,不能仅仅摘抄原句。读书笔记应当简短朴实,不需要太多辞藻修饰。”作者告诉我们,做读书笔记,就需要读书时带着思考的态度。做笔记,记录下的是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发现班级里很多孩子写读书笔记,就是找到书上感兴趣内容,原原本本抄录下来。这样机械的摘录,几乎不用动脑筋,也不能够训练到我们写作的思维习惯。 那么,读书笔记应该怎么记呢?主要有三点: 1.记录某个字的用法或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2.记录作者怎样表达文章风格 ,如文章风格是雄健还是柔婉。 3.记录有疑问的地方。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阅读一本书》中提到,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一个人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大幅提升。所以,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03触发很重要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什么是触发?触发的关键在于联系。比如,当你从书中看到一句话和你之前看过的书联系起来了;你看到书里的一个例子和你经历过的一件事联系起来了;你在新闻里看到一个事件,脑袋里突然想到了书里的某个观点;甚至你在看某本书的时候能够预想到,可以把这个材料当作将来写作的素材,这些都是触发。 著名作家李敖在运用这种“触发”法搜集素材方面可谓高手。 他在看完一本书之后,经常把书本”大卸八块“。书中的精华,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类,存放到了自己的资料库中。他说:“你需要有系统地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里面的精华都抓出来,扣在一起。”在进行资料关联分类的时候,其实就是运用到了触发联系的思维。 另外,触发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我们常说,有感而发。只有对生活产生了真实的触动,才会想要抒发心中的想法。 鲁迅先生在《鲁迅全集》里列举了写文章的八条规则。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加入自己的思考,把这些素材相互关联,这样的触发练习对写作者来说极为重要。 二、写作的构思:构建文章组织结构的六字秘诀——“秩序 联络 统一”。 “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 文章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人的骨骼筋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文心》中,作者提出了组织文章三项原则:秩序、联络、 统一 。有次序地安排所有的材料,这是秩序。文章连贯顺畅,这是联络。整篇文章前后保持一样的情感、见解,这是统一。 在我刚刚学习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想到什么写什么,毫无章法可言。这样的文章结构不清晰,读起来如同散乱的沙,就算材料再好,观点再新奇,也不能称作一篇好文。 还有一种作者,只按照套路来写作。比如有些写作班,经常教学生写作套路,导致有的人”只悟其形,不悟其里。“写出的文章始终跳不出套路的框架。这样的文章,久而久之陷入死板,没有新意。 作者觉得最为高明的,还是第三种,也就是先把握大致文体脉络,再一步步写下去。有着写文的标准,却不拘泥守成规。 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在写作时,用到的就是第三种写法。有一次她参观大会堂,远远看到了风里、雨里、雪里有许多工人在紧张地劳动着,这个惊喜让她萌生了写作的冲动。于是,她立即确定了文章的主题。接着她走进礼堂,被眼前肃穆的建筑深深折服。她仔细地观察着眼前的一切,“我一走出礼堂,这篇文章的轮廓就有了。”当我们有了写作的冲动,第一时间确定好主题和框架,那么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要想达到第三种境界,绝非一日之功。在写作的初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梳理出自己的写作框架,摆脱第一种杂乱的行文状态。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进行创新,跳出框架和套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写作的日常练习:练就创作手腕 “所谓作文秘诀之类的书,就是瞄准了学生的钱包,东拼西凑,神乎其神,实际上是一派胡言。谁想要从中找捷径、找秘诀,谁就是天真到糊涂的程度。”————《读书 治学 写作》季羡林 写作有诀窍吗?有的,那就是多练! 写作有捷径吗?没有。 在《文心》的结尾,大文的老师向他们讲述了作品分为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种。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 前面我们谈了读书对写作的许多好处。我认为,虽然读书有利于写作,但读与作终究是两回事。光读不写,也无法练就写作的本事。在我教的小学生里,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的领悟力很好,也喜欢读书。在他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己读很多厚厚的百科全书了。很可惜,父母关注到了阅读,却缺乏培养孩子的写作意识。这个孩子平时不愿意练笔,到了考试时,作文就像小豆腐块一样,平淡短小,言之无物。 作者强调,习作是创作的基础。习作的功底越深越好。许多的名师大家,虽然已经很有名了,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篇章,但一辈子都耕笔不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太多人想要尽早出名、走捷径,以至于忘了写作本身才是最需要打磨的核心技能。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不多。”如果你能够持续练习写作,你的内容就是你最大的底气。 写在最后: 无论你是家长、教师、学生,或是写作新手、职业写手,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文心》这本质朴、严谨的写作故事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