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切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你的脑洞,让现实没有你解决不了的任务
鄙人本职钢琴教师,偶尔也学点调律的知识,但是我没想到,有个书居然是从物理学角度,告诉人们,如何创造一架能涵盖所有音域的钢琴。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就是因为他有88个键,能演奏所有乐器的音高。
但是88个并不是人耳听力的全部范围,更不是动物可涉及到的听音范围。
于是作者就根据所有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对钢琴进行扩建。
加入了“远次声波和大海的音乐”,“大象的音乐”,“人的音乐”,“狗和蝙蝠的音乐”,从0.2赫兹到150千赫兹排列,成了一台235个琴键的钢琴。
问题是,这个钢琴很难制造,因为发出超声波不能靠琴弦,为此要加入通电的晶体来做脉冲振动,而且次声波也需要另加“旋转低音炮”的机械装置。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个书的书名——《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是了,这本书都是出些馊主意。
但别说,有些听起来荒谬的主意,最后却被人发现是一场革命。比如在被感染的伤口上抹霉菌感觉是脑子进水了,但是青霉素的发现证明这也做真的是一种神奇疗法。当然,绝大部分的恶心东西都不能往伤口上抹。
不是所有荒谬的主意都是好主意,如何区分好与坏,就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研究成果,去推测结果。
当然,大多数人已经不学数学物理好多年了,那么从这本书里,你就能重拾基础知识对生活的奇奇怪怪改变。
许多奇怪最后就变成了奇思妙想。
作者认为,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都不知道如何行事。运气好有人教,但有时候,还是要学会自己动脑筋,并且判断这方法可不可行。
不切实际旺盛一个人的生命力
在灾难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惊险刺激的大场面。
山崩海啸,洪水猛兽面前,人类显得尤其渺小。
混乱中,主角就会先显露出他非凡的急智,多种技能傍身,开飞机游艇,接个联络器炸药什么的眼都不带眨的。
不禁感叹,宫斗剧因为心机太浅活不过一集的现代人,在灾难片里更会因为技能太弱(或者仅仅是跑步不够快),一分钟就没命。
《不切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思考的,比如飞机失事,要如何选择着陆地点。看看作者的思考目录,就能脑补出一部部惊心动魄的影视大剧。
如何在敌对的航空母舰上着陆 如何在火车上着陆 如何在潜艇上着陆 如何在农场上着陆 如何在飞机外面让飞机着陆 如何挂在起重机上着陆 如何爬出你的飞机并爬进一架有更多燃料的飞机 如何让坠落中的房子着陆 如何驾驶国际空间站着陆
这和消防预演一样,对生活本身充满了意义。
因为你会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好活下去,且活更久。
不切实际拓展一个人的游戏力
技术性人才永远都抢手,但如果一个人专技不太好,他就必须拥有游戏力。
谁都想跟有趣有料的人结识,如果一个人能为他人带来无限欢乐,他在社会上就能吃得开,也能为他赢得许多生存资源。
清华硕士“毕导”,就是这么一个以物理知识玩生活的人。
他的视频回答了网友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拉屎如何压水花” “球衣如何穿更保暖” “微信如何抢红包”.....
许多网红也纷纷效仿,从网友提出的脑洞问题里,找出好实现的拍片。
赢得了粉丝,也收获了金钱。当然,生活也莫名丰富了许多。
大概,没有人不喜欢一边欢乐的游戏,一边又有钱赚吧。
《不切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回答如何跳高问题时,借助了道具和气流,并很拽得解释——如果你运气特别好的话,正好在一个奥运会举办地上风位置起跳,你将创造跳高的最伟大世界纪录。
就算奥委会不给你金牌,但没关系,你知道你就是真正的冠军!
不切实际增强一个人的掌控力
在没看书前,我压根没有思考过作者思考的问题。
原来不知不觉,我已经被普普通通的生活磨得拥有了思维定势。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们大多数人确实已经失去了对既定生活常态的怀疑能力。
比如,如何预测天气?
有天气预报啊,要我预测干嘛。
如何给你家供电?
有电力公司,有物业,我交钱了啊,要我想着干嘛。
如何交朋友?
真诚兴趣相交,或者看脸看好不好玩,这不是本能吗。
.......
看到许多问题,真的是挺无语的。
但是看着看着,就发现了不一样。
许多事情,我们没有看到背后最简单的工作原理,我们就会觉得这是世界既定的规则。
然而,哪来的既定规则,不过都是人为的。
当一个人对身边存在的东西都抱着理所当然而不是探究的态度,他对世界的理解与掌控也就逐步消失。
当乔布斯的 永葆好奇,永葆饥饿 成为年轻人的信条(Keep hungry keep foolish),你要想的就不单纯是今天工作做好了吗?今天饭如何?
而是像这本书名一样,多多想一想不切实际得解决“你认为简单”的小事情。
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革新者。
再不济,也能成就一个特立独行的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