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被命运与社会掌控的玩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你受教育水平不高,却始终热爱文学创作;如果你饱经生活的磨难,却始终对创作怀有满腔的热忱;如果你不甘于命运的困囿与掌控,想要为社会底层的民众发声,那么你就决不能错过罗伯特·阿尔特的作品——《愤怒的玩偶》。
《愤怒的玩偶》是20世纪阿根廷小说家罗伯特·阿尔特的创作初期作品,由《大盗》《工作与生活》《愤怒的玩偶》和《加略人犹太》这四个关联度不是太紧密的故事构成。之所以说它们关联度不紧密,是因为这四个故事在情节、内容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关系,唯一的联系就是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一个生活在阿根廷首都郊区的底层青年阿斯铁尔。这个特点,虽然没有阿尔特后期创作的《七个疯子》那般具备更完整的小说叙事特征,但却展现了阿尔特在创作方面的许多惊人创新。
这四个故事中,我最喜欢《工作与生活》和《加略人犹太》这两个故事。《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打工人的故事:阿斯铁尔是一个热爱科学与知识的小伙子,并且他很聪明,发明了许多无用的小东西,但是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所以他的聪明才智无法帮助他实现阶层跃升,连改善生活境况都做不到,导致他只能接受与自己智商和能力严重不匹配的工作。但是家庭的贫困又迫使他不得不选择底层的工作,也不得不接受雇主带给他的屈辱和压迫,从而也让他的内心陷入一次次的绝望。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当下许多打工人的感受和体会呢?毕竟哈佛、牛津、清交北复毕业的人只是那么一小撮,而更多的是普通一本,还有更多的是二本、三本及大专生。而在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打工人之外,还有更为广大的农民工及初高中文化的打工人,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
《加略人犹太》则讲述了阿斯特尔背叛伙同他意图偷窃工程师钱财的混混好友的故事。但是,和传统故事套路不同的是,在阿斯铁尔出卖混混好友,告诉工程师真相后,他并没有得到工程师的称赞,反而受到了工程师的质问,质问他为何要背叛自己的好友并撕毁这份友谊契约。这和我们惯常看到的故事截然不同,工程师的反应也颇让人惊讶,倒是呈现出生活的另一种荒诞无常之感。我想,这也是为何这个故事起名为“加略人犹太”的缘故,毕竟犹太是西方文化中鼎鼎大名的背叛者。
从主人公的身份,我们就可以看出阿尔特极为擅长描写城市底层民众的生活,更何况他还被誉为“20世纪拉美城市小说的奠基者”、“拉美大陆第一个现代作家”。可以说,不管是《愤怒的玩偶》,还是《七个疯子》,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底层老百姓,都是经历了各种各样失败的不同国家移民。
而在他的作品被阿根廷主流文学界认可之前,也是经历了重重磨难和挫折,或者可以说,他自身的经历就是他笔下众多人物人生经历的一个缩影。阿尔特出身贫寒,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一直靠打工维持生计,曾做过掮客、书店店员、铁匠学徒、小报的编辑等,但他却从未放弃过成为伟大作家的梦想。对于他来说,生活只有一个意义,那就是成为伟大的作家。而为了这一目标,他选择了书写城市,选择书写阿根廷人的痛苦和贫困,描写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20世纪20年代衰败的资产阶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尽管他的文字总有语法错误,还夹杂着许多外国话,与传统的“好文学”相去甚远,但就是这样的文字和故事却预示了“阿根廷现代民族文学的诞生”。
其实,《愤怒的玩偶》,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猪一样的人生》,只是因为编辑认为不雅,才改成了如今这个名字。如果你读完了本书,你就会发现小说的原名道出了这本小说的真谛,那就是主人公的人生就和猪一样的肮脏、失败,被命运、社会或其他围困在失望、挫败的泥沼中;同时还如同新名字所暗喻的那般,是被命运玩弄的玩偶。一如阿斯铁尔所经历的所有屈辱和失败。
不过,在我看来,值得庆幸的是,主人公和作者并没有像猪一样接受了这般被圈养的人生,而是对这样的人生和命运保持愤怒、警醒,或许最终仍是没有摆脱被玩弄、被“圈养”的失败结局,但虽败犹如,一如《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发出的那句呐喊“人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如果作者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我们便不会看到《愤怒的玩偶》《七个疯子》等这些佳作。如果主人公阿斯铁尔接受了生活给予的屈辱和失败,那么他将放弃自己对阅读、思考以及幻想的热爱与坚持,但是我绝不认为他会放弃这些。
我一直坚信,文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描摹现实世界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让经历过或未经历过的读者去感受和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而阿尔特的《愤怒的玩偶》便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展现了真实的阿根廷底层人民的生活,让不曾去过这个城市、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能切身感受他们所感受的失败、失望与痛苦,以及触碰那个隐藏在阿斯特尔背后永不放弃天才作家梦的阿尔特,绝不做被命运和社会掌控的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