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你是故事里的哪一个呢?

上大学时就知道这本书,只是一直懒得读,要不是学校突然通知开读书分享交流会,我可能永远也想不起这本书。没办法,交流会一个备课组要出一个人,我被赶鸭子上架。
其实内心在狂嚣,为什么是我呢。抱怨归抱怨,趁着下课的闲暇,匆匆忙忙从柜子里清一色教辅资料中抽出这本“小黄书”,发现保护书籍的那层透明薄膜还没有拆,学校发过之后就被“发配边疆”了。想到马上要当着年级所有老师的面儿,分享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想,本着不给组里争光,至少也不能太丢人的想法,得,还是看看吧。

乍一看书的封皮儿,我觉得学校不是有病,就是把老师当弱智,再为了省钱也不能给老师买个儿童读本啊,这也太考验老师智商了吧。等我耐着性子将这本寥寥数页的画本读完,发现这本“小黄书”虽然鸡汤了点,但确实有它的寓意在。
其实它类似于一个小的寓言故事,主要描写了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在迷宫里寻找、享用奶酪的故事。整个故事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透过镜子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故事里的奶酪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拼尽全力苦苦追寻的一切美好:理想、事业、健康、幸福、爱情……这些美好安放在迷宫每一个未知的角落,迷宫就在哪里,美好却并非一成不变。

我觉得故事里四个主人公代表了生活中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嗅嗅匆匆是那种勇敢果断又不怕失败的人,对生活永远保持着热情和警惕,并且他们能够紧跟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力求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以寻找到理想的奶酪。
其实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失去,遭遇过失败和挫折,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人生的低谷里还敢于反复的尝试。就像书中所说:他们也会迷路,也会跑错方向,甚至经常撞到墙上,但是他们会迷途知返。
哼哼代表了另外一种人,他总是无视生活的变化,遇到任何事情只会抱怨,取得一点点成功之后,便会沾沾自喜,并且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他大快朵颐地享受着美味的奶酪,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奶酪就应该待在那里等着他去采撷。所以发现奶酪消失时,他愤怒地表示:“这不公平。”

这类人身上还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固执又自大的个性使他听不进去别人善意的规劝,他永远活在过去的荣光里。故事中当唧唧想要劝他一块儿去寻找新的奶酪时,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愤怒,他什么都不听,也什么都听不进去,所以他永远走不出迷宫,更找不到理想的奶酪。
故事里的唧唧虽然最后找到了理想的奶酪,却颇费了一番周折。比较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一路走着,感悟着,思考着,经历着,哪怕曾经迷失过。这些过往的经历,使他变得丰盈而强大。
面对九曲回环的迷宫,他会胆怯,也会恐惧,但是他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畅想着重新找到奶酪的美好,最后终于克服了恐惧,获得新生。
唧唧和哼哼不同的是,他能够在环境要求自己变化时,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尽快适应新变化。就像他最后说的:“不管你是否希望,变化总是会不断出现。但是,只要你做好准备,变化就不会让你惊慌失措。”

故事读完了,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故事中的哪一个呢。我不是嗅嗅和匆匆,因为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我也不是哼哼,虽然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喜欢抱怨,但如果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不会一直止步不前的。
我可能最像唧唧,没有外界环境刺激,我是不会主动做出改变的,真正想要做出改变时,又会想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催促自己前进。
生活的迷宫很大,我们只有努力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才能找到理想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