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 》:所有精神内耗患者,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表面上看起来你在正常地生活,但精神世界中总有两个小人在相互拉扯,吵得不可开交。你总是在无休止地自我怀疑,觉得痛苦不堪。
或许你会认为这是内卷后遗症,但其实是精神内耗。
《反内耗》中,将内耗定义为“个人因思维困扰、感受与理智冲突,体验到的身心内部持续的自我战斗现象”,是一种内心精神痛苦的状态。这让我回想起《荒原狼》中的主人公——哈利·哈勒尔的精神困境。
当我们阅读一部伟大的作品时,总会有“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的体会,在读《荒原狼》时,也让人感同身受。
《荒原狼》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在婚姻、生活等方面的遭遇与作者的现实经历高度重合,是黑塞对自我的粉碎性解剖。并且,这本书从精神和心理角度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问题。因为黑塞在创作时期也面临着心理危机,1926年还接受了心理治疗,并与荣格结下不解之缘。
黑塞虽然被称为德国的最后一个浪漫骑士,但托马斯曼依然称本书为“德国的《尤利西斯》”,因为无论是本书的内容,亦或是形式,都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运用了大量意象、心理描写等表现手法。形式上更是大胆,黑塞尝试不同的文体,多角度地塑造了荒原狼的立体形象:开篇巧妙的“出版者序”,以他者的视角描述荒原狼的外表、行为;主体部分其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文艺男中年的自传;正文中还嵌套了诗歌、论文等形式。在抽象与具体彼此映照之下,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虽然形式颇丰,但任何一部分都是为主题服务,即如何治疗人性与兽性的矛盾冲突,或是说人的双重性格。
人性迷宫
小说通过多种形式,动态地表现了荒原狼的心理,以刻画人性的真实冲突,论文展示了荒原狼发现自己身上的狼性和人性是不兼容的,他认为自己是属于“自杀者之列”,但又觉得自杀不太体面。他想要走向精神,但本能有吸引他回归自然。他的部分灵魂始终不能摆脱市民世界的秩序,但个性化程度又是使他他不甘心与中产阶级道德观的约束。他渐渐领悟到,人的躯体只有一个,但是灵魂却是无数个。
在这样的矛盾中,双重乃至多重人格就诞生了,因此,他只能在两种力量之间颤颤巍巍摇摆不定,痛苦万分。这种痛苦与绝望的根源,其实不仅是时代的两种风格,而且是是自我的两种倾向。冲突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不断发生:是鱼和熊掌之间的艰难抉择;是想吃得爽也不想胖;是想挣得多也不要受累;是想在一线城市既有身体的容身之所,也有灵魂的栖息之地……
稍加审视,便可发现其中的荒谬与可悲。其悲剧性在于“他悲观的基础不是蔑视世界,而是蔑视自己……他的箭头总是指向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首个对象便是自己……”这和现代人的精神内耗极其相似。这样是病态的。因为这样的自我仇恨和自我斗争会让一个人陷入到极度的孤立与绝望当中。
“市民性是人的常态,它只不过是在一种平衡的努力,是在人的行为的无数极端与矛盾中追求平衡的折中办法。”我们习惯了,我们妥协了,可那些敏锐的灵魂没有。
作为知识分子的哈勒尔,他试图撕碎这些虚情假意,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一切,远离婚姻、职场等世俗的束缚。但最终,荒原狼在自己缔造的孤独空气中,继续扮演着“世界的异乡人”角色。
投射时代阴影
文学的想象是具体的、特殊的。但是个体身上的问题也终究要投射到时代,他的身上刻有时代的烙印。
“它是一个时代的文献,因为哈勒的精神疾病——如今我才知晓——并非个别人的怪病,而是时代本身的病症,是哈勒那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疾病。会身染这种疾病的似乎绝非只是那些软弱、无足轻重的人,恰恰是那些最坚强、最聪明、最具天赋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到侵袭。”
《荒原狼》成书于承上启下的年代,正值一战和二战的间隙。同时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商业气息无孔不入,整个社会变成巨大的名利角斗场。人们不再理解艺术并彻底放弃真诚,构成社会的大多数心灵都在扭曲变形。在这种背景下,那些精神隐者们只能如堂吉柯德般无助的挥舞着长矛,试图寻找内心神灵的痕迹,然而越是洞察力强、敏感的灵魂,越容易深受时代疾病折磨。
黑塞打破了自身和时代的局限,大胆直接地去剖析自我,以及当时的一代人:
“整个一代人会深陷两个时代与两种生活方式的中间地带,以至于这一代人丧失了各种理所当然的概念、各个习俗、各种安全感和无辜感。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对此感受强烈,像尼采这样的人要先于一代人更多的更多地忍受今天的苦难。”
经典文学之所以经典,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能够感同身受。黑塞将时代的问题拓展到了永恒,从小说中的国家扩及到了全人类。“荒原狼这一眼看穿了我们整个时代,看穿了我们所有的碌碌无为,所有的钻营牟利,所有的虚荣自负,看穿了我们傲慢、浅薄的精神世界里一切肤浅的游戏。”
现下正是处于两个时代交替之时,知识的普及化让更多的个体拥有了旧时代精英的知识水平,但是却无法拥有旧时代知识分子的神圣感。于是,表面上出现了个体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繁荣景观,但越来越多的荒原狼被制造出来,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徘徊。但这背后的无形之手,其实还包括了许多社会时代因素,比如资本的压迫,阶级固化的无助,精神的空虚,科技带来焦虑。
赫尔曼在本书中也探讨了一个问题:每个人本身对时代以及生活的苦难到底负有多少责任,如果将矛头对准于自己,那么内耗患者的出路又在何方?
出路何方
论文的最后一段也叩问着:荒原狼能否实现走向精神,走向不朽的救赎之路呢?
按照黑塞在《荒原狼》中的描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就是处于“两个时代交替之时”。与其探讨成因,不如去更多的探讨我们该如何面对虚无带来的“丧”。
其实黑塞在《荒原狼》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莫扎特在等待着我。”
在生存之外,人类有着更崇高更永恒的价值,传承千年的艺术,多接触些伟大的思想及创作。漫漫历史在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的存在会汇聚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向前流淌——这是人类社会的生命力。
除了永恒的意义外,黑塞同样给了我们瞬间的答案。
“一个人懂得只为瞬间而活,活在当下,懂得友好而仔细地欣赏路边的每朵小花,懂得珍惜每个游戏般的、极小的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能把他怎样。”
回归生活本身,感受那些琐碎而真实的人间烟火,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本身也很美好,这是属于个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