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老汉论媒介

麦克这位老汉是加拿大埃德蒙顿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里太冷了,麦克卢汉连媒体也分为冷热。热媒体是高清晰度的媒体,如照片。冷媒体则是低清晰度的媒体,如漫画。有趣的是,反倒是冷媒体,受众的参与更多。如今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处理手段越来越多,清晰程度越来越高,从文字,转入图片,再到视频,越来越“热”,可是参与的程度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呢?
人总说一张照片抵得上一千个文字。可是大家也可能注意到,好的文字,一个字也可能抵得过一千图画。因为当高清晰度的照片放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的想象就被扼杀了,你对某个人的印象就成为成见了。在这读图时代,你一想到悟空就想到六小龄童,一想到和珅,眼前晃荡的就是王刚的那张大脸。图片成功地绑架了你的印象,叫你看见之后,把头摇晃如拨浪鼓,这些印象也不走。如有可能,大家千万不要看完《红楼梦》小说前去看电影电视版《红楼梦》。因为曹雪芹想要在你头脑里唤醒的想象,一见到图像,想象就统统蟑螂死光光了。
图像也会禁锢无限。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都反对偶像崇拜的缘故。那撒玛利亚女子在井边问耶稣如何拜上帝的时候,耶稣告诉她:神是个灵,得用心灵与诚实去拜他。假如当初的教徒给耶稣制定一标准像出来,恐怕代代相传更为艰难。不堪承受的读图之轻。
《理解媒体:人的延伸》出版四十多年后,我觉得麦克卢汉还没有打破人的成见。直至今日,还有很多人狂热地认为,教学当中越多媒体越好,越是一堆图形录像越好。以至于Second Life出来后,很多学校跑去追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模拟的现实,比较高清晰度。可是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在媒介(medium)、信息(message)、方法(method)之间,必须进行灵活的组合,并不是越热越好,而是该冷的冷,该热的热。比如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我觉得文字版本,要比一个有声像的模拟要好得多。
不同媒介的语法是十分不同的。卡特、福特的总统的电视辩论之后,麦克卢汉在Today’s Show上痛批带讲稿的辩论,是如何不适合电视辩论这种媒介。
麦克卢汉创造了两个如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概念,一个是“全球村”(global village),一个就是“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生活在电器时代,他给出的比喻是电灯,电灯本身就是媒介,可它也是内容,从这个比喻上看,内容和媒介是分不开的。在信息时代,他所说的一切虽显得极端,但仍旧启发思考,虽然我们的媒介已经截然不同。
电灯、霓虹灯这种“媒介和信息”的合一,确实是个强大的比喻。彪悍的比喻,只有用另外一个彪悍的比喻才能打败。几年前,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载体”(mere vehicle)比喻:假如卡车运蔬菜来,你吃了身体健康,你的营养难道来自卡车?这个比喻和“媒体即信息”打成了一比一平。
1967年,麦克卢汉又写了一书:媒介即按摩(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记得以前一培训老师告诉大家,我给大家一个任务,如果你能做得到,我给你一百万。接下来的十分钟内,请大家闭上眼睛,脑子里一次不许出现一只白色的猴子。现在我也请大家闭上眼睛,接下来十分钟内,脑子里一次不许出现麦克卢汉这句话:媒介即按摩,为了增加难度,请同时也不要去想:媒体人不是按摩女。如果做不到的话,请付给我一百万。
人总说一张照片抵得上一千个文字。可是大家也可能注意到,好的文字,一个字也可能抵得过一千图画。因为当高清晰度的照片放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的想象就被扼杀了,你对某个人的印象就成为成见了。在这读图时代,你一想到悟空就想到六小龄童,一想到和珅,眼前晃荡的就是王刚的那张大脸。图片成功地绑架了你的印象,叫你看见之后,把头摇晃如拨浪鼓,这些印象也不走。如有可能,大家千万不要看完《红楼梦》小说前去看电影电视版《红楼梦》。因为曹雪芹想要在你头脑里唤醒的想象,一见到图像,想象就统统蟑螂死光光了。
图像也会禁锢无限。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都反对偶像崇拜的缘故。那撒玛利亚女子在井边问耶稣如何拜上帝的时候,耶稣告诉她:神是个灵,得用心灵与诚实去拜他。假如当初的教徒给耶稣制定一标准像出来,恐怕代代相传更为艰难。不堪承受的读图之轻。
《理解媒体:人的延伸》出版四十多年后,我觉得麦克卢汉还没有打破人的成见。直至今日,还有很多人狂热地认为,教学当中越多媒体越好,越是一堆图形录像越好。以至于Second Life出来后,很多学校跑去追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模拟的现实,比较高清晰度。可是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在媒介(medium)、信息(message)、方法(method)之间,必须进行灵活的组合,并不是越热越好,而是该冷的冷,该热的热。比如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我觉得文字版本,要比一个有声像的模拟要好得多。
不同媒介的语法是十分不同的。卡特、福特的总统的电视辩论之后,麦克卢汉在Today’s Show上痛批带讲稿的辩论,是如何不适合电视辩论这种媒介。
麦克卢汉创造了两个如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概念,一个是“全球村”(global village),一个就是“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生活在电器时代,他给出的比喻是电灯,电灯本身就是媒介,可它也是内容,从这个比喻上看,内容和媒介是分不开的。在信息时代,他所说的一切虽显得极端,但仍旧启发思考,虽然我们的媒介已经截然不同。
电灯、霓虹灯这种“媒介和信息”的合一,确实是个强大的比喻。彪悍的比喻,只有用另外一个彪悍的比喻才能打败。几年前,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载体”(mere vehicle)比喻:假如卡车运蔬菜来,你吃了身体健康,你的营养难道来自卡车?这个比喻和“媒体即信息”打成了一比一平。
1967年,麦克卢汉又写了一书:媒介即按摩(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记得以前一培训老师告诉大家,我给大家一个任务,如果你能做得到,我给你一百万。接下来的十分钟内,请大家闭上眼睛,脑子里一次不许出现一只白色的猴子。现在我也请大家闭上眼睛,接下来十分钟内,脑子里一次不许出现麦克卢汉这句话:媒介即按摩,为了增加难度,请同时也不要去想:媒体人不是按摩女。如果做不到的话,请付给我一百万。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