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总有一个克林索尔的夏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是同名的中篇说,其他是以“漫游”为名的随笔和诗。
2. 小说讲的是克林索尔死前的夏日时光,所以,虽然全书都洋溢着对夏日风光的赞美,但我们始终难以忽视笼罩其上的死亡暗影。篇尾记录了克林索尔最后的疯狂(酒神意义上的、神经官能症意义上的),他疯狂作画,自画像中,他在自己的脸上看到了无数张脸,老人的、青年的、孩子的、女人的,这似乎是他所遇见的一切人,或者可以说,这就是整个世界的人。
3. 黑塞的书,我读过《荒原狼》和《在轮上》,打动我的是后者。根据以往阅读经验,他的写作有几个特点:
一是优美繁复的子自然风光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与其说是细致、细腻,不如说是激情洋溢。意思是,你未必会立刻看清他描述的对象的细节,但能很清晰感受到它的轮廓、色彩、明暗,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溢的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是他经常探讨人的精神状态。他笔下人物都在追寻“自我”,或离群索居、或置身自然,或通过艺术,或通过疯癫……总之,寻找的路径就是还原生命体验。另外,他笔下的人常有“病态”,不论体质或精神,似乎都有某种关键东西丢掉或毁坏了。
4.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的自传式小说,作者在“后记”中讲述了这段经历:1919年一战结束后,人们回归原来的日常生活,却发现世界变得陌生无比。人们觉得被时代耽误了,最美好的年华被时代夺走了,因而渴望让世界回归理性与团结,重新发现灵魂,释放魅力,重新被神明召唤……人们必须努力重新振作起来,为人生赋予意义,这显然是徒劳的。
5. 在书中,克林索尔推崇李白和杜甫的诗,主要借用的诗歌意象是酒、月、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孤独、虚无……杜甫是典型的战争中诞生的诗人,他对战争与人生关系的思考,很多时候要比李白深刻得多,也广阔得多。但这一点黑塞并未过多提及。他似乎有意摘除了战争的因素,只留下一个纯粹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夏天。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的《大双心河》。
6. 克林索尔追寻自我,主要集中在纯粹的生命体验:夏夜的星空、山脊的村庄、蓝色幽谷、琴、酒、少女光滑的小腿……这些意象让我们看到了克林索尔对人、对世界、对宇宙的浓浓的爱欲,不管理性世界崩溃得多么粉碎,人类生活多么无需,在这爱欲的背后,我们都能感受到人的生命的涌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