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瘟疫、战争与社会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应对各类疫病的历史。无论是近在眼前的新冠病毒,还是看似遥远的古代瘟疫,文明的发展与疫病的兴起,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疫病年代》中,知名历史学者袁灿兴通过追溯从东晋末年到魏晋时期的文明发展,让更多人看到疫病对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这是一部资料翔实、理论清晰、解读透彻的历史研究著作。在本书中,作者用9个章节,深度探讨了疫病在政治、战争、宗教、文学、医学、群体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力。 1.疫病是“文明病” 时节的变换,人口的聚集,卫生条件的落后,必然容易滋生疫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古代的疫病多与饥荒、营养不良有关,而饥荒、营养不良又必然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联系在一起。 换而言之,疫病虽然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但也可以称之为人祸。最可怕的是,当疫病发生,统治者的不作为,又会进一步加剧灾难。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录,自东汉至魏晋时期,主要流行的疾病有伤寒、肠澼、疟疾、霍乱、麻风、肺结核、血吸虫病、疥疮、天花、黄疸病。在本书中,大量的疫病介绍,让人触目惊心。 2.疫病对战争的影响 战争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而瘟疫则影响着战争的走向。在汉朝时期,匈奴会利用诅军之术,制造传染病,拖延汉军的进攻,大将军霍去病之所以英年早逝,很可能就是死于疫病。 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细究曹操失败的原因,其实与疫病有很大关系。北方的士兵远征,到达南方后水土不服,免疫力自然下降。这时,长江边的酷寒天气,又导致疫病趁虚而入。 在东晋时期,王敦率大军屯驻姑熟,准备伺机而动,推翻晋明帝的统治,却由于当地有虫病流行在军中爆发,动摇了战斗力,失去兵变的机会。 3.疫病与群体心理 东汉至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病高发阶段。在短短二十四年里,塑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建安七子”,居然有五人在同一年感染疫病去世,可见疫病之恐怖。 大名鼎鼎的“医圣”张仲景,正是得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族人死去,才开始自学医术。最终,他拯救世人免于疫病折磨,成为医学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被人津津乐道的“魏晋名士”,同样是政治和疫病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为了缓解强大的心理压力,也为了自保,名士们常常服用五石散,沉迷于饮酒,寄情于山水,甚至展现出放浪形骸的举动,就连王羲之也不能免俗。 辩证来看,疫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促进了文学、医学、宗教等方面的发展。《疫病年代》以丰富的视角,让我们学会重新审视疫病的出现。相信每个人读过它,都能收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