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汉语常识 王力 25个笔记 古代汉语常识  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  我们读古代汉语,不怕陌生的字,而怕熟字  形容词变动词 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某物变成某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某种状况,叫作“意动”。  第一种“夫”字是助词,它用在句子开头,有引起议论的作用。有“我们须知”“大家知道”的意味。  “耶”又写作“邪”,是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它比“乎”字语气较轻,略等于现代的“吗”。  “者”字又放在小停顿的前面(在书面语言中放在逗号前面),表示下面将要有所解释。  “之”字有两种主要用法。一种是用作代词,另一种是用作结构助词。 文言的学习  古人所谓“气韵”,依我们看来,也就是风格之一种。 中国古代的历法  远在商代以前,古人就用干支纪日。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  每月有两个节气,在前者叫作节气,在后者叫作中气。 每月有两个节气,在前者叫作节气,在后者叫作中气。  每月有两个节气,在前者叫作节气,在后者叫作中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一个太阳年的二十四等分,所以我们说节气是阳历。一个太阳年共约[插图]日,因此,每一个节气是15.2日有奇。  日躔(太阳经过的星座)在二十八宿中。二十八宿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闰月的节气在月之十五日,那么这个节气后面的中气应在下月朔日,所以说“闰月无中气”[插图]。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有人解释说:“火,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作流。 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只谈中古的语音,也就是唐宋时代的语音,或唐诗宋词的读音。 汉语发展史鸟瞰  汉语的词汇常受外语的影响。最明显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北方与西域的影响,主要是在汉代输入了一些外来语,如“箜篌”、“琵琶”、“蒲桃”(葡萄)、“苜蓿”等。第二时期是印度的影响,主要是在东汉输入佛教以后,如“佛”“菩萨”“和尚”“世界”“地狱”“罪孽”等。第三时期是西洋的影响,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洋的文化、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汉语里产生大量的新词,“五四”运动以后,新词越来越多。  今天书报上的文章里,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五四”运动以后新兴的词语,不过人们习以为常,不知道它们是新兴的词语罢了。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要学点天文学  “日中”“宵中”指昼夜平分,即春分、秋分。“日永” 即昼长夜短,指夏至。日短,即昼短夜长,指冬至。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大角,星名,是北天的亮星,即牧夫座 α 星,古人以为是天王座。  南极,泛指南天,也专指老人星。老人,星名,即龙骨座,在孤矢南。古人以为是寿星,指寿。  天狼,星名,即大犬座α星。《晋书·天文志》:“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飞星,指牛郎,织女。银汉,指银河。  每月最后一日叫作“晦”,最初一日叫作“朔”,“晦”与“朔”是相连的,晚上没有月光,所以叫“晦”。 日月交会之日为朔日,所谓合朔。  每月最后一日叫作“晦”,最初一日叫作“朔”,“晦”与“朔”是相连的,晚上没有月光,所以叫“晦”。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