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还是生存——关于弗洛姆、安徒生的凌乱随想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我买下的时间与地点:1995年1月14日,三联书店。从书架上取下开始读则是这几天的事——十三年中我判若两人,是“他”买给“我”读的书了。然后却读得兴奋,读到了很多似乎是最近才关注的新问题,与很多文章与思考有着呼应。
弗洛姆提到了教育批评者伊凡•伊里奇(Ivan Illich)——伊里奇的书一定好看,可惜只有一本《非学校化社会》译成中文,台湾桂冠图书公司94年的译本,早已绝版,经弗洛姆的提醒,再去一搜,竟然有售,于是就订到了一本;
对亚当与夏娃的分析中,弗洛姆提到了男女是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露身体,并不羞耻”(创世纪2.24)……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这句话也包括着这样一个内容:虽然男女一丝不挂地站在一起,但他们并不觉得羞耻。他们之所以能不觉得羞耻,是因为他们彼此都不觉得对方是陌生的和互相隔离的个人,因为他们是“一体”。)——午后的水妖前几天刚写了篇文章叫《雌雄同体》,真巧;
关于“地狱”的定义(人与人之间没有爱的桥梁、彼此完全分离和异化这种生存形式称做是“地狱”。这种状态是无法忍受的……只有一种办法能拯救我们,使我们免受地狱之苦,这就是从自我中心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伸出手,“与世界结为一体”。)——泥土大哥一定喜欢这些句子,因为与帕尔默《教学勇气》说的是同一个主题。
谈人的心灵(只有人的心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现在所追求的东西为一个崭新的目标所取代,新社会才可能出现。)——阿啃常提“以观念战胜观念”,也就是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们的心灵。
弗洛姆讲对生物的占有(在子女尚未长大之前,母亲也是其子女的占有者。这是一种恶的循环:丈夫剥削妻子,被剥削的妻子又剥削自己的孩子,而成年的男孩子又加入父亲的行列,转过来剥削妇女。)——最近在读苏教版的小学教材,发现里面有不少彼此占有生命,要求利益交换的糟糕文本。
还提到了写了《小的是美好的》舒马赫、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史怀泽……都是值得关注的人物。
正如书名,弗洛姆区分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体验、生存方式、社会性格:占有(to have)和生存(to be)。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而占有观念的实质是:物物,也物于物——占有者和占有物都成为了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弗洛姆说:“看起来,我好像拥有一切,实际上一无所有,因为我所有的,所占有的和所统治的对象都是生命过程中暂时的瞬间。”
而重生存的先决条件就是独立、自由和具有批判的理性,特征是积极主动地生存。“这种主动性说的不是那种外在的、身体的活动,不是忙忙碌碌,而是内心的活动,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在奉献与分享中,在发挥主动权与承担一定的责任的创造性活动中,快乐就随之产生了。
占有还是生存,是赏析安徒生《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最佳角度。
“老头子,你知道得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今天镇上是集日,你骑着它到城里去,把这匹马卖点钱出来,或者交换一点什么好东西: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快到集上去吧。”
一匹马对于清贫的人家,本是贵重的财产,但老两口视之淡然,没有执着与贪恋。老头子被赋予了全部的信任,他本着爱与责任,去进行交换。每一次交换,都创造了快乐。正如弗洛姆所说:“快乐不是极度兴奋,不是瞬时即熄的火焰,而是生存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的炽热。”
安徒生的作品,是通往《圣经》的最佳途径。《旧约》与《新约》,都把快乐视为生存的基本,《诗篇》以恐惧和悲哀开始,在赞美、鼓瑟、弹琴的快乐歌声中结尾;安息日是快乐之日;在弥撒亚时代整个世界将充满快乐;“福音”的本义是令人愉快的消息,称谓本身就包含了快乐之意,《马太福音》有藏宝于田与寻珠的比喻:“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棵珠子。”——这描述的,不就是安徒生笔下那对老头老太的生活态度吗?而抱住财产不放的,注定是悲哀的,贪财的难进天国。充满仁慈之心的安徒生,甚至让他笔下精于计算的那两个英国人,都乐于在输了的打赌中,痛痛快快地付给这个种田人112镑金子,并且齐声说:“我喜欢看这幅情景!老是走下坡路,而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
快乐是善,伤感是恶;快乐即道德,伤感是罪恶。国民性的自我反省中,怎可缺失了对随民族性格而来的“抑郁多愁”的警惕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慎选那些古典诗词。
弗洛姆说:“快乐就是我们在通向实现自我这一目标的道路上所获得的体验。”老头子和老太婆,用他们实际的言行,向读者指出了如何从“占有”走向“生存”的道路。
《占有还是生存》,埃里希•弗洛姆,关山 译,三联书店,1992年6月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