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笔记之,陈旧人物钱钟书

读叶兆言《陈旧人物》。坐着读,躺着读,翻到哪页看哪页。睡前回忆起有趣或有味的段落,觉得心满意足。
每篇都是写人,文人,旧时文人——但不限于作“文字”之人。从康有为到施蛰存,从齐白石到陈寅恪,作者用功之深,交游之广,让人羡煞了他的好时代和好身份。
也写钱钟书。从论文答辩上老师借《围城》,谈到如何选择钱钟书作为毕业论文。中途,叶先生来了这么一句:“毫无疑问,我太好高骛远,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钱钟书的粉丝。”心中一惊,倒回去看作者生年,是在1957,写作时间是在2009。掐指一算,叶先生写此文时已年过半百,何以用到“粉丝”这样的新潮文字?又写,别人问起为什么《管锥编》为什么用文言,他“喋喋不休解释,一次次强调,一次次叫好,”“完全像一个拉赞助的。”又是扑哧一笑。有趣有趣,莫不是我水瓶座?年轻时卖弄新潮,尚在情理之中,人到中年仍然能够毫无生涩地使用它们,作者非得有份年轻的心才行——至少,要爱这个世界。
上次交笔记,谈乌尔斯·弗劳希格《莫扎特说话了》。老师红笔在旁批注:“太天龙八部了!”这才发现自己搞怪搞得老气横秋,实在算不得高明。所幸的是,在那些小小地方,倒有些潇洒。
去年我也写钱钟书来着,看了好些资料好些文章,杜撰了钱先生灵魂赴瓦普吉斯看群魔乱舞,探访魔鬼老朋友,途经成都,与小帅谈《纪念》,救我于作业之水火。有人批评有人鼓励,有人被气得吐血,有人一笑了之——仅作无赖嘴脸搪塞过去。钱氏大家,非我等小儿研究得的。但看不到山的全貌山的精要,看看山上一颗果子的晶莹剔透,也是有意思的。顺便提一句,小帅偶像有俩人,一是眉山苏东坡,另一位就是先生了。
另外,今天修改某同学的《消失的音乐季》,长难句看得我触目惊心,改啊改啊改,小朋友难过得差点哭起来。年少时不懂长句的可怕,如今读到长达一百五十余字的句子,才知道老师所言不假。不怕,不怕。只要心灵活泼不僵死,一切都容易。
老师递给我这本书时说:“拿去读,慢慢读,反复读。”阿弥陀佛,但愿我能有这样的耐心。
小帅的乱七八糟笔记
每篇都是写人,文人,旧时文人——但不限于作“文字”之人。从康有为到施蛰存,从齐白石到陈寅恪,作者用功之深,交游之广,让人羡煞了他的好时代和好身份。
也写钱钟书。从论文答辩上老师借《围城》,谈到如何选择钱钟书作为毕业论文。中途,叶先生来了这么一句:“毫无疑问,我太好高骛远,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钱钟书的粉丝。”心中一惊,倒回去看作者生年,是在1957,写作时间是在2009。掐指一算,叶先生写此文时已年过半百,何以用到“粉丝”这样的新潮文字?又写,别人问起为什么《管锥编》为什么用文言,他“喋喋不休解释,一次次强调,一次次叫好,”“完全像一个拉赞助的。”又是扑哧一笑。有趣有趣,莫不是我水瓶座?年轻时卖弄新潮,尚在情理之中,人到中年仍然能够毫无生涩地使用它们,作者非得有份年轻的心才行——至少,要爱这个世界。
上次交笔记,谈乌尔斯·弗劳希格《莫扎特说话了》。老师红笔在旁批注:“太天龙八部了!”这才发现自己搞怪搞得老气横秋,实在算不得高明。所幸的是,在那些小小地方,倒有些潇洒。
去年我也写钱钟书来着,看了好些资料好些文章,杜撰了钱先生灵魂赴瓦普吉斯看群魔乱舞,探访魔鬼老朋友,途经成都,与小帅谈《纪念》,救我于作业之水火。有人批评有人鼓励,有人被气得吐血,有人一笑了之——仅作无赖嘴脸搪塞过去。钱氏大家,非我等小儿研究得的。但看不到山的全貌山的精要,看看山上一颗果子的晶莹剔透,也是有意思的。顺便提一句,小帅偶像有俩人,一是眉山苏东坡,另一位就是先生了。
另外,今天修改某同学的《消失的音乐季》,长难句看得我触目惊心,改啊改啊改,小朋友难过得差点哭起来。年少时不懂长句的可怕,如今读到长达一百五十余字的句子,才知道老师所言不假。不怕,不怕。只要心灵活泼不僵死,一切都容易。
老师递给我这本书时说:“拿去读,慢慢读,反复读。”阿弥陀佛,但愿我能有这样的耐心。
小帅的乱七八糟笔记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