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 行差踏错——三三志怪推理(泄底慎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号称是三津田信三最好的一部作品,个人认为确实是实至名归
开篇的童谣真是先声夺人——想想阿婆和横沟正史的童谣小说,再想想本书的来历,不自禁地噤若寒蝉(我可是恐怖片控~~~喂你控得太多了吧)……这个基调,就伴随着阅读,一路延续
非常羞愧的是,直到结局,也完全、半点也没猜到答案与凶手。虽说可以找各种理由(今年的最后一季真是痛苦而漫长啊),但没猜到就是没猜到,不能归咎于借口。非常高兴的是,最后还是惩罚了多年前逃脱罪责的凶手,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假以谁手(当然我不接受作祟这种专业传说的结论)
强调一句:本部的翻译虽然也很好,但个人仍感觉不如首部的“厌魅”,不知由那位译者翻译,又会华丽到何种程度(向往状~~~~~被本部译者踢飞)
★★★★★以下内容涉及全剧透&泄底,万望慎读★★★★★
小说堪堪完美,完美就不赘述了,其他人恐怕已经讲明讲透。但个人感觉还是有BUG,比如绂弍对长寿郎猛击后脑(应该不是钝器而只是石头类)并推入井中后,他马上逃跑;而落入井底冷水的长寿郎则是有可能苏醒呼救的。整个过程中,就算当时斧高掩住了双耳,也不可能完全听不到一点动静,何况山中寂静到连绂弍逃跑的踏砂足音都传入了斧高耳朵的地步;当然若硬要说是长寿郎落井即死从而未能发出叫声,也不好推翻,毕竟读者没有落井的切身经历,而且据说人如果以被抱住双腿的姿势倒提着掼入浴缸便会猝死(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那么想来带伤投入井中也差不多。不过还是有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落入井底尚能呼救的说法,仅枯井例外
当然,像黑巾蒙头却被看成首无这种小儿科的诡计(居然还是两次),吐槽的人太多,都不用详细列举了
还有一点,最后出现的人物,被很多人理解成是淡首大人,理由当然是伪兰子最后的描述,即凶手的“死亡讯息”。但个人认为,那人应该还是斧高,而且,请注意,本人推断,那是被刀城言耶指点后才看破当年事件的谜局并寻来报仇的斧高
这才能说明本部为什么一定要归类于刀城言耶系列,也能说明他所露那一小脸的意义:明面上看他只露过一面,而且并未直接参与到案件当中,但是,如此复杂的案件,当年身临其境的斧高都没有看透,很难相信多年后他只是重温了当年的故事就会尖锐到完全推理出结果的地步,只能说明,他受到了指点,而指点他的人,只能是刀城言耶——这个人必须有极强的推理能力、必须有看破神怪传说而揭示真正谜底的信念、必须有阅读到妙子的故事的便利条件、必须有对当事人的怜悯胸怀——以上,只能是刀城言耶其人
所以刀城言耶的功夫其实是运用在了故事之外,即小说中隐性的活动路线。按照作者的伏笔,他肯定在读了妙子的小说之前或之后去过当地考察,并有意无意地遇到了斧高,向他解释出了个人的推断;而作为重要当事人的斧高,被刀城言耶一语惊醒(所谓的醍醐灌顶吧),终于从当年的事件迷雾中窥明了真相。事实上只要刀城言耶把最重要的那一句话说出,其它相关情节,斧高本人也会慢慢回想透彻,所以,他的愤怒与复仇的心理,是不言自明的
至于外貌的不同以及出现在阴雨天,一方面是他利用了伪兰子作为凶手终究对传说存有一些畏惧心理的事实,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让伪兰子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有可能是经过了易容或整容手术,即报仇说的本义:他在来找原本的作者妙子之前,已经存有妙子可能被伪兰子杀害的觉悟了,从他和伪兰子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他是绝对认真考虑过这一点的。如果接待他的还是妙子,虽然容貌不同,但估计也会很快就认出他,根据标志性的口吃等细节;但作为当年只是心怀鬼胎想利用斧高逃罪的伪兰子来说,中间几十年未曾见面,就算有模糊的印象,也早已淡漠了吧!
当年与斧高亲切相处并“协助”破案的伪兰子予人的印象是极佳的,美貌聪慧,温和直爽,而且不歧视斧高这点尤其难得;读到她极力劝说斧高随她而去的片段时,像本人这般觉得那也是斧高的良好归宿的读者,恐怕也不在少数吧?不管她是以怎样错手的方式杀害了伪长寿郎,到此时还可说是时运不济,但马上就能想出一石数鸟的杀人换尸计划并毫不犹豫地杀害了相处多年的兰子,之后更反复徘徊于杀人现场误导大家步入歧途,顺利脱身后泰然自若地顶着兰子的姓名悠闲存活了几十年……每念及此,真是犹如鬼怪附身般的噩梦感,不禁对她那无法揣摩出暗黑表相的本性冒出涔涔冷汗
而一心想解开谜底的高屋敷夫妇却都含恨而终,不免令人喟叹不已。读推理时,赞叹手法是一回事,但从推理之外能品尝出故事的人情味乃至辛酸感,才是大师级作家的布局吧!将真相融会贯通的斧高,应该是在到访之前就有了见到的人是凶手的预感,但仍然用尽试探,直到最后一刻才肯说服自己确认,这固然是保留有一线希望是善待自己的妙子幸存,而其实对毬子小姐,也是有着一种又爱又恨的微妙心理吧!
有人说过,三部小说中,解谜的最终都有妖怪的影子,但就个人理解,事件还是都有着切切实实的凶手的,只是从贪欲人心中幻化出来的妖怪,吞噬了正常人的合理思维,从而才像妖物作祟。而作为到处搜集志怪小说的刀城言耶,其实说到底也并非纯粹相信妖怪的存在,而更像唯物主义论者多些;所谓的怪谈收集,只是为了证明它们最终皆非合理存在,其实人性的各种弱点,才是一切怪谈滋生的根本吧!
读罢小说,三个系列故事中最震撼并令人毛骨悚然的,并不是妖鬼神怪的传说,也不是凶手的狠毒凉薄,而是那些所谓的当地望族对门第与面子的盲目看重。本作尤甚,麻木到与杀死家族继承人的凶手沉默合谋的无知无耻程度,当年杀害幼小长寿郎的凶手未曾知晓便也罢了,最后明知凶手在彼,竟然也仍只对身份的隐瞒耿耿于怀,着实教人无言以对。只是在最后看到秘守家族没落时,才替无辜遇害者略舒一口气,觉得家族衰败到底是咎由自取;但作者却又说明古里一家相较于别家异常繁盛,茫然中竟不知正义的伸张有何意义、而解读出事件的真相又该冠以何名?
开篇的童谣真是先声夺人——想想阿婆和横沟正史的童谣小说,再想想本书的来历,不自禁地噤若寒蝉(我可是恐怖片控~~~喂你控得太多了吧)……这个基调,就伴随着阅读,一路延续
非常羞愧的是,直到结局,也完全、半点也没猜到答案与凶手。虽说可以找各种理由(今年的最后一季真是痛苦而漫长啊),但没猜到就是没猜到,不能归咎于借口。非常高兴的是,最后还是惩罚了多年前逃脱罪责的凶手,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假以谁手(当然我不接受作祟这种专业传说的结论)
强调一句:本部的翻译虽然也很好,但个人仍感觉不如首部的“厌魅”,不知由那位译者翻译,又会华丽到何种程度(向往状~~~~~被本部译者踢飞)
★★★★★以下内容涉及全剧透&泄底,万望慎读★★★★★
小说堪堪完美,完美就不赘述了,其他人恐怕已经讲明讲透。但个人感觉还是有BUG,比如绂弍对长寿郎猛击后脑(应该不是钝器而只是石头类)并推入井中后,他马上逃跑;而落入井底冷水的长寿郎则是有可能苏醒呼救的。整个过程中,就算当时斧高掩住了双耳,也不可能完全听不到一点动静,何况山中寂静到连绂弍逃跑的踏砂足音都传入了斧高耳朵的地步;当然若硬要说是长寿郎落井即死从而未能发出叫声,也不好推翻,毕竟读者没有落井的切身经历,而且据说人如果以被抱住双腿的姿势倒提着掼入浴缸便会猝死(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那么想来带伤投入井中也差不多。不过还是有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落入井底尚能呼救的说法,仅枯井例外
当然,像黑巾蒙头却被看成首无这种小儿科的诡计(居然还是两次),吐槽的人太多,都不用详细列举了
还有一点,最后出现的人物,被很多人理解成是淡首大人,理由当然是伪兰子最后的描述,即凶手的“死亡讯息”。但个人认为,那人应该还是斧高,而且,请注意,本人推断,那是被刀城言耶指点后才看破当年事件的谜局并寻来报仇的斧高
这才能说明本部为什么一定要归类于刀城言耶系列,也能说明他所露那一小脸的意义:明面上看他只露过一面,而且并未直接参与到案件当中,但是,如此复杂的案件,当年身临其境的斧高都没有看透,很难相信多年后他只是重温了当年的故事就会尖锐到完全推理出结果的地步,只能说明,他受到了指点,而指点他的人,只能是刀城言耶——这个人必须有极强的推理能力、必须有看破神怪传说而揭示真正谜底的信念、必须有阅读到妙子的故事的便利条件、必须有对当事人的怜悯胸怀——以上,只能是刀城言耶其人
所以刀城言耶的功夫其实是运用在了故事之外,即小说中隐性的活动路线。按照作者的伏笔,他肯定在读了妙子的小说之前或之后去过当地考察,并有意无意地遇到了斧高,向他解释出了个人的推断;而作为重要当事人的斧高,被刀城言耶一语惊醒(所谓的醍醐灌顶吧),终于从当年的事件迷雾中窥明了真相。事实上只要刀城言耶把最重要的那一句话说出,其它相关情节,斧高本人也会慢慢回想透彻,所以,他的愤怒与复仇的心理,是不言自明的
至于外貌的不同以及出现在阴雨天,一方面是他利用了伪兰子作为凶手终究对传说存有一些畏惧心理的事实,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让伪兰子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有可能是经过了易容或整容手术,即报仇说的本义:他在来找原本的作者妙子之前,已经存有妙子可能被伪兰子杀害的觉悟了,从他和伪兰子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他是绝对认真考虑过这一点的。如果接待他的还是妙子,虽然容貌不同,但估计也会很快就认出他,根据标志性的口吃等细节;但作为当年只是心怀鬼胎想利用斧高逃罪的伪兰子来说,中间几十年未曾见面,就算有模糊的印象,也早已淡漠了吧!
当年与斧高亲切相处并“协助”破案的伪兰子予人的印象是极佳的,美貌聪慧,温和直爽,而且不歧视斧高这点尤其难得;读到她极力劝说斧高随她而去的片段时,像本人这般觉得那也是斧高的良好归宿的读者,恐怕也不在少数吧?不管她是以怎样错手的方式杀害了伪长寿郎,到此时还可说是时运不济,但马上就能想出一石数鸟的杀人换尸计划并毫不犹豫地杀害了相处多年的兰子,之后更反复徘徊于杀人现场误导大家步入歧途,顺利脱身后泰然自若地顶着兰子的姓名悠闲存活了几十年……每念及此,真是犹如鬼怪附身般的噩梦感,不禁对她那无法揣摩出暗黑表相的本性冒出涔涔冷汗
而一心想解开谜底的高屋敷夫妇却都含恨而终,不免令人喟叹不已。读推理时,赞叹手法是一回事,但从推理之外能品尝出故事的人情味乃至辛酸感,才是大师级作家的布局吧!将真相融会贯通的斧高,应该是在到访之前就有了见到的人是凶手的预感,但仍然用尽试探,直到最后一刻才肯说服自己确认,这固然是保留有一线希望是善待自己的妙子幸存,而其实对毬子小姐,也是有着一种又爱又恨的微妙心理吧!
有人说过,三部小说中,解谜的最终都有妖怪的影子,但就个人理解,事件还是都有着切切实实的凶手的,只是从贪欲人心中幻化出来的妖怪,吞噬了正常人的合理思维,从而才像妖物作祟。而作为到处搜集志怪小说的刀城言耶,其实说到底也并非纯粹相信妖怪的存在,而更像唯物主义论者多些;所谓的怪谈收集,只是为了证明它们最终皆非合理存在,其实人性的各种弱点,才是一切怪谈滋生的根本吧!
读罢小说,三个系列故事中最震撼并令人毛骨悚然的,并不是妖鬼神怪的传说,也不是凶手的狠毒凉薄,而是那些所谓的当地望族对门第与面子的盲目看重。本作尤甚,麻木到与杀死家族继承人的凶手沉默合谋的无知无耻程度,当年杀害幼小长寿郎的凶手未曾知晓便也罢了,最后明知凶手在彼,竟然也仍只对身份的隐瞒耿耿于怀,着实教人无言以对。只是在最后看到秘守家族没落时,才替无辜遇害者略舒一口气,觉得家族衰败到底是咎由自取;但作者却又说明古里一家相较于别家异常繁盛,茫然中竟不知正义的伸张有何意义、而解读出事件的真相又该冠以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