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尔赫斯遇上卡萨雷斯

《莫雷尔的发明》作者是被成为难得的“阿根廷天才少年”比奥伊.凯萨雷斯,而序言则是由博尔赫斯写的。这年头老版书或者以前出版过的书(未授权的变成授权的)换个名字、换个马甲、提高一下价格继续当成新引进的图书来买,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当看完这本小说后,才发现很多年前,花城出版社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也出版过一本《莫雷尔的发明》,相较之下,古老的那一本更是一个关于卡萨雷斯的小说集,里面还有三个其他的小故事。而目前手中的这本制作更加精良的小书册子,仅有145PP的样子,仅仅只有一个故事。
在写下一些读后感之前,对比一下博尔赫斯和卡萨雷斯的“天才少年”的经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1914-1999),阿根廷作家,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卡萨雷斯从小博览群书,7岁起开始写作,14岁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5岁出版第一部文集,此后长期笔耕不辍。他曾在大学攻读法律与哲学专业,后决定放弃学位专心写作。1932年,他与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相识,两人从此成为好友,此后曾共同创作了多部小说。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 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10岁时就在《民族报》上发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译文,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
另个都是属于那种少年牛逼导致长大后也不可避免地牛逼得一塌糊涂的典范。
全书讲述了一个人在一座岛屿上的奇遇——这座岛屿是一个永远不停循环的世界,因为里面可以类似制造镜像人一样的不断的复制着过去,而过去则变成现在,而现在则有可能被复制成为将来——在这个世界中,过去、现在和将来被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毫无疑问,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很多文艺装B青年会很羞于承认自己看的是一部科幻小说——在经历了太多村上春树、博尔赫斯和卡夫卡们的熏陶后,他们会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小说;如果正巧被加西亚.马尔克斯们毒害过的,会惊喜地认为这是一部南美魔幻主义的小说。公正地说,小说的内核还是很惊喜的,从而一个看科幻小说的普通读者而言,其“不断复制,使得时间和空间都限定”的科幻内核无疑是相当精彩的。看上去,这种充满某种哲学意味和深刻内涵的小说和菲利普.迪克的嗑药小说同样具有某种神秘的、哲学的、形而上的一些隐喻。对于好莱坞而言,这种看上去不那么肤浅,但是也不那么隐晦装逼的小说正是拍摄那种《太空漫游》或者《银翼杀手》、《12只猴子》之类的最好素材。文章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气质,是相当的具有slipstream范的。
故事发生在岛屿,而在很多同样具有Slipstream的小说中,“岛屿”已经和那些关于“隔离”、“自我演化“、”社会形态“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多丽丝.莱辛的《裂缝》、威廉.戈尔丁的《蝇王》,都俨然成为了一种预定的假设——以观察人性和内心的发展,是一种观察样本。正如有的文学青年说的那样,”岛屿“已经成为了”人类内心本性的孤独“的一个带名字,已经成为了”寂寞得蛋疼“的不言自明的隐喻。
按照这个理论和这个往哲学和审美方向的走的话,这本书无疑会被很多SB们拔高到何种高度,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把那些后现代文学解析方法运用到这本书上,无疑是一本相当成功的图书,因为里面所蕴含的字谜太多,多得估计解读文本都比原文长。
这就是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区别。
我只是一个普通青年。
所以,如果当做科幻小说看,内核很新颖,不过表述太文青了,其叙述的方式太冗长和装那啥,故事情节的发展太过沉闷,就像某人把《变形金刚》、《盗梦空间》、《阿凡达》拍成了《春光乍泄》、《恋恋风尘》、《花样年华》;如果当成文青来看,无疑是会认为这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图书,同时会扯上卡夫卡、村上春树和博尔赫斯之类来充当例证,总之就是证明这部书是一部想象力乱飚,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所谓的解构特征的一部相当优秀的小说。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刚好合格的科幻小说而已。
刚好合格,真的。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小说的字体排版等很舒服,内页纸张也很舒服,行间距很大,加上点插图可以当绘本看,大概两个小时样子就能看完。
看到那一水的打五星的童鞋们,我真的很含羞,很不好意思地打了三星,就像当年很多人像吃了药一样的把《1Q84》打五星一样,我同样很想知道这些打五星童鞋的真心读后感。当然,不排除科班出身或者如假包换的文学爱好者,确实在这部小说中看出了美好和精彩。不过某些打五星,却始终有一种“这才是文学”的气质的装逼文艺青年而言,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在科幻小说中属于小清新风格的小说,在主流文学圈中这又是一部“充满旺盛想象力”的解构主义小说,或者称为魔幻主义小说。写到这里,我依旧很佩服作者对整个故事科幻内核的设定,不过对那种紧张有些缓慢的故事情节,以及大片大片的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戏份感到有些吃不消——这是一本一个点子拯救一部小说的典范。
刘慈欣+安妮宝贝大概能写出一个什么样的科幻小说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综上,如果想看看科幻在传统势力范围之外的游走形态和模样,可以看看这本小说。
以上。
在写下一些读后感之前,对比一下博尔赫斯和卡萨雷斯的“天才少年”的经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1914-1999),阿根廷作家,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卡萨雷斯从小博览群书,7岁起开始写作,14岁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5岁出版第一部文集,此后长期笔耕不辍。他曾在大学攻读法律与哲学专业,后决定放弃学位专心写作。1932年,他与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相识,两人从此成为好友,此后曾共同创作了多部小说。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 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10岁时就在《民族报》上发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译文,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
另个都是属于那种少年牛逼导致长大后也不可避免地牛逼得一塌糊涂的典范。
全书讲述了一个人在一座岛屿上的奇遇——这座岛屿是一个永远不停循环的世界,因为里面可以类似制造镜像人一样的不断的复制着过去,而过去则变成现在,而现在则有可能被复制成为将来——在这个世界中,过去、现在和将来被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毫无疑问,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很多文艺装B青年会很羞于承认自己看的是一部科幻小说——在经历了太多村上春树、博尔赫斯和卡夫卡们的熏陶后,他们会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小说;如果正巧被加西亚.马尔克斯们毒害过的,会惊喜地认为这是一部南美魔幻主义的小说。公正地说,小说的内核还是很惊喜的,从而一个看科幻小说的普通读者而言,其“不断复制,使得时间和空间都限定”的科幻内核无疑是相当精彩的。看上去,这种充满某种哲学意味和深刻内涵的小说和菲利普.迪克的嗑药小说同样具有某种神秘的、哲学的、形而上的一些隐喻。对于好莱坞而言,这种看上去不那么肤浅,但是也不那么隐晦装逼的小说正是拍摄那种《太空漫游》或者《银翼杀手》、《12只猴子》之类的最好素材。文章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气质,是相当的具有slipstream范的。
故事发生在岛屿,而在很多同样具有Slipstream的小说中,“岛屿”已经和那些关于“隔离”、“自我演化“、”社会形态“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多丽丝.莱辛的《裂缝》、威廉.戈尔丁的《蝇王》,都俨然成为了一种预定的假设——以观察人性和内心的发展,是一种观察样本。正如有的文学青年说的那样,”岛屿“已经成为了”人类内心本性的孤独“的一个带名字,已经成为了”寂寞得蛋疼“的不言自明的隐喻。
按照这个理论和这个往哲学和审美方向的走的话,这本书无疑会被很多SB们拔高到何种高度,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把那些后现代文学解析方法运用到这本书上,无疑是一本相当成功的图书,因为里面所蕴含的字谜太多,多得估计解读文本都比原文长。
这就是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区别。
我只是一个普通青年。
所以,如果当做科幻小说看,内核很新颖,不过表述太文青了,其叙述的方式太冗长和装那啥,故事情节的发展太过沉闷,就像某人把《变形金刚》、《盗梦空间》、《阿凡达》拍成了《春光乍泄》、《恋恋风尘》、《花样年华》;如果当成文青来看,无疑是会认为这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图书,同时会扯上卡夫卡、村上春树和博尔赫斯之类来充当例证,总之就是证明这部书是一部想象力乱飚,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所谓的解构特征的一部相当优秀的小说。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刚好合格的科幻小说而已。
刚好合格,真的。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小说的字体排版等很舒服,内页纸张也很舒服,行间距很大,加上点插图可以当绘本看,大概两个小时样子就能看完。
看到那一水的打五星的童鞋们,我真的很含羞,很不好意思地打了三星,就像当年很多人像吃了药一样的把《1Q84》打五星一样,我同样很想知道这些打五星童鞋的真心读后感。当然,不排除科班出身或者如假包换的文学爱好者,确实在这部小说中看出了美好和精彩。不过某些打五星,却始终有一种“这才是文学”的气质的装逼文艺青年而言,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在科幻小说中属于小清新风格的小说,在主流文学圈中这又是一部“充满旺盛想象力”的解构主义小说,或者称为魔幻主义小说。写到这里,我依旧很佩服作者对整个故事科幻内核的设定,不过对那种紧张有些缓慢的故事情节,以及大片大片的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戏份感到有些吃不消——这是一本一个点子拯救一部小说的典范。
刘慈欣+安妮宝贝大概能写出一个什么样的科幻小说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综上,如果想看看科幻在传统势力范围之外的游走形态和模样,可以看看这本小说。
以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韬子@Tow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