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但却有益于人民的书
一个人以一己之力,把一个面向最广大阶层民众的奖项搞了二十年,并且从区域式搞到了全球化,从当年小礼堂里一群科学怪人的自high搞到了如今youtube上以直播传递的千百万同乐乐,马克•亚伯拉罕斯完全可以请求后人在他百年之后的墓碑上铭刻如下一段字:俺是一个不高尚、但却纯粹的人;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但却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本由他亲笔撰写的搞笑诺贝尔奖记录系列之一《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出街的时间恰到好处,因正值今年该奖颁发之际,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却说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21日,搞笑诺奖继续在地壳对面那旮旯的哈佛桑德斯剧场举行了严肃认真的授奖,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牌或非大牌科学家济济一堂,搬出了十座奖杯。且随我来回顾一下本届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奖项吧:
心理学奖:Anita Eerland等人所做的一项“身体靠左侧倾斜让埃菲尔铁塔显得小一些”研究;
化学奖:Johan Pettersson等人所做的一项“瑞典某小镇上有居民毛发会变绿”研究;
物理学奖:Keller and Goldstein等人所做的一项“马尾辫运动时的力学分析”研究;
解剖学奖:de Waal等人所做的一项“黑猩猩通过看其它熟悉的黑猩猩的屁股就能认出它是谁”研究;
医学奖:Ben-Soussan和Antonietti所做的一项“如何能让使用肠镜的病人爆炸的概率降到最低”研究。
好,列举以上几种,不消我多加注解,想必你已大致了解所谓搞笑诺贝尔奖是个什么玩意儿了。稍微解释一下来由,它是延续自科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年报》的一个落地颁奖活动,始于1991年,每年一度,正式名称为Ignoble Nobelprize,简称IG奖,直译为“不高尚的诺贝尔奖”,中文世界里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搞笑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哈佛应用数学系毕业的马克•亚伯拉罕斯老兄已经亲自主持过了二十二个第一届IG奖颁奖仪式了,称得上全球闻名遐迩;他写了近十本书,有四本和IG奖有关,果壳阅读会依次引进推出中文版;他的人生经历里有和比尔•盖茨上过同一堂课这样的小辉煌,但某种意义上,他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却无可估量,或许并不逊色于盖茨同学——因为,我们不知道像人类这样孤独的生物,倘若有朝一日受技术所限没法突出宇宙这座黑暗森林且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的话,届时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自杀。
除了幽默。
要知道IG倡导“乍看好笑,实则引人深省”的研究,并为此不倦奋斗,哪怕它们低到不能再低处,有了“抠鼻子”“防臭屁”“量阴茎”等拿自己开涮的极品行为(分别见诸《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的第二、五、七章),也能以态度自圆其说,容不得鄙薄。我觉得这里头是有个终极哲学思考的:让发笑和思考集与人之一身,而非委托给上帝。有这等气魄,已经是多么的牛逼哄哄。
进而言之,对付人生虚无的“亦庄亦谐”之道,需要的是身体力行,中国古典处世哲学中玩尽了语义上的YY,却终于没有将其落到实处,而马老兄之流循着西方科学奥义去做的这一番实战演习,方达到了声情并茂。这些实战的妙处,不再赘述了,否则有剧透的讨厌。
作为一个受过科学训练并从事科学传播多年的龟毛人士,既然在评述此书,我还必须得多说几句。IG所颁出的奖,大多数尽管名目十分无厘,依然算得上在范式下进行的有益探索。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争议颇大的个例,需给出清晰的辩驳。比如说《笑》中收入一则1991年获得IG化学奖的 “水有记忆力,还能传播”,其实颇有伪科学之嫌疑,而研究者法国人雅克本闻尼斯因此被逐出了法国的科学共同体,也并不冤枉。在此我解释一下为何这看似有爱的工作必须受到严正的抵制,这是因为类似的研究项目其实是在为源自西方民间医学的“顺势疗法”找理论依据。现代版顺势疗法的推崇者认为,水的分子结构中会留下病菌等微生物的信息特征,最夸张的是有人以纯水为模板去复制DNA,其荒谬程度丝毫不亚于某些中国的民科声称遥远的神秘电场可以用来观察中医所声称的经络穴位。顺带提一句,有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其实也是和科学无关的心灵励志而已。《笑什么笑》书中另外有一些“迷你远古生物”“外星太空人”的研究,也会随着时间成为笑话。纵观近十年来的IG奖,这种乌龙已基本不会再犯,可见它也在默默地与时俱进。
本文已经发表于《人物》杂志2012年10月号
这本由他亲笔撰写的搞笑诺贝尔奖记录系列之一《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出街的时间恰到好处,因正值今年该奖颁发之际,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却说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21日,搞笑诺奖继续在地壳对面那旮旯的哈佛桑德斯剧场举行了严肃认真的授奖,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牌或非大牌科学家济济一堂,搬出了十座奖杯。且随我来回顾一下本届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奖项吧:
心理学奖:Anita Eerland等人所做的一项“身体靠左侧倾斜让埃菲尔铁塔显得小一些”研究;
化学奖:Johan Pettersson等人所做的一项“瑞典某小镇上有居民毛发会变绿”研究;
物理学奖:Keller and Goldstein等人所做的一项“马尾辫运动时的力学分析”研究;
解剖学奖:de Waal等人所做的一项“黑猩猩通过看其它熟悉的黑猩猩的屁股就能认出它是谁”研究;
医学奖:Ben-Soussan和Antonietti所做的一项“如何能让使用肠镜的病人爆炸的概率降到最低”研究。
好,列举以上几种,不消我多加注解,想必你已大致了解所谓搞笑诺贝尔奖是个什么玩意儿了。稍微解释一下来由,它是延续自科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年报》的一个落地颁奖活动,始于1991年,每年一度,正式名称为Ignoble Nobelprize,简称IG奖,直译为“不高尚的诺贝尔奖”,中文世界里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搞笑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哈佛应用数学系毕业的马克•亚伯拉罕斯老兄已经亲自主持过了二十二个第一届IG奖颁奖仪式了,称得上全球闻名遐迩;他写了近十本书,有四本和IG奖有关,果壳阅读会依次引进推出中文版;他的人生经历里有和比尔•盖茨上过同一堂课这样的小辉煌,但某种意义上,他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却无可估量,或许并不逊色于盖茨同学——因为,我们不知道像人类这样孤独的生物,倘若有朝一日受技术所限没法突出宇宙这座黑暗森林且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的话,届时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自杀。
除了幽默。
要知道IG倡导“乍看好笑,实则引人深省”的研究,并为此不倦奋斗,哪怕它们低到不能再低处,有了“抠鼻子”“防臭屁”“量阴茎”等拿自己开涮的极品行为(分别见诸《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的第二、五、七章),也能以态度自圆其说,容不得鄙薄。我觉得这里头是有个终极哲学思考的:让发笑和思考集与人之一身,而非委托给上帝。有这等气魄,已经是多么的牛逼哄哄。
进而言之,对付人生虚无的“亦庄亦谐”之道,需要的是身体力行,中国古典处世哲学中玩尽了语义上的YY,却终于没有将其落到实处,而马老兄之流循着西方科学奥义去做的这一番实战演习,方达到了声情并茂。这些实战的妙处,不再赘述了,否则有剧透的讨厌。
作为一个受过科学训练并从事科学传播多年的龟毛人士,既然在评述此书,我还必须得多说几句。IG所颁出的奖,大多数尽管名目十分无厘,依然算得上在范式下进行的有益探索。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争议颇大的个例,需给出清晰的辩驳。比如说《笑》中收入一则1991年获得IG化学奖的 “水有记忆力,还能传播”,其实颇有伪科学之嫌疑,而研究者法国人雅克本闻尼斯因此被逐出了法国的科学共同体,也并不冤枉。在此我解释一下为何这看似有爱的工作必须受到严正的抵制,这是因为类似的研究项目其实是在为源自西方民间医学的“顺势疗法”找理论依据。现代版顺势疗法的推崇者认为,水的分子结构中会留下病菌等微生物的信息特征,最夸张的是有人以纯水为模板去复制DNA,其荒谬程度丝毫不亚于某些中国的民科声称遥远的神秘电场可以用来观察中医所声称的经络穴位。顺带提一句,有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其实也是和科学无关的心灵励志而已。《笑什么笑》书中另外有一些“迷你远古生物”“外星太空人”的研究,也会随着时间成为笑话。纵观近十年来的IG奖,这种乌龙已基本不会再犯,可见它也在默默地与时俱进。
本文已经发表于《人物》杂志2012年10月号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