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托翁——草婴本

1、少年时期为了装逼,表示自己是听老师话的好骚年,于是,一气之中,托尔斯泰、司汤达、福楼拜、勃朗特姐妹等统统纳入已被阅读过的名单中。也不乏拿着大部头,故意露出封皮,坐在侧窗的位置上,或者坐在桌子上的情景。一脚蹬在前面同学的桌沿,另一腿自由下垂,背部挺直,颈部拉伸,左手架在膝盖上,一只手掌撑住书的底部,另一只手或拖腮,或翻页,若有人偶尔路过,口中必定要念念有词,做认真状。黄昏时候,天色渐暗,树叶在窗外瑟瑟作响,教室里一定是不允许开灯的,只为我那念书的侧影不被破坏,就这样,直坐到天黑,黑到一个字也看不到,要等的人也早已离开,才慢慢地收拾书包,揉揉脖子,下楼推单车回家。一整个青涩地少年时期,所有的世界名著在我的记忆里唯有一串串长长的名字,其他再也记不起了。
2、路遥刚刚去世,我得到了他的中篇小说集,十六块钱。路遥是唤醒我认真认识现当代文学的炸雷,让我从虚诞的名著里脱身。漫漫长夜里,陪伴着路遥的文字,我泪流满面,一遍遍地阅读,一遍遍地摘抄,一遍遍地读后感,他影响了我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那穷得连吃饭时多要份咸菜都不舍得的少年,还有同学间相助的真诚,那一桶映得到人影的清汤,那烤得发烫的土豆。那纯朴地陕西在路遥的文字里简单而深邃,让人动容。
3、中文的学生总是拥有大把地泡在图书馆的时间,奇葩的是,我好像真的忘掉了,我曾经为了装逼而屯的那一票世界名著读本。相反,直到为了四六级考试,我才又拿起了它们的——英文简缩本。
4、一直到毛姆时期。
5、我彻底地被毛姆的八卦精神吸引。重新认识了这些不世出的天才们。于是,我又搜集起这些利器,这次,是为了阅读,不是为了装逼。
6、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入手,开始啃砖之旅。
7、托尔斯泰生活富裕,他拥有城堡、庄园、田地、农奴。他在当时,年收入已有三万英镑。他生活规律、风趣幽默,他用银餐具、长长地餐桌,大大地书房。他有漂亮温柔地妻子,十多个儿女,受人尊敬。
8、年少时的托尔斯泰高大壮硕,风流倜傥,接受传统地贵族教育,决心以后走上法律或者政治岗位。但是对于学业,他却并不热衷,他喜欢流连于社交场所,同时痴迷哲学与文学。早早地超自己的阶层,认识到平民的价值。
9、厌倦莫斯科的社交的生活和环境,他参加了军役,服役两年后被提升为准尉。军队生活的艰难与辛酸并未让他失去信心,相反,他更是在各次战役中体会到了平民的可贵精神与品质,他也更加同情普通人民。
10、他曾与家中仆女私通,生下一个儿子。然后,他感觉到这种滥交的生活方式不好,于是,便匆忙结婚。34岁的托尔斯泰与当时沙皇御医的女儿成婚,表面上看,门当户对,但二人的精神、文化、教育水平差距甚大。初时,二人感情很好,曾先后育有13个孩子,托尔斯泰很风趣幽默,在餐桌上和孩子们妙语如朱,逗得满场欢笑。可是,对于那个私生子,后来却沦为为他自己的婚生子赶马的命运。托尔斯泰就主张平等、自由、博爱,但对于婚生子与非婚生子,却有着天地之渊的相待,这又要怎么解释呢?
11、婚后,他写作、她管理庄园,生活美满平静。他的家产丰富,森林、湖泊、果园、城堡、农奴全都是托尔斯泰私有,他完全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妻子帮他誊写文稿、保存文稿,二人感情融洽。
12、托尔斯泰思考人生、思考命运,但却惧怕死忘。他痛恨暴力政治、暴力革命,宣扬博爱与自由平等,他反对阶级,同情农奴。他开始寻找精神出口,这个时期,他逐渐认识到人生而平等,他希望能够到民间去,他对自己所处的这种贵族地位、这种寄生的生活感到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财产,面对穷人。
13、他开始布施自己的钱财、甚至穿最破的衣服、家里餐桌上的饭菜也开始减少。他的这种精神吸引了大批青年人的追随,他自己耕种、亲自与农奴一起劳动,居家迁往莫私科后,他又到贫民窟去,与城市下层人一起生活。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书稿的版权,将版权交付社会。
14、他和妻子的争执也从他的思想的转变开始,因为,家里的日子几乎已经过不下去了,庄园亏损,经济收入减少,八个孩子还要生活,农奴还要吃饭。他的妻子坚持拒绝他出让版权,这种矛盾让他寝室难安。因为,如果他拒绝妻子,那妻子就会痛苦,他不能让别人痛苦。但如果他不拒绝妻子,他就会因为不能将所有财产捐给社会而难过。但最终,还是有一部分版权被他的妻子保留。
15、他对于农奴不能理解自己而感到悲观失望,他的信徒和他的妻子的争执也让他难以忍受。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当时已八十高龄的托尔斯泰还感染了风寒、发烧,他在火车上患了肺炎,中途在阿斯波沃车站下车,住在医院,当时,所有的媒体也已经得知了消息,纷纷赶来,他的妻子也匆匆赶来,但托尔斯泰在昏迷中,并未知道,自己的妻子来,带他回家。
16、托尔斯泰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
17、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用大段文字描述了俄法战争,在他死后没有多久,便爆发了比当年俄法战争更为惨烈的战争,这一场战争波及了全人类。
18、《战争与和平》实在太为强大,波澜壮阔,脉胳万千却又集而为一,如果世界要讲一段关于饿法战争的故事,也得按照《战争与和平》来讲,因为,托尔斯泰实在是写得太棒了。
19、上海文艺出版社草婴的译本,很流畅,很舒服。如果你读第一册觉得很艰难,尤其是在面对那几十页的战争场面描写的时候,你觉得你读不下去了,我请求你,千万坚持住,坚持下去,到第二本,你就会欲罢不能。因为,你会认识到那里的人物多么地美妙,多么地真诚,多么地感人。
20、书中穿插了托尔斯泰的理想,解放农奴,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总管在骗他,可是他还是想这样做。因为,他是托尔斯泰。
21、一定读一读吧,如果你害怕别人知道你读的是托尔斯泰的话,就在外面包个书皮。
2、路遥刚刚去世,我得到了他的中篇小说集,十六块钱。路遥是唤醒我认真认识现当代文学的炸雷,让我从虚诞的名著里脱身。漫漫长夜里,陪伴着路遥的文字,我泪流满面,一遍遍地阅读,一遍遍地摘抄,一遍遍地读后感,他影响了我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那穷得连吃饭时多要份咸菜都不舍得的少年,还有同学间相助的真诚,那一桶映得到人影的清汤,那烤得发烫的土豆。那纯朴地陕西在路遥的文字里简单而深邃,让人动容。
3、中文的学生总是拥有大把地泡在图书馆的时间,奇葩的是,我好像真的忘掉了,我曾经为了装逼而屯的那一票世界名著读本。相反,直到为了四六级考试,我才又拿起了它们的——英文简缩本。
4、一直到毛姆时期。
5、我彻底地被毛姆的八卦精神吸引。重新认识了这些不世出的天才们。于是,我又搜集起这些利器,这次,是为了阅读,不是为了装逼。
6、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入手,开始啃砖之旅。
7、托尔斯泰生活富裕,他拥有城堡、庄园、田地、农奴。他在当时,年收入已有三万英镑。他生活规律、风趣幽默,他用银餐具、长长地餐桌,大大地书房。他有漂亮温柔地妻子,十多个儿女,受人尊敬。
8、年少时的托尔斯泰高大壮硕,风流倜傥,接受传统地贵族教育,决心以后走上法律或者政治岗位。但是对于学业,他却并不热衷,他喜欢流连于社交场所,同时痴迷哲学与文学。早早地超自己的阶层,认识到平民的价值。
9、厌倦莫斯科的社交的生活和环境,他参加了军役,服役两年后被提升为准尉。军队生活的艰难与辛酸并未让他失去信心,相反,他更是在各次战役中体会到了平民的可贵精神与品质,他也更加同情普通人民。
10、他曾与家中仆女私通,生下一个儿子。然后,他感觉到这种滥交的生活方式不好,于是,便匆忙结婚。34岁的托尔斯泰与当时沙皇御医的女儿成婚,表面上看,门当户对,但二人的精神、文化、教育水平差距甚大。初时,二人感情很好,曾先后育有13个孩子,托尔斯泰很风趣幽默,在餐桌上和孩子们妙语如朱,逗得满场欢笑。可是,对于那个私生子,后来却沦为为他自己的婚生子赶马的命运。托尔斯泰就主张平等、自由、博爱,但对于婚生子与非婚生子,却有着天地之渊的相待,这又要怎么解释呢?
11、婚后,他写作、她管理庄园,生活美满平静。他的家产丰富,森林、湖泊、果园、城堡、农奴全都是托尔斯泰私有,他完全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妻子帮他誊写文稿、保存文稿,二人感情融洽。
12、托尔斯泰思考人生、思考命运,但却惧怕死忘。他痛恨暴力政治、暴力革命,宣扬博爱与自由平等,他反对阶级,同情农奴。他开始寻找精神出口,这个时期,他逐渐认识到人生而平等,他希望能够到民间去,他对自己所处的这种贵族地位、这种寄生的生活感到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财产,面对穷人。
13、他开始布施自己的钱财、甚至穿最破的衣服、家里餐桌上的饭菜也开始减少。他的这种精神吸引了大批青年人的追随,他自己耕种、亲自与农奴一起劳动,居家迁往莫私科后,他又到贫民窟去,与城市下层人一起生活。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书稿的版权,将版权交付社会。
14、他和妻子的争执也从他的思想的转变开始,因为,家里的日子几乎已经过不下去了,庄园亏损,经济收入减少,八个孩子还要生活,农奴还要吃饭。他的妻子坚持拒绝他出让版权,这种矛盾让他寝室难安。因为,如果他拒绝妻子,那妻子就会痛苦,他不能让别人痛苦。但如果他不拒绝妻子,他就会因为不能将所有财产捐给社会而难过。但最终,还是有一部分版权被他的妻子保留。
15、他对于农奴不能理解自己而感到悲观失望,他的信徒和他的妻子的争执也让他难以忍受。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当时已八十高龄的托尔斯泰还感染了风寒、发烧,他在火车上患了肺炎,中途在阿斯波沃车站下车,住在医院,当时,所有的媒体也已经得知了消息,纷纷赶来,他的妻子也匆匆赶来,但托尔斯泰在昏迷中,并未知道,自己的妻子来,带他回家。
16、托尔斯泰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
17、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用大段文字描述了俄法战争,在他死后没有多久,便爆发了比当年俄法战争更为惨烈的战争,这一场战争波及了全人类。
18、《战争与和平》实在太为强大,波澜壮阔,脉胳万千却又集而为一,如果世界要讲一段关于饿法战争的故事,也得按照《战争与和平》来讲,因为,托尔斯泰实在是写得太棒了。
19、上海文艺出版社草婴的译本,很流畅,很舒服。如果你读第一册觉得很艰难,尤其是在面对那几十页的战争场面描写的时候,你觉得你读不下去了,我请求你,千万坚持住,坚持下去,到第二本,你就会欲罢不能。因为,你会认识到那里的人物多么地美妙,多么地真诚,多么地感人。
20、书中穿插了托尔斯泰的理想,解放农奴,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总管在骗他,可是他还是想这样做。因为,他是托尔斯泰。
21、一定读一读吧,如果你害怕别人知道你读的是托尔斯泰的话,就在外面包个书皮。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