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为地磁的南北跟地球的南北并非完全重合,指南针的“南方”跟我们实际定义的绝对南方的存在夹角,这就是地磁偏角。
段落一: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沈括在他的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中写道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段文字,一般作为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证据。
既然要纠“偏”角,要确定一个绝对的“南”。怎么确定正南,沈括没提。但精通天文历算的沈括大概会用北极星定义南北,这跟现在的法子没什么差别。但“偏东”则有些无解了,沈括的观察记录应该来自开封跟杭州之间的地区,目前这些的确的磁偏角应该是稍微偏西,在-2到-10度之间,越往北走偏角越大。所以,他观察的偏东似乎跟目前数据不符合。
但地磁偏角是动态的,北宋时候大陆的地磁是否偏东就要问地理专家去了。但光从这头一句话看,说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也还过得去。
段落一通读: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妙在前人引用沈括的时候,故意去掉了最后一句话,更悬在一个“常”字,也就是说,经常会偏,但他似乎也不确定。而所谓偏东,他怀疑是水波扰动!这一来,沈括发现地磁偏角就有大大的疑问了。
段落二: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再往下,沈括给出了纠偏的几个方案。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
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第一,沈括建议是把磁针放指甲盖上,或者碗边上,只要表面光滑,都比水面强。
第二,就一根丝把磁针用蜡粘好,吊起来。若无外界阻力(无风处),那么“则针常指南”。
看这两句,沈括是不认为有地磁偏角的,起码“偏角”是可以纠正的。按照当代术语看,“偏东”在沈括看来是技术误差,通过制造更精密的设备(比如指甲盖啊,瓷碗啊,蚕丝之类)是可以避免的!看到这里,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彻底危险了。
段落三: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第一句最妙,“指南、北者皆有之”。他的困惑,主要是钢针磁化时候的磁极问题。理论上指南和指北是一样的。沈括的时代因为没有地磁的概念,无论指南也好,指北也好,他都觉得很神奇。
从全文分析看,沈括应该没有想去发现地磁偏角,连指南的现象,他都老实地说“莫可原其理”。我怀疑他大概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但以他的知识储备,是可能发现的,但他的思路却是朝着纠“偏”去的。不过,他大概开启了中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先河吧。
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沈括是不会在意的。总之,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是张冠李戴在了他头上。爽爽总好,“蹴鞠”也是咱们发明的,虽然足球现在踢的实在马虎。
《梦溪笔谈 二十四卷 杂志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段落一: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沈括在他的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中写道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段文字,一般作为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证据。
既然要纠“偏”角,要确定一个绝对的“南”。怎么确定正南,沈括没提。但精通天文历算的沈括大概会用北极星定义南北,这跟现在的法子没什么差别。但“偏东”则有些无解了,沈括的观察记录应该来自开封跟杭州之间的地区,目前这些的确的磁偏角应该是稍微偏西,在-2到-10度之间,越往北走偏角越大。所以,他观察的偏东似乎跟目前数据不符合。
但地磁偏角是动态的,北宋时候大陆的地磁是否偏东就要问地理专家去了。但光从这头一句话看,说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也还过得去。
段落一通读: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妙在前人引用沈括的时候,故意去掉了最后一句话,更悬在一个“常”字,也就是说,经常会偏,但他似乎也不确定。而所谓偏东,他怀疑是水波扰动!这一来,沈括发现地磁偏角就有大大的疑问了。
段落二: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再往下,沈括给出了纠偏的几个方案。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
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第一,沈括建议是把磁针放指甲盖上,或者碗边上,只要表面光滑,都比水面强。
第二,就一根丝把磁针用蜡粘好,吊起来。若无外界阻力(无风处),那么“则针常指南”。
看这两句,沈括是不认为有地磁偏角的,起码“偏角”是可以纠正的。按照当代术语看,“偏东”在沈括看来是技术误差,通过制造更精密的设备(比如指甲盖啊,瓷碗啊,蚕丝之类)是可以避免的!看到这里,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彻底危险了。
段落三: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第一句最妙,“指南、北者皆有之”。他的困惑,主要是钢针磁化时候的磁极问题。理论上指南和指北是一样的。沈括的时代因为没有地磁的概念,无论指南也好,指北也好,他都觉得很神奇。
从全文分析看,沈括应该没有想去发现地磁偏角,连指南的现象,他都老实地说“莫可原其理”。我怀疑他大概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但以他的知识储备,是可能发现的,但他的思路却是朝着纠“偏”去的。不过,他大概开启了中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先河吧。
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沈括是不会在意的。总之,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是张冠李戴在了他头上。爽爽总好,“蹴鞠”也是咱们发明的,虽然足球现在踢的实在马虎。
《梦溪笔谈 二十四卷 杂志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