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众芳零落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口气读完苏童的《妻妾成群》,已是黄昏。天晦欲雪,像整个下午阴郁沉重的心情。
苏童的文字带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灵秀纤弱,烟雨画桥、粉墙黛瓦、伞下如莲的容颜在他笔下一一绽放。然而这种灵巧绝不明媚,处处散发潮湿幽暗的气息,如同连绵梅雨天中暗生的成片青苔。
作者的风格与张爱玲有相似处,华美而苍凉。张擅长描画大上海的衣香鬓影,苏更乐于驻足在苏州的古典雅致中。他们笔下的女子大多奔赴绝望,从鲜活到萎谢,从这方面看,两人殊途同归。不过苏童的作品多了一份神秘诡谲,阴森恐怖的死亡之气满纸弥散,这一点在《妻妾成群》中极为突出。陈家古井作为整部小说的线索一以贯之,颂莲一靠近它便隐约闻到招魂声,井水泛着幽幽蓝光,深不可测,最后梅珊被投到井中,颂莲疯了,整日说着“我不投井”。读罢脊背发寒绝非虚言。苏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天赋,能轻易把我们带进他编制的虚幻世界,华丽与阴暗交织的深宅大院有罂粟一般的蛊惑力,使读者屏息凝神也要一探究竟。这大概同作者性别有关,女性作家太过感性,与丰富的想象相比,细腻的情感描摹是其所长,苏童则不然,他有意识构建幻觉,超现实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相辉映,何况他对女性思维有更精准的把握——旁观者清,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故而他的作品精彩耐读,挑战读者的神经和想象。
《妻妾成群》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的故事。以女性为切入点,揭开上个世纪男权社会的真实面貌。四个女人犹如四只绣在屏风上的蝴蝶,姿态不一,却注定走向一致的结局。她们死也得死在屏风上。
大太太毓如身材肥胖人老珠黄,颂莲见到她的第一直觉是:她有一百岁了吧。自知无法像年轻姨太太那样争宠,索性吃斋念佛。斋戒未能令她清心寡欲,经年寂寞统统化作毒焰四射的烈火焚烧她的心智。这是个被绝望吞噬的迟暮女人。所以她借着给颂莲醒酒把怨毒尽数倾斜:“出了丑就出个够,还怕让人看?看她以后怎么见人?”读至此处不觉愤恨反觉凄凉不尽,贤淑表象将体内炽热之心掩盖,殊不知掩盖久了当年的善良活力早已腐朽变质,被遗忘在时光罅隙间。几十年前,想必毓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婉丽多情的江南姑娘。
二太太卓云面慈心硬,初见颂莲一碟苏州瓜子分明着意凸显优雅好客的姿态。这表象的确蒙骗了颂莲良久,直到她发现卓云连通婢女雁儿对自己暗施诅咒。卓云是那种最适合居处深宫的女人,会邀宠笼络、深谙计谋。为了生活。只是,不知这株随风摇曳的美丽蒲草会不会在夜深月冷的轩窗下记起自己最初的模样。
作者对三太太梅珊不吝笔墨,借颂莲之口赞美她倾城容貌。她的人生暗合了“梅”字,置身严冬,犹绽花枝。这个女子的泼辣热烈给陈家冰冷的宅第添上一抹红色。起初颂莲是反感梅珊的,彼此严阵以待,直到某天清晨看到她甩起水袖且舞且唱。她唱《女吊》,唱到伤情处,颂莲也跟着落泪。同是宫花寂寞红。梅珊与颂莲性格颇像,自命不凡,看不惯宅院里笑中藏针的女人们。然梅珊活得更肆意,与几个女人同争一个老男人让她厌倦,很快她寻到替代品——戴金丝边眼镜的医生,自此幽期密约,好不快活。作品极力渲染颂莲最后一次见到梅珊的场景:她穿了件黑貂皮大衣走过雪地,仪态万千容光焕发的美貌,改变了空气的颜色。梅珊回头对颂莲嫣然一笑,那笑好似冬月盛放的腊梅。如此笑靥是被爱情滋养出来的,梅珊做了一场温暖甜蜜的美梦,可她忘了自己正处在凛冽的冬天,一旦醒来就不得不面临朔风呼啸的凄惶惨淡。
事情败露,梅珊被投往井里,在晨曦初现的前一刻。我想梅珊不会不清楚自己的结局。但以她的性格,决计不肯寂寞无闻安守着年龄上可以作她父亲的老男人。她叛逆而奔放,用燃烧生命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绽放。
再说颂莲。小说中的颂莲洁净美丽而年轻,如莲花般。值得一提的是,《妻妾成群》法文译本的封面即是一朵莲花开在枯败的荷叶中间。一幅别有深意的图画。花若开错了地点很快就会萎谢,陈家便是那一潭污水。女大学生颂莲被卖到陈家做妾,这与彼时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背道而驰,可若无最基本的衣食保障,谁会整日想着自由解放呢?生活不是诗,它有铁一般的真实。颂莲别无选择。
在陈府她曾挖尽心思讨老爷开心。陈佐千迷恋她在床上的热情机敏,对她宠爱有加。小说中写两人的交集多在床笫之间,他与她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交集,可悲可叹。陈佐千骂他的女人们是婊子,也许在他看来,她们仅仅是被他豢养,供他欢爱之用的。
颂莲毕竟受过教育,骨子里的尊严傲气会不时显现,这让她渐渐被陈佐千冷落,受众女人排挤。她当然不爱他,云雨时甚至想到飞浦。但她又离不了他,需要他的宠爱作庇佑。苦恨交加,寂寞无助,女人相互倾轧,加上雁儿之死,生活扼住这个娇小女人的咽喉,她快窒息了。日子像密不透风的墙,她出不去,只见得四角的天空。她多次感应到紫藤架下的古井向她招手——如她所言,已经有一半自己沉入井中了。她是井底之蛙,叫得凄惨无人应答。
颂莲是在目睹梅珊死后彻底疯的,其实梅珊的死只是导火索,轻轻一拉,就击垮了她早已摇摇欲坠的神经。
作者在结尾处写新姨太进门,她叫文竹,想必又是一位清秀可爱的女子。而她的结局早已被写好,要么在压抑中或疯或死,要么掏空良心装模作样地活。身处污淖,岂能不染?
这是深宅女人的悲剧,一入侯门深似海,欲求自洁一何难。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她们的反抗注定成为深潭微澜,被深不见底的水吞没得无声无息。苏童用秀丽阴冷如同鬼魅的语言,谱写出那个年代的悲切之音。众芳零落。
满窗秋雨芳菲尽,自是有恨难平。
苏童的文字带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灵秀纤弱,烟雨画桥、粉墙黛瓦、伞下如莲的容颜在他笔下一一绽放。然而这种灵巧绝不明媚,处处散发潮湿幽暗的气息,如同连绵梅雨天中暗生的成片青苔。
作者的风格与张爱玲有相似处,华美而苍凉。张擅长描画大上海的衣香鬓影,苏更乐于驻足在苏州的古典雅致中。他们笔下的女子大多奔赴绝望,从鲜活到萎谢,从这方面看,两人殊途同归。不过苏童的作品多了一份神秘诡谲,阴森恐怖的死亡之气满纸弥散,这一点在《妻妾成群》中极为突出。陈家古井作为整部小说的线索一以贯之,颂莲一靠近它便隐约闻到招魂声,井水泛着幽幽蓝光,深不可测,最后梅珊被投到井中,颂莲疯了,整日说着“我不投井”。读罢脊背发寒绝非虚言。苏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天赋,能轻易把我们带进他编制的虚幻世界,华丽与阴暗交织的深宅大院有罂粟一般的蛊惑力,使读者屏息凝神也要一探究竟。这大概同作者性别有关,女性作家太过感性,与丰富的想象相比,细腻的情感描摹是其所长,苏童则不然,他有意识构建幻觉,超现实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相辉映,何况他对女性思维有更精准的把握——旁观者清,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故而他的作品精彩耐读,挑战读者的神经和想象。
《妻妾成群》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的故事。以女性为切入点,揭开上个世纪男权社会的真实面貌。四个女人犹如四只绣在屏风上的蝴蝶,姿态不一,却注定走向一致的结局。她们死也得死在屏风上。
大太太毓如身材肥胖人老珠黄,颂莲见到她的第一直觉是:她有一百岁了吧。自知无法像年轻姨太太那样争宠,索性吃斋念佛。斋戒未能令她清心寡欲,经年寂寞统统化作毒焰四射的烈火焚烧她的心智。这是个被绝望吞噬的迟暮女人。所以她借着给颂莲醒酒把怨毒尽数倾斜:“出了丑就出个够,还怕让人看?看她以后怎么见人?”读至此处不觉愤恨反觉凄凉不尽,贤淑表象将体内炽热之心掩盖,殊不知掩盖久了当年的善良活力早已腐朽变质,被遗忘在时光罅隙间。几十年前,想必毓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婉丽多情的江南姑娘。
二太太卓云面慈心硬,初见颂莲一碟苏州瓜子分明着意凸显优雅好客的姿态。这表象的确蒙骗了颂莲良久,直到她发现卓云连通婢女雁儿对自己暗施诅咒。卓云是那种最适合居处深宫的女人,会邀宠笼络、深谙计谋。为了生活。只是,不知这株随风摇曳的美丽蒲草会不会在夜深月冷的轩窗下记起自己最初的模样。
作者对三太太梅珊不吝笔墨,借颂莲之口赞美她倾城容貌。她的人生暗合了“梅”字,置身严冬,犹绽花枝。这个女子的泼辣热烈给陈家冰冷的宅第添上一抹红色。起初颂莲是反感梅珊的,彼此严阵以待,直到某天清晨看到她甩起水袖且舞且唱。她唱《女吊》,唱到伤情处,颂莲也跟着落泪。同是宫花寂寞红。梅珊与颂莲性格颇像,自命不凡,看不惯宅院里笑中藏针的女人们。然梅珊活得更肆意,与几个女人同争一个老男人让她厌倦,很快她寻到替代品——戴金丝边眼镜的医生,自此幽期密约,好不快活。作品极力渲染颂莲最后一次见到梅珊的场景:她穿了件黑貂皮大衣走过雪地,仪态万千容光焕发的美貌,改变了空气的颜色。梅珊回头对颂莲嫣然一笑,那笑好似冬月盛放的腊梅。如此笑靥是被爱情滋养出来的,梅珊做了一场温暖甜蜜的美梦,可她忘了自己正处在凛冽的冬天,一旦醒来就不得不面临朔风呼啸的凄惶惨淡。
事情败露,梅珊被投往井里,在晨曦初现的前一刻。我想梅珊不会不清楚自己的结局。但以她的性格,决计不肯寂寞无闻安守着年龄上可以作她父亲的老男人。她叛逆而奔放,用燃烧生命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绽放。
再说颂莲。小说中的颂莲洁净美丽而年轻,如莲花般。值得一提的是,《妻妾成群》法文译本的封面即是一朵莲花开在枯败的荷叶中间。一幅别有深意的图画。花若开错了地点很快就会萎谢,陈家便是那一潭污水。女大学生颂莲被卖到陈家做妾,这与彼时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背道而驰,可若无最基本的衣食保障,谁会整日想着自由解放呢?生活不是诗,它有铁一般的真实。颂莲别无选择。
在陈府她曾挖尽心思讨老爷开心。陈佐千迷恋她在床上的热情机敏,对她宠爱有加。小说中写两人的交集多在床笫之间,他与她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交集,可悲可叹。陈佐千骂他的女人们是婊子,也许在他看来,她们仅仅是被他豢养,供他欢爱之用的。
颂莲毕竟受过教育,骨子里的尊严傲气会不时显现,这让她渐渐被陈佐千冷落,受众女人排挤。她当然不爱他,云雨时甚至想到飞浦。但她又离不了他,需要他的宠爱作庇佑。苦恨交加,寂寞无助,女人相互倾轧,加上雁儿之死,生活扼住这个娇小女人的咽喉,她快窒息了。日子像密不透风的墙,她出不去,只见得四角的天空。她多次感应到紫藤架下的古井向她招手——如她所言,已经有一半自己沉入井中了。她是井底之蛙,叫得凄惨无人应答。
颂莲是在目睹梅珊死后彻底疯的,其实梅珊的死只是导火索,轻轻一拉,就击垮了她早已摇摇欲坠的神经。
作者在结尾处写新姨太进门,她叫文竹,想必又是一位清秀可爱的女子。而她的结局早已被写好,要么在压抑中或疯或死,要么掏空良心装模作样地活。身处污淖,岂能不染?
这是深宅女人的悲剧,一入侯门深似海,欲求自洁一何难。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她们的反抗注定成为深潭微澜,被深不见底的水吞没得无声无息。苏童用秀丽阴冷如同鬼魅的语言,谱写出那个年代的悲切之音。众芳零落。
满窗秋雨芳菲尽,自是有恨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