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的“瘾品”巨兽
说在前面的话:
这本书读了有整整两周,一直不敢下笔。想来也是有原因的:其一,笔者不属于任何“瘾品”(广义上的上瘾物质,后文会有详解)的服用者;其二,笔者没有史学功底(我专于英语与法学),于此下笔就怕耽误各位。但笔者找到了出口一一破解之:奥运会游泳冠军的教练可以是旱鸭子,告诉我不必身临其中才是最好的观察者;演而优则导与各种跨界的频繁出现,让我也有厚脸皮说教的虚荣心。所以,各位,我将以一个普通的读者立场来代各位领略一番书中的乾坤。
光怪陆离的“瘾品”巨兽
——评《上瘾五百年》
文|杜子腾
我父亲是个烟瘾极重的人。迫于母亲的“威逼利诱”,进行生不如死的戒烟行动时,他曾经痛苦的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千怪万怪就得怪国家,明知道这是上瘾的东西,还公然售卖?”。那可是一个超越我当时理解能力的问题,且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当然阅历不断的累积以及法学的背景让我知道了征税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知半解,未窥全豹。
直到这本《上瘾五百年》的出现才算是从体系上回答了我的问题。当然不仅仅回答了我的问题,更普及了许多知识。
先说书中所提“瘾品”的概念所指吧。传统意义上,我们所知的可以称之为瘾品的无非以下几种:酒、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及其提纯物海洛因、大麻剂和可卡因。前三种视为大头,在书中称之为“三大宗”,是为如今影响力最为普及的瘾品。而后三者则是因其先天影响力不足,后期受到严加管制与禁止的“三小宗”。除此之外你会把咖啡、茶和巧克力视为与酒和烟草等量齐观的大宗瘾品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而稍有生化学常识的人也能得出结论:咖啡、茶和巧克力都是含有影响精神状态的物质——咖啡因的。所以,嗜茶如瘾者、咖啡常饮者和巧克力痴迷者皆是书中所言的“瘾品成瘾者”。而瘾品就是指那些对人的精神状态有影响的物品。
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们才可以端正一下自己的心态,开始严肃的对待这本书。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也是本书第一篇第一、二章所重点厘清的部分。从此篇的第三章开始一直到最后都是从心理、药物、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对我问题的体系性回答。
谈瘾品的现状,我们必须回顾它的历史。此时我们离不开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原)产地或(原)种植地;二、经济价值;三、运输。如果再进一步结合社会性我们还可以发散到瘾品使用群体的演变、医用价值到消遣物的转变、与文化或亚文化的结合、同政治的联姻……再复杂的话,可以涉及到人类的迁移、技术的革新、商业化的浪潮及宗教与文化的交融。这并不是故意复杂化瘾品的历史,而是其本身就是在杂糅中发展起来。如此便可以理解我父那句话给我的困惑。然作者如一位技艺高深的外科手术医师,庖丁解牛,漫漫五百年的“上瘾史”尽数书中。
不同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精神状态”栽种品,落后的技术与尚未发现齐全的经济价值让其仅仅能够成为当地栽种者的廉价收入来源。多亏医药技术的发展让这些作物的经济价值开始全面复苏。然而缺少了兴起的欧洲强国的坚船利炮,葡萄酒、烟草也不可能传至世界的几乎任何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会推动运输技术与包装技术的全面升级,这成为了瘾品普及化的硬条件。而相对应的软条件就是瘾品在社会中自下而上的流动与自上而下的推动所起的马太效应。文化上的纵容使得瘾品成为常用品后,法律和政治的登场就是必然。这一点从“三小宗”的禁止与管制以及瘾品税收的强大支撑力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来,瘾品这头洪水猛兽便浑然一巨物般现于你我面前,成为令人惊叹不已的矛盾综合体。
反观当下,如果仅仅从瘾品于人的自由主义和强权政治之间的矛盾为争议点,简化瘾品发展的综合因素,是不是一种极不负责人的态度?祖名、震东也仅仅是光怪陆离的“瘾品”巨兽中的普通房客(柯)吧!
这本书读了有整整两周,一直不敢下笔。想来也是有原因的:其一,笔者不属于任何“瘾品”(广义上的上瘾物质,后文会有详解)的服用者;其二,笔者没有史学功底(我专于英语与法学),于此下笔就怕耽误各位。但笔者找到了出口一一破解之:奥运会游泳冠军的教练可以是旱鸭子,告诉我不必身临其中才是最好的观察者;演而优则导与各种跨界的频繁出现,让我也有厚脸皮说教的虚荣心。所以,各位,我将以一个普通的读者立场来代各位领略一番书中的乾坤。
光怪陆离的“瘾品”巨兽
——评《上瘾五百年》
文|杜子腾
我父亲是个烟瘾极重的人。迫于母亲的“威逼利诱”,进行生不如死的戒烟行动时,他曾经痛苦的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千怪万怪就得怪国家,明知道这是上瘾的东西,还公然售卖?”。那可是一个超越我当时理解能力的问题,且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当然阅历不断的累积以及法学的背景让我知道了征税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知半解,未窥全豹。
直到这本《上瘾五百年》的出现才算是从体系上回答了我的问题。当然不仅仅回答了我的问题,更普及了许多知识。
先说书中所提“瘾品”的概念所指吧。传统意义上,我们所知的可以称之为瘾品的无非以下几种:酒、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及其提纯物海洛因、大麻剂和可卡因。前三种视为大头,在书中称之为“三大宗”,是为如今影响力最为普及的瘾品。而后三者则是因其先天影响力不足,后期受到严加管制与禁止的“三小宗”。除此之外你会把咖啡、茶和巧克力视为与酒和烟草等量齐观的大宗瘾品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而稍有生化学常识的人也能得出结论:咖啡、茶和巧克力都是含有影响精神状态的物质——咖啡因的。所以,嗜茶如瘾者、咖啡常饮者和巧克力痴迷者皆是书中所言的“瘾品成瘾者”。而瘾品就是指那些对人的精神状态有影响的物品。
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们才可以端正一下自己的心态,开始严肃的对待这本书。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也是本书第一篇第一、二章所重点厘清的部分。从此篇的第三章开始一直到最后都是从心理、药物、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对我问题的体系性回答。
谈瘾品的现状,我们必须回顾它的历史。此时我们离不开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原)产地或(原)种植地;二、经济价值;三、运输。如果再进一步结合社会性我们还可以发散到瘾品使用群体的演变、医用价值到消遣物的转变、与文化或亚文化的结合、同政治的联姻……再复杂的话,可以涉及到人类的迁移、技术的革新、商业化的浪潮及宗教与文化的交融。这并不是故意复杂化瘾品的历史,而是其本身就是在杂糅中发展起来。如此便可以理解我父那句话给我的困惑。然作者如一位技艺高深的外科手术医师,庖丁解牛,漫漫五百年的“上瘾史”尽数书中。
不同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精神状态”栽种品,落后的技术与尚未发现齐全的经济价值让其仅仅能够成为当地栽种者的廉价收入来源。多亏医药技术的发展让这些作物的经济价值开始全面复苏。然而缺少了兴起的欧洲强国的坚船利炮,葡萄酒、烟草也不可能传至世界的几乎任何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会推动运输技术与包装技术的全面升级,这成为了瘾品普及化的硬条件。而相对应的软条件就是瘾品在社会中自下而上的流动与自上而下的推动所起的马太效应。文化上的纵容使得瘾品成为常用品后,法律和政治的登场就是必然。这一点从“三小宗”的禁止与管制以及瘾品税收的强大支撑力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来,瘾品这头洪水猛兽便浑然一巨物般现于你我面前,成为令人惊叹不已的矛盾综合体。
反观当下,如果仅仅从瘾品于人的自由主义和强权政治之间的矛盾为争议点,简化瘾品发展的综合因素,是不是一种极不负责人的态度?祖名、震东也仅仅是光怪陆离的“瘾品”巨兽中的普通房客(柯)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