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全面了解复杂适应系统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粗浅理解和感想,供同好参考:
一、 对于复杂适应社会,已有的模型中的各个主体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先知,而复杂系统却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因此本书的角度是任意数量的异质性个体在一个时空受限的动态环境中相互作用。
二、 本书最关键的结论是:复杂系统的复杂性是由两方面引起的,系统安排个体之间的联系,显性或隐性地赋予规则和初始状态,个体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调整规则,在某种联系、规则、初始状态下,就可能导致复杂系统。这一结论来源于对复杂适应系统的观察,并在元胞自动机得到印证。显然,这只是充分性,而非必要性。而且,作者也承认对复杂系统还没有统一定义。想像一下,对于任意一个系统,既不能确定是否复杂系统,又不确定是否包含联系、规则、初始状态,那就更不用说是由哪些联系、规则、状态导致复杂性了。在这种情况下的计算理论(“基于主体的对象”(agent-based objects)建 模),其可靠性难以保证。作者在结论章中有一节“复杂性何去何从”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这种计算理论的困境。
三、 对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入门者,前面几章是很有意义的,一些关键的内容包括:联系、个体异质性、均衡、动力学(正反馈、负反馈和随机性)、适应性和“离散交互在系统组织上的作用”,以及复杂系统具备的一些特性:关键行为、高层次的新实体、涌现性,这也是建模的难点所在。
四、 对于想深入了解复杂适应系统的,强烈推荐第五、六、七章,大部分介绍复杂性的书都是以介绍模型及应用为主,但在这几章中,作者很详细地讨论了这种计算理论的采用原因和反对意见,就我看来,作者的基本态度是,模型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能提供新的思路,涌现新的想法。
五、 后面部分主要介绍一些著名的模型及其作用,用于进一步了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从巡回主体、种族隔离模型和城市结构来看,基于主体的建模对于同质主体(同样偏好,程度可以相同可以不同)的描述能力很强,其过程结果都与观察感受近似;但在海滩模型、酒吧模型中,当主体是异质时(同样目标不同反馈规则)时,该模型只能先验地赋予规则,而且结论也与直观感受相差很远,海滩的人刚好匹配其最佳容量的概率很小,要么过于拥挤,要么过于冷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作者对计算结论的评价标准是“是否达到最优且方差较小”,而通常对于描述系统的理论,我们更关心的是拟合程度,如果真实情况是极少出现最优解,但计算理论却总能出现最优解,实际上说明其拟合程度不够好。当然,即使只凭想象,我们也能感知到描述异质主体是何等困难。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当我们能明确感知规则导致复杂性时,模型的解释能力不错;但当我们不能感知复杂性的原因时,模型就显得不太可靠。
一、 对于复杂适应社会,已有的模型中的各个主体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先知,而复杂系统却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因此本书的角度是任意数量的异质性个体在一个时空受限的动态环境中相互作用。
二、 本书最关键的结论是:复杂系统的复杂性是由两方面引起的,系统安排个体之间的联系,显性或隐性地赋予规则和初始状态,个体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调整规则,在某种联系、规则、初始状态下,就可能导致复杂系统。这一结论来源于对复杂适应系统的观察,并在元胞自动机得到印证。显然,这只是充分性,而非必要性。而且,作者也承认对复杂系统还没有统一定义。想像一下,对于任意一个系统,既不能确定是否复杂系统,又不确定是否包含联系、规则、初始状态,那就更不用说是由哪些联系、规则、状态导致复杂性了。在这种情况下的计算理论(“基于主体的对象”(agent-based objects)建 模),其可靠性难以保证。作者在结论章中有一节“复杂性何去何从”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这种计算理论的困境。
三、 对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入门者,前面几章是很有意义的,一些关键的内容包括:联系、个体异质性、均衡、动力学(正反馈、负反馈和随机性)、适应性和“离散交互在系统组织上的作用”,以及复杂系统具备的一些特性:关键行为、高层次的新实体、涌现性,这也是建模的难点所在。
四、 对于想深入了解复杂适应系统的,强烈推荐第五、六、七章,大部分介绍复杂性的书都是以介绍模型及应用为主,但在这几章中,作者很详细地讨论了这种计算理论的采用原因和反对意见,就我看来,作者的基本态度是,模型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能提供新的思路,涌现新的想法。
五、 后面部分主要介绍一些著名的模型及其作用,用于进一步了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从巡回主体、种族隔离模型和城市结构来看,基于主体的建模对于同质主体(同样偏好,程度可以相同可以不同)的描述能力很强,其过程结果都与观察感受近似;但在海滩模型、酒吧模型中,当主体是异质时(同样目标不同反馈规则)时,该模型只能先验地赋予规则,而且结论也与直观感受相差很远,海滩的人刚好匹配其最佳容量的概率很小,要么过于拥挤,要么过于冷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作者对计算结论的评价标准是“是否达到最优且方差较小”,而通常对于描述系统的理论,我们更关心的是拟合程度,如果真实情况是极少出现最优解,但计算理论却总能出现最优解,实际上说明其拟合程度不够好。当然,即使只凭想象,我们也能感知到描述异质主体是何等困难。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当我们能明确感知规则导致复杂性时,模型的解释能力不错;但当我们不能感知复杂性的原因时,模型就显得不太可靠。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