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北京和江户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抱着探讨北京和东京差异的目的,惊喜地发现这本母校老师的作品。
必须承认作者的勤勉,书中资料详尽,涉及城市史、经济、政治、建筑、社会等多个学科。但比较遗憾的是整本书血肉虽然丰满,但缺乏一条主心骨。大部分史实读起来没有支撑论点的作用,我都一带而过;作者野心十足,在各种领域都试图发表观点,就是没有贯穿始终的理论体系,因此每部分读起来都似乎有点收获,但是读完整本回顾又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思想,似乎只有作者的旁征博引。而且中日两部分各自为战,到最后作者都没有系统地挑明两者间的比较。
这可能是中外学者的最大差异:读国外类似的科普性学著,更会包装和强调它们的理论,涉及的领域不一定多,内容不一定有多丰富,但理论和思想更有新鲜感和原创感,这是必须学习的。
以下总结一些书中我觉得有用,但没有更进一步揭示本质的点:
1. 北京和江户既为政治中心又为经济中心;先有统治阶级所在之“城”,后在城外延伸出为统治阶级服务(因饷粮变现而产生的金融业和因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求而产生的商业)之“市(町)”,都体现中日同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政府对经济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2. 中国的官僚体制决定了官对商的绝对统治,但科举制又提供了官商之间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使官商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得以缓和,因此商始终无法成为北京城市的主流力量;而日本的封建体制使官商融合,且商因为成为官的经济代理人而得到一定城市管理权,因此虽然官是江户的统治者,但商才是中流砥柱,而因为日本各阶层都是世袭制,商很难转变为官,为了进一步获得政治权力,商就必须颠覆原有体制;
3. 这种区别延续至今,国企(官)和中小企业(商)在北京(或者中国)极为繁荣,但却缺乏强大的财团;东京(或者日本)则相反,没有国企,中小企业也缺乏活力,但贵族式的财团却把握经济命脉。
必须承认作者的勤勉,书中资料详尽,涉及城市史、经济、政治、建筑、社会等多个学科。但比较遗憾的是整本书血肉虽然丰满,但缺乏一条主心骨。大部分史实读起来没有支撑论点的作用,我都一带而过;作者野心十足,在各种领域都试图发表观点,就是没有贯穿始终的理论体系,因此每部分读起来都似乎有点收获,但是读完整本回顾又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思想,似乎只有作者的旁征博引。而且中日两部分各自为战,到最后作者都没有系统地挑明两者间的比较。
这可能是中外学者的最大差异:读国外类似的科普性学著,更会包装和强调它们的理论,涉及的领域不一定多,内容不一定有多丰富,但理论和思想更有新鲜感和原创感,这是必须学习的。
以下总结一些书中我觉得有用,但没有更进一步揭示本质的点:
1. 北京和江户既为政治中心又为经济中心;先有统治阶级所在之“城”,后在城外延伸出为统治阶级服务(因饷粮变现而产生的金融业和因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求而产生的商业)之“市(町)”,都体现中日同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政府对经济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2. 中国的官僚体制决定了官对商的绝对统治,但科举制又提供了官商之间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使官商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得以缓和,因此商始终无法成为北京城市的主流力量;而日本的封建体制使官商融合,且商因为成为官的经济代理人而得到一定城市管理权,因此虽然官是江户的统治者,但商才是中流砥柱,而因为日本各阶层都是世袭制,商很难转变为官,为了进一步获得政治权力,商就必须颠覆原有体制;
3. 这种区别延续至今,国企(官)和中小企业(商)在北京(或者中国)极为繁荣,但却缺乏强大的财团;东京(或者日本)则相反,没有国企,中小企业也缺乏活力,但贵族式的财团却把握经济命脉。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