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看穿了日本国民性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提起了解日本,肯定就会有人推荐《菊与刀》,并且他还说不定会绘声绘色的说,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专家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刻解读,在后续的岁月里成为连日本人都认可的大作。据说要了解日本,这本书不可不读。所谓一手持菊,一手握剑的形象也被中国很多作者所热切喜爱。
但是如果再多了解一些的话,就不免会对深刻透彻的揭露日本国民性的语句起怀疑。《菊与刀》作者本尼迪克特是个美国人,她本人是个人类学家,并不研究日本,也不懂日语,甚至完全没有去日本生活过。她所谓的研究当时是美国军方给她的一个任务,于是她采访了一些日本在美国的移民,读了一些翻译过来的日本文献,就写就了这本书。
一个从来没去过日本,没在日本生活过,不懂日语的人,就靠着这么急就章的研究,就被称为搞清了日本的国民性格。这样说,实在是非常让人起疑的。因为它不同于研究一些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或某些久远的如日本战国历史,即使你不去日本,也能通过文献搞个大概,可是号称了解日本人的性格,这样的具有私人化和个人感受的东西,一个不去日本的人怎么能够被授予这么高的荣誉。
于是也就毫不奇怪,在《菊与刀》里面对日本的描述就充满了很多被旅日人士称为谣言和夸张的部分。尤其是其中关于日本孕妇分娩不能发出声音这一段,可谓荒谬到了极点。作者对于如此奇妙的谎言都予以收录,几乎已经完全将日本人视为外星生物。
再说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本尼迪克特当时流行的人类学家非常喜欢强调种族之间文化差距的必然性。本尼迪克特更是强调说自远古以来,民族的性格就不曾变化。但是这种观点在后来遭到了后来人类学家的抛弃,甚至有人指出民族本身在历史上都是不稳定的,就以中国历史为例,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都曾经是显赫的民族,后来都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找所谓民族的性格呢。
而且所谓的民族性格,本来就是非常难以定义的事情,一个国家非常的大,成千上万的人呈现出来的性格基本上也是成千上万。即使是有某种性格表现出来的主体倾向,也很难说这是因为这是本民族就是如此,同样是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今天市场经济期间的行为表现天差地别,但是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同样的事例,在日本也有发生,根据目前的民调,日本不愿进行战争的人数在全世界都高居榜首,而日本今日那些动漫宅男,缺乏侵略性的所谓草食男跟上代宁愿刨腹自杀也不愿投降的日本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具体到《菊与刀》一书中,我们注意到本尼迪克特本人通过诸多的叙述,实际上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日本人非常极端的民族性格,似乎他们全都是好面子的玻璃心,追求自尊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可能正因为此,这种论述在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我国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他等于不那么直接的告诉我们日本人就是变态,他侵略我们是因为他们本性如此。在将日本人贬为性格不良之后,让身为受害者的我国国民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更加让我们心理上满意的是,本尼迪克特声称日本人的心理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是美国民主化的改造也不能改变日本人。这更是会让我国国民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但是这种如果本着日本人就是坏,日本人性格就是变态的态度去研究日本,特别是研究近代史,就会很容易忽略日本近代以来的很多具体的问题,其精英群体对世界贸易的敌视和强调国际社会弱肉强势的极端达尔文主义心态,泛滥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气氛,对于政治自由的漠视以及对于邻国特别是中国存在的高人一等的种族主义思想,还有种种日本政治制度上的缺陷。如果我们沉迷于日本人性格就是极端这样的解释中的话,就会忽略大量的从日本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的可能。
当然这更是一个警钟,就是我们的研究者在二战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依然没有为我们大众提供足够通俗而深刻的理解日本的著作。才会让《菊与刀》这样的著作这样片面而简单的著作这么流行。虽然这对学者而言可能是个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提供更好的作品的话,我们的下一代可能还会继续用哈哈镜来解读历史,这很可能是有害的。
但是如果再多了解一些的话,就不免会对深刻透彻的揭露日本国民性的语句起怀疑。《菊与刀》作者本尼迪克特是个美国人,她本人是个人类学家,并不研究日本,也不懂日语,甚至完全没有去日本生活过。她所谓的研究当时是美国军方给她的一个任务,于是她采访了一些日本在美国的移民,读了一些翻译过来的日本文献,就写就了这本书。
一个从来没去过日本,没在日本生活过,不懂日语的人,就靠着这么急就章的研究,就被称为搞清了日本的国民性格。这样说,实在是非常让人起疑的。因为它不同于研究一些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或某些久远的如日本战国历史,即使你不去日本,也能通过文献搞个大概,可是号称了解日本人的性格,这样的具有私人化和个人感受的东西,一个不去日本的人怎么能够被授予这么高的荣誉。
于是也就毫不奇怪,在《菊与刀》里面对日本的描述就充满了很多被旅日人士称为谣言和夸张的部分。尤其是其中关于日本孕妇分娩不能发出声音这一段,可谓荒谬到了极点。作者对于如此奇妙的谎言都予以收录,几乎已经完全将日本人视为外星生物。
再说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本尼迪克特当时流行的人类学家非常喜欢强调种族之间文化差距的必然性。本尼迪克特更是强调说自远古以来,民族的性格就不曾变化。但是这种观点在后来遭到了后来人类学家的抛弃,甚至有人指出民族本身在历史上都是不稳定的,就以中国历史为例,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都曾经是显赫的民族,后来都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找所谓民族的性格呢。
而且所谓的民族性格,本来就是非常难以定义的事情,一个国家非常的大,成千上万的人呈现出来的性格基本上也是成千上万。即使是有某种性格表现出来的主体倾向,也很难说这是因为这是本民族就是如此,同样是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今天市场经济期间的行为表现天差地别,但是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同样的事例,在日本也有发生,根据目前的民调,日本不愿进行战争的人数在全世界都高居榜首,而日本今日那些动漫宅男,缺乏侵略性的所谓草食男跟上代宁愿刨腹自杀也不愿投降的日本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具体到《菊与刀》一书中,我们注意到本尼迪克特本人通过诸多的叙述,实际上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日本人非常极端的民族性格,似乎他们全都是好面子的玻璃心,追求自尊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可能正因为此,这种论述在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我国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他等于不那么直接的告诉我们日本人就是变态,他侵略我们是因为他们本性如此。在将日本人贬为性格不良之后,让身为受害者的我国国民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更加让我们心理上满意的是,本尼迪克特声称日本人的心理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是美国民主化的改造也不能改变日本人。这更是会让我国国民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但是这种如果本着日本人就是坏,日本人性格就是变态的态度去研究日本,特别是研究近代史,就会很容易忽略日本近代以来的很多具体的问题,其精英群体对世界贸易的敌视和强调国际社会弱肉强势的极端达尔文主义心态,泛滥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气氛,对于政治自由的漠视以及对于邻国特别是中国存在的高人一等的种族主义思想,还有种种日本政治制度上的缺陷。如果我们沉迷于日本人性格就是极端这样的解释中的话,就会忽略大量的从日本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的可能。
当然这更是一个警钟,就是我们的研究者在二战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依然没有为我们大众提供足够通俗而深刻的理解日本的著作。才会让《菊与刀》这样的著作这样片面而简单的著作这么流行。虽然这对学者而言可能是个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提供更好的作品的话,我们的下一代可能还会继续用哈哈镜来解读历史,这很可能是有害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