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文如其人”
文/夏丽柠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可现在满天乱飞的八卦绯闻教育我们:狄更斯是人渣,契诃夫是人渣,即便毛姆自谦地说自己是二流作家,我也知道有些读者恨不得把他踹进三流作家里。唉,真不想知道,这个时代到底要揭露多少“人不如其文”的残酷真相。
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从一九五三年创刊伊始,便坚持在每期的“作家访谈”栏目里与大牌作家对谈。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足够亮瞎好几吨文学青年的“狗眼”。从第一期的E.M.福斯特开始,卡波特、海明威、马尔克斯、卡佛……总之,世界顶级作家都位列其中。
尽管《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所收录的作家与第一本相比略显小众,不过,晚年失明的博尔赫斯、天才魔女萨冈、犹太作家辛格、智利诗人聂鲁达、段子手冯内古特、恐怖写手麦克尤恩、慈父大江健三郎……我觉得他们都是极其有特点的作家。坦白讲,读作家访谈,去探究写作之外的东西才是超值乐趣。有点像看部电影,兴趣点都搁在周边产品上了!
绕过文学“看”作家,“人不如其文”的感觉还真是来得真切。本书中共收录了十六位作家,仅有法国的弗朗索瓦丝.萨冈和美国的苏珊.桑塔格两位女作家。萨冈的小说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青春勇敢、不畏世俗。她甚至勇敢到给萨特写情书:“这个世纪疯狂,没人性,腐败。您却一直清醒,温柔,一尘不染”。每个读过这封信的人都以为萨冈想出名想疯了。可是,读了这篇访谈,我发现她信上表达的都是真实情感。她对小说、艺术和生活都有独到见解。“真实生活是无法捉摸的,文学才是有形的”,对她而言,生活比文学难多了。面对萨特的时候,她可能真的不知所措。
采访不得不被萨冈要去电台工作而打断,她站在客厅里对母亲说:“再见,妈妈。我上班去了,我会准时回来的”。你看,声名鹊起的萨冈,活得还像个邻家女孩。她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自信笃定,只不过是她认为可控的文学形式。真正的生活,对她来说仍然捉摸不定。我后悔没有把萨冈所有的作品都读完,或许里面还藏着另一个萨冈。
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另外一个作家是:世界文坛的瑰宝博尔赫斯。我大爱他文学作品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才华,他就像上帝派到凡世的神明。可他的访谈却让我大失所望,老头儿是个不太会聊天的人啊!当然,他不失机智的开场挺抢眼的。他问采访者从哪里来?采访者说从纽约来,随后老博尔赫斯说:“纽约客,你准备好了吗?”由此,他便占据了采访的主动,从头至尾主导与“纽约客”的对谈。长达四十页的访谈内容,他不惜打断采访者的问话,冗长地表达自己在各个艺术领域的思想观点,甚至答非所问地自说自话,谈及其它作家的时候,毫无顾忌地运用“毒舌”。读完这篇,我不禁哀怨地问自己:这真的是你喜欢的那个老头?
书中作家访谈所囊括的内容无非阐述了几重关系: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家与同行的关系、作家与评论家的关系、作家与世界的关系。靠近政治的作家身着戾气,像科塔萨尔和聂鲁达; 身陷生活的作家秉持黑色幽默,像冯内古特和麦克尤恩。可归根结底,从这本书里我读懂了一点:谁说“人如其文”,以后千万不能再自以为是地通过作品“看”人了!
转载请豆邮告知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可现在满天乱飞的八卦绯闻教育我们:狄更斯是人渣,契诃夫是人渣,即便毛姆自谦地说自己是二流作家,我也知道有些读者恨不得把他踹进三流作家里。唉,真不想知道,这个时代到底要揭露多少“人不如其文”的残酷真相。
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从一九五三年创刊伊始,便坚持在每期的“作家访谈”栏目里与大牌作家对谈。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足够亮瞎好几吨文学青年的“狗眼”。从第一期的E.M.福斯特开始,卡波特、海明威、马尔克斯、卡佛……总之,世界顶级作家都位列其中。
尽管《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所收录的作家与第一本相比略显小众,不过,晚年失明的博尔赫斯、天才魔女萨冈、犹太作家辛格、智利诗人聂鲁达、段子手冯内古特、恐怖写手麦克尤恩、慈父大江健三郎……我觉得他们都是极其有特点的作家。坦白讲,读作家访谈,去探究写作之外的东西才是超值乐趣。有点像看部电影,兴趣点都搁在周边产品上了!
绕过文学“看”作家,“人不如其文”的感觉还真是来得真切。本书中共收录了十六位作家,仅有法国的弗朗索瓦丝.萨冈和美国的苏珊.桑塔格两位女作家。萨冈的小说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青春勇敢、不畏世俗。她甚至勇敢到给萨特写情书:“这个世纪疯狂,没人性,腐败。您却一直清醒,温柔,一尘不染”。每个读过这封信的人都以为萨冈想出名想疯了。可是,读了这篇访谈,我发现她信上表达的都是真实情感。她对小说、艺术和生活都有独到见解。“真实生活是无法捉摸的,文学才是有形的”,对她而言,生活比文学难多了。面对萨特的时候,她可能真的不知所措。
采访不得不被萨冈要去电台工作而打断,她站在客厅里对母亲说:“再见,妈妈。我上班去了,我会准时回来的”。你看,声名鹊起的萨冈,活得还像个邻家女孩。她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自信笃定,只不过是她认为可控的文学形式。真正的生活,对她来说仍然捉摸不定。我后悔没有把萨冈所有的作品都读完,或许里面还藏着另一个萨冈。
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另外一个作家是:世界文坛的瑰宝博尔赫斯。我大爱他文学作品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才华,他就像上帝派到凡世的神明。可他的访谈却让我大失所望,老头儿是个不太会聊天的人啊!当然,他不失机智的开场挺抢眼的。他问采访者从哪里来?采访者说从纽约来,随后老博尔赫斯说:“纽约客,你准备好了吗?”由此,他便占据了采访的主动,从头至尾主导与“纽约客”的对谈。长达四十页的访谈内容,他不惜打断采访者的问话,冗长地表达自己在各个艺术领域的思想观点,甚至答非所问地自说自话,谈及其它作家的时候,毫无顾忌地运用“毒舌”。读完这篇,我不禁哀怨地问自己:这真的是你喜欢的那个老头?
书中作家访谈所囊括的内容无非阐述了几重关系: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家与同行的关系、作家与评论家的关系、作家与世界的关系。靠近政治的作家身着戾气,像科塔萨尔和聂鲁达; 身陷生活的作家秉持黑色幽默,像冯内古特和麦克尤恩。可归根结底,从这本书里我读懂了一点:谁说“人如其文”,以后千万不能再自以为是地通过作品“看”人了!
转载请豆邮告知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