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感受压力,一边感受成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正在受孕期压力的困扰。虽然之前已经在财力、物力、心力上都做了充分准备,但是肚子里真的迎来了宝宝,压力还是不可避免地来了。每一次产检都像打仗,肚皮里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像是大难来临。压力最大的时候她寝食难安。
巧的是,我在这本《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里面找到了跟孕妇相关的内容。有专业调查数据显示,孕期的压力并不一定是有害的。2011年超过100项的研究表明,遭受恐怖袭击或者无家可归这个级别的压力才会引发早产或对新生儿有影响,日常的压力和困扰都不会。孕期的某种压力甚至还对婴儿有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孕期承受了较大压力的妇女,生出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好、心跳更有力、抗压的生理指数更高。在子宫里接触到母亲的压力荷尔蒙,使得孩子发展其神经系统以对抗压力。
这段话多少帮朋友宽了心,也让我更有兴趣研究这本书。这本书中的“压力”涵盖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日常困扰我们的难题。对此,作者给出了一个主要的观点是: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最近这些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已经被妖魔化了。很多过劳死的疾病也都跟压力扯上关系,很多减压的书籍都建议缓解压力、逃避压力。这本书的作者麦格尼格尔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逃避压力的坏处颇多。
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举例论证。专家们做过关于逃避压力的研究。调查者跟踪一千多名成年人达十年之久。那些试图逃避压力的人,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更容易变抑郁。他们在职场和家里,经历了更多冲突,得到了更多负面结果,比如被炒鱿鱼或者离婚。他们的压力会更大,会遭遇更多麻烦。
心理学家把这个恶性循环叫做“压力繁殖”。它是企图逃避压力的讽刺性后果:耗费掉应该支持你的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更多压力源。当压力不断积累,你渐渐无力招架、离群索居,因此更容易依赖逃避性策略,比如企图扫清压力情境,或者以自毁行为转移注意力。越坚定地逃避压力,越容易陷进向下的螺旋。如同心理学者理查德﹒瑞恩所说:“越想得到最多愉悦感和逃避痛苦的人,越可能失去生命的深度、意义和人心。”
这并不是纯粹的心理学角度分析,调查人员也结合生物学做了研究。对于人体来说,压力会引发“恐惧反应”和“挑战反应”。
恐惧反应期间,身体预测会有生理伤害发生,为了减少在“恶战”期间流血,血管会自觉紧缩,身体也会产生炎症。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压力太大,人病倒了”。
相反,挑战反应期间,身体更像是在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没有伤害预警,血管是松弛的,虽然心脏也会砰砰砰剧烈跳动,但那是血液流动为你增加能量。这反应到现实当中,就是我们看到的运动员临场“超常发挥”的例子。
换句话说,面对压力时,挑战反应会比恐惧反应提供更多的能量。把这个原理应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应该从思维角度做一个巨大调整,让自己相信压力是成长的动力,在面对压力时,自动去迎接挑战,而不是畏缩恐惧。
可以把这个转变归结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当你感觉到压力时,承认压力的存在,允许自己充分感知到压力,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无论是工作任务感到吃力,还是人际关系让你头痛不已,或是生活中有些暂时无法化解的难题,你都要大胆地说出来。喝酒、K歌、看电影、钓鱼,这些活动都只能让你短时间逃避压力,但不能真正化解。大胆说出来,承认压力,才是化解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欢迎压力,意识到它是对你在意的事物的反应。你能了解到压力背后的积极动机吗?什么有危险了,为什么你会在乎?工作也好人际关系也好,都会对我们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出现问题时我们才会觉得有压力。这恰恰说明你是一个重要的人,也有进步的意愿。那么,你就该调整态度,相信这次压力是一个契机,你将由此攻克一个难题,增长力量。
第三步是运用压力给你的能量,做些什么,促进你的目标达成和价值体现。搞清楚让你觉得焦虑、紧张的原因是什么,行动起来去改善、去促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可现实当中,能让我们充分准备的机会太少了,很多问题和矛盾都是突发的,你根本没时间去准备,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不要怕,要相信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情况,转危为安。就像我那个因为怀孕而焦虑的朋友一样,看怀孕相关的书籍,多跟医生咨询,多跟有生育经验的朋友交流,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逐渐成为气定神闲的准妈妈了。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条:在日常压力中寻找意义。
具体方法是,列一些你认为有意义的价值观,如:接纳、公平、爱、负责、信仰、忠诚、冒险、家庭、专注力、艺术、自由、自然、友谊、开放、庆祝、有趣、耐心、挑战、慷慨、合作、感恩、承诺、专注、同情、健康、协作、解决问题、独立、领导能力、终身学习……书中给出了更多的参考选项。
在这些价值观中找出三项你认为最重要的,描述他们为什么对你来说为什么重要。也可以回顾这一天中你做了什么事,体现了这三项价值观,让这些你认可的价值观引导你下一步的行动。有些人的压力过大,甚至有抑郁倾向时,或者遇到了一些“毁三观”的事情之后,根本失去了对基本价值观的判断,没法聚焦到一个上面。这时你只需要想,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你在乎什么。这样做,就可以排除跟多跟你无关的压力,集中能量去攻克最重要的难题。
总之,这本书给出了大量的实验范例和调查数据,就是为了向读者说明: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并且能够成为永恒的能力。我们最初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被压力逼得团团转;然后意识到了它的本质,开始接受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最后压力被化解,得到一身轻松——当然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新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人就这样被裹挟着向前走。但是当你走出很远,回头看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成长了,成熟了,比以前更有自信了。
巧的是,我在这本《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里面找到了跟孕妇相关的内容。有专业调查数据显示,孕期的压力并不一定是有害的。2011年超过100项的研究表明,遭受恐怖袭击或者无家可归这个级别的压力才会引发早产或对新生儿有影响,日常的压力和困扰都不会。孕期的某种压力甚至还对婴儿有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孕期承受了较大压力的妇女,生出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好、心跳更有力、抗压的生理指数更高。在子宫里接触到母亲的压力荷尔蒙,使得孩子发展其神经系统以对抗压力。
这段话多少帮朋友宽了心,也让我更有兴趣研究这本书。这本书中的“压力”涵盖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日常困扰我们的难题。对此,作者给出了一个主要的观点是: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最近这些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已经被妖魔化了。很多过劳死的疾病也都跟压力扯上关系,很多减压的书籍都建议缓解压力、逃避压力。这本书的作者麦格尼格尔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逃避压力的坏处颇多。
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举例论证。专家们做过关于逃避压力的研究。调查者跟踪一千多名成年人达十年之久。那些试图逃避压力的人,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更容易变抑郁。他们在职场和家里,经历了更多冲突,得到了更多负面结果,比如被炒鱿鱼或者离婚。他们的压力会更大,会遭遇更多麻烦。
心理学家把这个恶性循环叫做“压力繁殖”。它是企图逃避压力的讽刺性后果:耗费掉应该支持你的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更多压力源。当压力不断积累,你渐渐无力招架、离群索居,因此更容易依赖逃避性策略,比如企图扫清压力情境,或者以自毁行为转移注意力。越坚定地逃避压力,越容易陷进向下的螺旋。如同心理学者理查德﹒瑞恩所说:“越想得到最多愉悦感和逃避痛苦的人,越可能失去生命的深度、意义和人心。”
这并不是纯粹的心理学角度分析,调查人员也结合生物学做了研究。对于人体来说,压力会引发“恐惧反应”和“挑战反应”。
恐惧反应期间,身体预测会有生理伤害发生,为了减少在“恶战”期间流血,血管会自觉紧缩,身体也会产生炎症。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压力太大,人病倒了”。
相反,挑战反应期间,身体更像是在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没有伤害预警,血管是松弛的,虽然心脏也会砰砰砰剧烈跳动,但那是血液流动为你增加能量。这反应到现实当中,就是我们看到的运动员临场“超常发挥”的例子。
换句话说,面对压力时,挑战反应会比恐惧反应提供更多的能量。把这个原理应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应该从思维角度做一个巨大调整,让自己相信压力是成长的动力,在面对压力时,自动去迎接挑战,而不是畏缩恐惧。
可以把这个转变归结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当你感觉到压力时,承认压力的存在,允许自己充分感知到压力,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无论是工作任务感到吃力,还是人际关系让你头痛不已,或是生活中有些暂时无法化解的难题,你都要大胆地说出来。喝酒、K歌、看电影、钓鱼,这些活动都只能让你短时间逃避压力,但不能真正化解。大胆说出来,承认压力,才是化解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欢迎压力,意识到它是对你在意的事物的反应。你能了解到压力背后的积极动机吗?什么有危险了,为什么你会在乎?工作也好人际关系也好,都会对我们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出现问题时我们才会觉得有压力。这恰恰说明你是一个重要的人,也有进步的意愿。那么,你就该调整态度,相信这次压力是一个契机,你将由此攻克一个难题,增长力量。
第三步是运用压力给你的能量,做些什么,促进你的目标达成和价值体现。搞清楚让你觉得焦虑、紧张的原因是什么,行动起来去改善、去促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可现实当中,能让我们充分准备的机会太少了,很多问题和矛盾都是突发的,你根本没时间去准备,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不要怕,要相信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情况,转危为安。就像我那个因为怀孕而焦虑的朋友一样,看怀孕相关的书籍,多跟医生咨询,多跟有生育经验的朋友交流,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逐渐成为气定神闲的准妈妈了。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条:在日常压力中寻找意义。
具体方法是,列一些你认为有意义的价值观,如:接纳、公平、爱、负责、信仰、忠诚、冒险、家庭、专注力、艺术、自由、自然、友谊、开放、庆祝、有趣、耐心、挑战、慷慨、合作、感恩、承诺、专注、同情、健康、协作、解决问题、独立、领导能力、终身学习……书中给出了更多的参考选项。
在这些价值观中找出三项你认为最重要的,描述他们为什么对你来说为什么重要。也可以回顾这一天中你做了什么事,体现了这三项价值观,让这些你认可的价值观引导你下一步的行动。有些人的压力过大,甚至有抑郁倾向时,或者遇到了一些“毁三观”的事情之后,根本失去了对基本价值观的判断,没法聚焦到一个上面。这时你只需要想,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你在乎什么。这样做,就可以排除跟多跟你无关的压力,集中能量去攻克最重要的难题。
总之,这本书给出了大量的实验范例和调查数据,就是为了向读者说明: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并且能够成为永恒的能力。我们最初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被压力逼得团团转;然后意识到了它的本质,开始接受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最后压力被化解,得到一身轻松——当然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新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人就这样被裹挟着向前走。但是当你走出很远,回头看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成长了,成熟了,比以前更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