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人看得感动的统计书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正儿八经上过两轮统计课,但中间因为备考和数据分析,又查过几本不同的教材。从以黑白猪举例的生物统计到以精神病人举例的心理学统计,研究生期间不停的分析了几波数据,来回折腾了六七年,才敢说真的入了一点统计的门。
很多小朋友都觉得统计可怕,其实可怕的根本不是这门课,是一些不负责任的教材和漫不经心的老师们。像我本科第一次学统计时,特么的满本书都是公式,然后下面附一个让你算黑白猪体重或快慢羽鸡仔发育的差异,整本书就是做题做题,算F值,算相关系数,再做做线性回归。考完试根本不知道这门课到底干嘛的,满满的疑惑:咦,我怎么还在学数学。学完就忘了。
考研时看过甘怡群的书,这本书的最大好处是简单,轻薄,公式好记。能让人梳理一遍统计理论的流程。看完记得几个方差公式,也能正确用起来。
至于大家都推崇的张奶奶的书,我实在不敢恭维。只能说张奶奶人比书好看。
研究生时又看过帕加诺的还有舒华的,还有一堆看怎么用SPSS跑数据顺便讲统计原理的教材。我真是深深的不明白,明明很直白的东西,为什么大家都搞得这么复杂。
只有这本书,是数学弱鸡们的福音。作者掏心掏肺的给你讲,什么是差异,差异怎么衡量,一个公式,附带几种不同的演示形式,从描述统计到推论统计再到最后的非参,不用歇一口气。仔仔细细的教怎么分析怎么理解公式怎么写报告:不是算完F值就完事啊。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国人编的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教材里,有时我甚至想,作者压根没打算让人懂这些内容,满满的都是汉字,却看不进去。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除外。
这本书在参数统计部分讲的非常好,把有些统计书里根本懒得说的效应量的计算也讲得清清楚楚,这在APA报告里是必须的。但到了非参就太简单了,只介绍了一下卡方,实际上,不少数据分布是做不了参数检验的,多介绍一下非常也很重要。此外,还有一些小的例题和印刷错误。
瑕不掩瑜。看的过程常常觉得,这本书才不是教做题,教的是统计的精神。如果我看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这本,也不用痛苦那么多年了。
很多小朋友都觉得统计可怕,其实可怕的根本不是这门课,是一些不负责任的教材和漫不经心的老师们。像我本科第一次学统计时,特么的满本书都是公式,然后下面附一个让你算黑白猪体重或快慢羽鸡仔发育的差异,整本书就是做题做题,算F值,算相关系数,再做做线性回归。考完试根本不知道这门课到底干嘛的,满满的疑惑:咦,我怎么还在学数学。学完就忘了。
考研时看过甘怡群的书,这本书的最大好处是简单,轻薄,公式好记。能让人梳理一遍统计理论的流程。看完记得几个方差公式,也能正确用起来。
至于大家都推崇的张奶奶的书,我实在不敢恭维。只能说张奶奶人比书好看。
研究生时又看过帕加诺的还有舒华的,还有一堆看怎么用SPSS跑数据顺便讲统计原理的教材。我真是深深的不明白,明明很直白的东西,为什么大家都搞得这么复杂。
只有这本书,是数学弱鸡们的福音。作者掏心掏肺的给你讲,什么是差异,差异怎么衡量,一个公式,附带几种不同的演示形式,从描述统计到推论统计再到最后的非参,不用歇一口气。仔仔细细的教怎么分析怎么理解公式怎么写报告:不是算完F值就完事啊。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国人编的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教材里,有时我甚至想,作者压根没打算让人懂这些内容,满满的都是汉字,却看不进去。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除外。
这本书在参数统计部分讲的非常好,把有些统计书里根本懒得说的效应量的计算也讲得清清楚楚,这在APA报告里是必须的。但到了非参就太简单了,只介绍了一下卡方,实际上,不少数据分布是做不了参数检验的,多介绍一下非常也很重要。此外,还有一些小的例题和印刷错误。
瑕不掩瑜。看的过程常常觉得,这本书才不是教做题,教的是统计的精神。如果我看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这本,也不用痛苦那么多年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peak ou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