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找回人性,找回爱
我想起来,作者应该是讨厌【钱生钱】的做法——钱一旦用来生钱,比如放贷,钱就不再是作为价值尺度的纯粹手段,而成了目的。
但是反观现在所有的商业,难道不都是在钱生钱么,只是过程没那么直接,是蜿蜒曲折的罢了:传统企业向银行贷款后扩大生产,以求更多利润;互联网企业得到融资后,把钱花在人力成本和获得用户流量上,慢慢搞久后一步步大规模变现……
如果人类回到作者所想的共产模式,即在一个小村庄里,每个人按自身需求互相赊账:小李子缺鞋,我给了他一双,第二天他给我挑来一担红薯做报酬。我缺借了张三家一块木板,给了他家一条腊肉做预先感谢,以后再多做补偿……
然后再等到某个节日大家聚在一起算算账,发现互相抵扣后大概也就只是谁还欠谁一袋米的事,于是问题就解决了(ㅍ_ㅍ)
我想,这是桃花源。
这里的人也许数量没那么多,用的东西没那么高级。但他们所作所为出自真心互助,不受任何形式的人与人之间的奴役,只用遵循大自然的规则。
也许他们的幸福感最高吧,毕竟没有了贪婪。
另附读第五章的感受:
受市场经济学的思维的“荼毒”,我们是否衡量一切都开始用“债”的角度了? 一对男女生了个娃,有人理解为“养儿防老”,指着孩子长大后给父母“还债”。 朋友之间的互动,也认为是彼此有互惠性才会产生。 总觉得一切都有利益的连结? 这其中所谓的“债”究竟是事情发生前的起因,还是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看待事物的视角,并促成了结果?
但,有人认为:在亲密关系之间,你感受到的是共产主义——爸妈是无条件的疼你的,他们不会把小时候疼你的事情计算成钱;朋友之间分享零食时是自发而快乐的,就是开心,没别的;你对你的同事说帮我递一下文件,ta会随手递给你,不会递给你之后说你欠我xxx....
或者,当面对和自己阶级不同的人,可能感受到的是封建主义——农民给国王或地主一个橘子时,国王丝毫不会觉得欠农民一个橘子,他会觉得农民的东西本来就是他的,农民并没有和他讨价还价的权利和资格;但王思聪送了你一辆车时,你大概率也不会觉得欠王思聪什么,你会觉得他本来就很有钱,甚至还想多要点东西。
而资本主义式的市场交易,只存在在某些方面有地位平等情况的人之间,例如你要贷款给一个公民地位和你一致的人,法律才能保证你的钱能拿回来。如果你贷给儿童,贷给非洲难民,贷给精神病院的疯子,请自求多福。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很多“不符合理性人自身利益”的功能——譬如淘宝里给家人送话费、icloud家庭套餐、直播室里脑残的礼品……我们真的是为了“还债”吗?不是。 人其实都有人性,都是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的疯子。
这跟区块链的Token Economy Design有啥关系呢。。。在这个用单位token来衡量,用智能合约的代码自动驱动的网络世界中,必然就是在冰冷地解决市场经济中的信任与不信任问题,难道比特币的节点们有相亲相爱的感觉么?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一言不合就跟和自己利益相符的那方去分叉。 因此,我认为,基于区块链产生的东西,可能很难会有让人感动的东西?这就好像你永远无法想象那些有灵魂的豆瓣影评突然引入了币来衡量,那就都毁了~ 区块链越极致,你越能感受到资本主义的冰冷。这个时候越戳中人类情感,越反市场规律的东西,也会越受欢迎。这也是我的小说TOKEN 2030想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