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学人文丛-谢泳 (白露@思勉)
-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书目 (戎比)
- 立人核心书目——在场的思想者 (Felista)
- 书单09 (绵绵喵)
- 亚马逊购书2 (JI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学旧踪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豆子 2012-12-14 21:59:58
大约因为每一篇都太碎太短的缘故,知识点与文笔都不甚好,倒符合这种笔记类闲书的性质。把书借出来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这与之前那本《梨园旧踪》是一套书,似乎这两本书的通病都是一样的。另外,书中的很多照片也忒模糊了。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7-11-10 15:01:33
出版社策划这一套书思路本来是不错,可惜版面设计太烂,文章亦属于作者专门著述之外篇幅很短的边角料一类,适合打发无聊时间而已。
0 有用 陈小一 2013-01-31 02:46:10
太琐碎了。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小心翼翼,什么话都不敢说太过。
0 有用 woodman 2007-05-22 13:10:45
2007.05.25
0 有用 筱堂 2015-03-17 12:22:17
这本书仍然延续了作者《逝去的年代》中追求自由主义的精神旨趣,通过发掘史料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如同蜜蜂采蜜一般,采摭了很多杂事秘辛,并配以图片(虽然很模糊),可称现时代的小说家言。但因作者并未亲历当日场景,笔下略带感情,不免理想化之嫌,学者何炳棣就对此颇有微词;又其叙事常以过去与现在相对立,作二元化处理,看多了也不免令人生厌。总而言之,只能算是一部消闲遮眼之作吧。十五年三月十七日筱堂负曝记于长沙... 这本书仍然延续了作者《逝去的年代》中追求自由主义的精神旨趣,通过发掘史料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如同蜜蜂采蜜一般,采摭了很多杂事秘辛,并配以图片(虽然很模糊),可称现时代的小说家言。但因作者并未亲历当日场景,笔下略带感情,不免理想化之嫌,学者何炳棣就对此颇有微词;又其叙事常以过去与现在相对立,作二元化处理,看多了也不免令人生厌。总而言之,只能算是一部消闲遮眼之作吧。十五年三月十七日筱堂负曝记于长沙望岳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