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创作者
· · · · · ·
-
周作人 作者
目录 · · · · · ·
目录
小引
第一讲 关于文学之诸问题
文学是什么――文学的范围――研究的对象――
研究文学的预备知识――文学的起源――文学的用处。
第二讲 中国文学的变迁
两种潮流的起伏――历代文学的变迁――明末的新
文学运动――公安派及其文学主张――竟陵派之继起
――公安竟陵两派的结合。
第三讲 清代文学的反动(上)――八股文
清代文学总览―― 八股文的来源―― 八股文的作法
及各种限制―― 试帖诗和诗钟――八股文所激起的反动
第四讲 清代文学的反动(下)――桐城派古文
桐城派的统系――桐城派的思想和桐城义法――
城派的演变――桐城派和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死去的
公安派精神的苏醒―― 桐城派所激起的反动。
第五讲 文学革命运动
清末政治的变动所给予文学的影响――梁任公和文
学改革的关系――白话作品的出现――新青年杂志的刊
行和文学革命问题的提出――旧势力的恐怖和挣扎――
文学革命运动和明末新文学运动根本精神之所以相同――
用白话的理由。
附录一:论八股文
附录二:沈启无选辑近代散文钞目录
附录三: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附录四: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附录五: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附录六: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编后记
· · · · · · (收起)
小引
第一讲 关于文学之诸问题
文学是什么――文学的范围――研究的对象――
研究文学的预备知识――文学的起源――文学的用处。
第二讲 中国文学的变迁
两种潮流的起伏――历代文学的变迁――明末的新
文学运动――公安派及其文学主张――竟陵派之继起
――公安竟陵两派的结合。
第三讲 清代文学的反动(上)――八股文
清代文学总览―― 八股文的来源―― 八股文的作法
及各种限制―― 试帖诗和诗钟――八股文所激起的反动
第四讲 清代文学的反动(下)――桐城派古文
桐城派的统系――桐城派的思想和桐城义法――
城派的演变――桐城派和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死去的
公安派精神的苏醒―― 桐城派所激起的反动。
第五讲 文学革命运动
清末政治的变动所给予文学的影响――梁任公和文
学改革的关系――白话作品的出现――新青年杂志的刊
行和文学革命问题的提出――旧势力的恐怖和挣扎――
文学革命运动和明末新文学运动根本精神之所以相同――
用白话的理由。
附录一:论八股文
附录二:沈启无选辑近代散文钞目录
附录三: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附录四: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附录五: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附录六: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编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二十世纪国学丛书(共1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目录学研究》《国史要义》《史记考索(外二种)》《宋元戏曲史》《词学通论》
等
。
喜欢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危机时刻的文化想像 8.4
-
- 文学史视阈的转换 7.7
-
-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8.3
-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 8.0
-
- 红楼钟声及其回响 8.0
-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 9.1
-
- 问题与方法 8.9
-
- 左翼文学的时代 8.5
-
- 现代国家想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 8.1
-
- “新启蒙”知识档案 8.6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文学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本书是周作人受邀在辅仁大学的一次讲演,最终文字稿整理时间应该在民国21年(1932年),那时新文学已经在国民教育、文学创作、政论报告等文体和文化意识上占据上风,而周作为曾经的参与者,写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文章来支持新文学发展,在回望之时,却仍采用新文化运...
(展开)

自用 | 是读书笔记,不是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32年在北平辅仁大学的演讲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乃至整个文学史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 1、文学观:文学只有感情(个人意义)没有目的(社会意义)。 2、文学史观:言志派(个人感情)和载道派(社会目的)的起伏,造成了中国的文学史。 文学史的起伏,是文学与非文学的相合消长。 ... (展开)
言志载道之间的正弦曲线
这本《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在辅仁大学的几次讲演记录,篇幅不长,约五万字,1932年出版成书。全书分为五部分,论述了中国文学的问题和变迁、八股文、桐城派古文、文学革命运动。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篇文章,和当时的背景是无法分开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进行着一场...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8.5分 525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19)8.7分 132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20)8.5分 53人读过
-
朝华出版社 (2018)8.5分 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静藏深闺人未识 (显微无间)
- 二十世纪国学丛书·华东师大版 (显微无间)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史之研究 (南池子)
- 我的民国文艺Ⅰ (羊的门)
- 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资格考试书目 (小羽贯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ummer lily 2012-02-05 12:52:18
把新文学起点推至明末,但那个时代的人对八股文是太熟门熟路的了。
0 有用 椰壳 2012-07-17 19:01:42
挺不错的梳理,周作人讲话很有趣。
0 有用 燕仰 2011-10-30 03:03:32
0 有用 Purple 2013-03-13 16:16:02
平易质朴,娓娓而谈,毫不晦滞,亦无牵强。
0 有用 本阿弥·光悦 2013-04-08 20:19:39
分中国文学为"言志"&"载道"两派,得"公安竟陵两派与新文学根本方向相同"的结论.有趣的是,附录里的一篇文章清楚的指出了周这种泛泛之论的不严谨之处,由此观之,仅为一家之言矣.虽然还是挺有趣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