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对读者有着永久的魅力。它熔铸剪裁民间传说及讲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引录的大量野史笔记,将头绪纷繁的三国故事铺叙和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曲折,引人入胜办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读来既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实为启思益智的不朽巨著。为了便于读者赏阅与珍藏,我社特地推出此书的豪华珍藏本,它具有装帧精美、护封漂亮、插图传达室神、排版疏朗、纸张
三国演义的创作者
· · · · · ·
-
罗贯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在浙江杭州)或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中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鬥角,作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摘自维基百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老不看三国? -
1. 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2. 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3.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5. 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6. “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7. 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8.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 9. 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 10. 遂邀腾入书院,取诏示之。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 11. “此微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 13. 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着裤,颜色不变。 14. 平知事已泄,纵步向前,扯住操耳而灌之。操推药泼地,砖皆迸裂。 15. “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16. “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17. 滚鞍下马。 18. 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19. 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 20. 丰曰:“吾固知必死也。”狱吏皆流泪。丰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21. 如迅风之扫秋叶也。 22. 遂令曹不纳之。 23. 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 24. “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25.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26. 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家绘图全本四大古典小说(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全传》
。
喜欢读"三国演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三国演义 9.4
-
- 红楼梦 9.6
-
- 西游记 9.1
-
- 水浒传 9.3
-
- 哈利·波特精装全集(套装全7册) 9.3
-
-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 10.0
-
- 红楼梦(全四册) 9.5
-
- 鹿鼎记(全五册) 8.8
-
- 三體 Ⅱ 9.3
-
- 盗墓笔记1 8.4
三国演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26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9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9.3分 361026人读过
-
外文出版社 (2007)8.8分 49人读过
-
岳麓书社 (1986)9.5分 13362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9.6分 354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学顽童张大春的书架 (冰蓝辰光)
- 私人书房 (栗涵上大船)
- 藏书阁 (大部头的小强)
- 123 (评说)
- 品“位”书香 (心如止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心理刘老师 2006-05-09 08:40:33
中国式智慧的集大成者.
0 有用 波波 2020-07-30 11:59:39
我小时候就看不进三国,大概是因为半文言+勾心斗角兼打仗,我觉得没耐心。现在总算看完了,而隔壁水浒前70回的细节和人物描写真的生动多了,所以感觉后半部分是罗贯中续的很有道理。我大概最喜欢赵云和姜维,对曹老板也抱着很客观的态度,对东吴则完全无感。到最后还是那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0 有用 wilsion 2010-01-30 17:17:25
好
0 有用 ami 2010-01-28 22:41:16
还可以
0 有用 okidogi 2007-10-14 00:21:41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英雄随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