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 短评

热门
  • 3 YepYeah&Yuh 2015-12-15 22:38:35

    村落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耻感文化。正因为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陌生人的地方,每个人都熟悉他,注视他,评说他,他才会在做‘错事’时产生羞耻的感觉。因此可以说,村落文化既是耻感文化所产生的源头,又是它的载体。在生育这件事上,罪感文化不会促进生育,因为不生或少生并非犯罪;而耻感文化却可以促进生育,因为它对于非罪的行为也作出了规范——人人都要生育,不仅如此,还要多多生育,生育男孩。不愿这样做或做不到的人就会蒙受耻辱。

  • 3 信封在等邮票 2011-05-03 05:53:50

    研究呈现的内容有些过时,比如很多调查是80-90年代做的。但你会惊奇的发现,很多结论又没有过时。

  • 1 万泉河名媛 2011-12-20 22:40:53

    数据分析很不给力啊 ethnography还是比较enlightening的

  • 2 偶买噶 2011-05-01 22:57:37

    从理论、方法看都没有太多惊喜,也许功力在于扎扎实实地把故事讲出来,把一种也许带有偏见的洞见讲出来,而且不太容易被驳倒。文风有小波的影子,狡黠而老辣。

  • 2 mywalle 2008-06-17 16:53:42

    讲故事也是研究社会学的哲学

  • 0 老欧 2009-10-15 00:58:14

    生育与村落文化很棒,有好些有意思的话

  • 0 AEIOU 2011-05-12 21:33:06

    虽然作者的很多想法我都不怎么能同意,但书中所描述的很多细节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

  • 0 猪弩 2013-09-13 00:48:22

    赶紧把这些书清了吧,都没时间看专业书了啊啊啊啊啊啊....

  • 0 俞黛眉 2024-08-24 19:31:08 北京

    两篇社会学著作合集。93年完成的《生育与村落文化》是李银河著作里被业内认为最好的一部,做的很扎实,但是里边很多腔调一看就是王小波把笔抢过来写的,杂文感超过社会科学感。当年如何千方百计不让人生下来,这才过了三十年啊,挺感叹的。书中提出了抑制生育的各方面措施,其实现在政策转向了,照着样把这些措施消除了,就变成鼓励生育,决策层难道会不知道吗,是不能也。《一爷之孙》是口述史的形式,讲大家庭的亲子与亲属关系的变迁,但结论超级简单,意义不大。

  • 0 跟你开玩笑 2023-10-12 00:17:34 广东

    用调查和数据分析阐述中国生育文化,刚好二十年后的现代社会正逐步应验,甚至更快速和极端了? 后面<一爷之孙>没看完,半本的他人家族史,对此兴致缺缺。结论有些浅。

  • 0 hfkl2003 2009-09-02 17:52:37

    每每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的一生,透出无数纸背后的沧桑,其实人和人都差不多,就是墓志铭,悼词里的那几句,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大多是一而再,再二三的重复,是那么的渺小,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一丝痕迹,就像湖面上的涟漪,稍纵即逝

  • 0 沐沅步步 2014-08-25 00:42:58

    以儿养老的转变与货币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当多口人不过锅里添碗水自然是多生多个劳动力。没道理要双亲拿自己的养老钱给子女婚嫁。中国人太多了,降到10亿以下那是极好的。老龄化都是因为以前生太多现在又没生那么多,可若有人说宁愿像几十年前生好多个也不要老龄化那我只能认为这人脑残片吃多了。中国既然经历过人口红利了必须想到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也是会老的,而且人口红利的结束将逼迫经济转型,血汗工厂统统消失吧,让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难道中国人有口吃的就能任所欲为了吗?为维系国家的存在将大部分人维持于很低的生活水平作为劳动力来榨取剩余价值然后鼓励继续产生下一代作为源源不断的劳力,我深恶这种卑劣。国家和家族只能是人的生活的组织途径而非目的。说起来都是自作孽……还是把人口第一的桂冠让给印度吧。

  • 0 派大星 2017-01-31 19:57:08

    对写书很有帮助。因为秉持“家丑不可外扬”中国家庭的成长速度始终堪忧。

  • 0 南风🌈 2019-09-26 23:02:04

    家庭社会学——人的诞生与养育,被呈现为生育与家庭生活的一体两面。《生育与村落文化》基于实证分析实现对微观人口学“孩子成本效用理论”的批判,即微观人口学理论建构在理性家庭假设与市场化生育决定行为之上,而中国的村落文化使生育决策表现出“一种不计经济后果的性质”;换言之,城市化对都市文化的普及是人口控制釜底抽薪之策。《一爷之孙》则用一个经验化的家族访谈验证帕森斯假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家庭会经历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即从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向夫妻轴为主的家庭的转变;家庭向现代性的转变就是亲属关系团体的分界和核心家庭体制的出现。个人主义崛起,“传统的超核心化的家庭关系正在不可挽回的逝去”,“从仅看重家庭价值的观念模式向个人、家庭、社会三种价值并重的观念模式的转变”。

  • 0 nanaxxm 2016-03-02 05:16:56

    90年代初的研究已然洞见:传统文化强制性在弱化,少生育和不生育才是符合女性自然选择的。

  • 0 暖暖的书屋 2019-11-20 18:05:11

    每当与原生家庭的长辈发生观念冲突时,我就感到无比困惑,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农村人的普遍观念,那种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以家族利益为重的思想,而我个人的思想明显是和西方人独立、追求个人价值的观念更为接轨。

  • 0 不须嗟 2018-02-19 10:47:38

    林宏佳在结尾说过一段话挺好的,亲戚还不如朋友。 大家庭的消亡是必然的

  • 0 移风 2019-02-12 21:35:33

    近几年跟赵女士交流也才发现,生养孩子是农村妇女最大的趣味和使命。

  • 0 盒装机器人 2021-08-06 16:38:00

    想读一爷之孙的去看金翼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