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笔记(118)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由于文职官员的任命标准严格,包括皇亲、宠臣及宠臣的亲戚都投充于军队之中,他们多是滥竽充数之徒,造成军队冗员严重。15世纪60年代,京军一卫就有军官近3000人,而其定额,包括军官与士兵才5600人。皇帝的母舅、岳父、内兄内弟常常受封为伯侯,他们的子侄也随后变成同知、千户。受宠宦官的家侄,可能会成为指挥、佥事。一个宫女的父兄也可能得到校尉、百户这样尊崇的头衔,以此作为她勤恳服务的赏赐。这种答谢其功劳的方法与...

    2012-08-30 08:16:01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王朝之初,南直隶常州府岁进宫廷茶叶100斤。到1431年,数量增至290000斤,约为200吨(咦?)。用来做蜡烛的黄蜡在15世纪晚期也增长得相当快。1430年岁进计30000斤,而到了1488年就达到了85000斤,1503年则超过了200000斤。

    2012-08-30 08:11:52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个船厂依次被分成82个厂,每一厂被分派到淮河岸边30码宽的狭长地带,形成了自己的区域。各个厂鳞次以居,长达2.5英里。

    2012-08-30 08:07:41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明代官吏俸给低薄,正一品每年禄米1044石,依次递减,到最低品级的从九品官员岁禄米是60石。然而,从14世纪晚期开始,禄米部分地折成宝钞支付。到15世纪,折支的物品还包括丝绢、棉布、胡椒、苏木。折支比例也有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折支部分达到或超过一半,四品以下官员则折支比例较低,甚至全部支米。据估计,1434年确定的折支比例使薪俸时估仅相当于最初价值的4%。1432年,甚至将赃罚库所收衣服及府库所积物资折充文武官员俸...

    2012-08-30 07:57:23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新的王朝建立时所具有的威力已经成为过去。陆军受到削弱,水军也所剩无几。皇帝只能支配官僚而不再能够直接统治整个国家。官僚们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支撑着君主专制体制。

    2012-08-30 07:54:55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物资和产品是在低水平上的侧面运输,其目的是节省服务。但是洪武皇帝却厉行节俭,他无限制地扩大了这种方式的应用范围。1388年,他甚至想出了一种补给方法,要求每个县对数拨给邻近卫所军官俸粮。……尽管后来这个荒唐的想法被废止了,但是不首先确保税额而去预先支配税收收入的原则却一直保留下来了,清代继续沿用这种方法,直到19世纪才发生改变。

    2012-08-29 17:00:39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大多数人户被分成四类,即:民户、军户、匠户和灶户。最复杂的可能是匠户,按照其行业不同分为泥瓦匠、木匠、织工、印刷工等等。很明显,明朝初期要求人户不得随意离开原籍。居民个人的旅行,虽没有直接禁止,但却不予鼓励,而且出行必须取得路引。那些滞留本籍之外时间长的人必须向当地官员报告。 咦⊙_⊙

    2012-08-29 08:25:30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包括藩王在内,没有皇帝的正式批准,他们都不能离开居住的城市。他们被禁止供职文武,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从事商业贸易。到15世纪末,数量巨大的宗室成员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到了16世纪晚期,由于政府一直拖欠他们的禄米,最后对他们的那些限制被废止了。

    2012-08-29 08:18:21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除非有皇帝的命令,库银不能在各库之间划拨。万历朝,甚至皇帝下令进行划拨,也没有哪个部门欣然拿出其库银,大家都明白这种旨意一般都是相关部门向皇帝提出的建议,而不是皇帝本人首先有这种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通常都会向君主上书要求重新审议、延期执行,进行讨价还价以避免库银流入其他部门。只是到了所有反对的手段都无效之后,才不得不忍痛割爱。

    2012-08-29 08:10:24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从1380年以后共任命了89名户部尚书,其中25人是致仕离职,22人是转任他职,16人被解职,7人死在任上,7人因为疾病或者服丧而辞职,3人被处死,2人被流放而终身不得录用,1人被放逐,1人未经允许而离职,1人死在战场上,最后一位尚书倪元璐在王朝灭亡时自缢殉国。剩下的只有3个人由于资料所限无法知道确切的离职原因。

    2012-08-29 08:03:16

<前页 1 2 ... 4 5 6 7 8 9 10 11 1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