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笔记(118)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流星飞绊

    ……食盐专卖制度在16世纪不能被看作是一项合理的制度,而不诚实的管理者更加恶化了其运作与实施。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十分容易滋生不诚实。…… 食盐专卖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必须追溯到帝国建立之初。…… 全部财政机构神授帝国建立者经济思想的影响,也就是受到节俭的意识和认为“利”本身是一种罪恶的观念的影响。……同时,国家必须克制“国富”观念,因为国富必然意味民穷。…… …… 有一个事实经常被历史学家所忽视,那就是...

    2015-05-30 19:28:44

  • 流星飞绊

    ……1535年……在这一年,规定报中的正盐和因为征收消费税(余盐银)的余盐,应该装在同一包中,目的是为了防止后者与前者相互竞争。通过开中获得的粮食分配给边镇卫所,……余盐银的收入也输纳给这些军镇。…… …… 在福建,许多官方盐场要么停止了食盐生产,要么是在毫无竞争价格之下生产。其实际的生产活动已经脱离了原来盐的专卖体系而由省级官员管理。这种区域自治看起来已经扩展到了四川和云南。…… …… 水商将食盐发...

    2015-05-30 17:34:44

  • 流星飞绊

    在这次危机之后,政府加紧了对盐引的控制,同时又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去管理余盐的购买。每个盐引登录了一个固定数量的正盐和余盐。盐商通过报中或向政府直接购买而获得正盐,自己则从生产者那里获得余盐。没有人被允许在没有首先同政府进行交易而私购余盐。另一方面,同政府交易的那些商人,如果没有购买余盐,也不能运走正盐。……首先商人必须通过报中或购买而获得仓钞以便得到盐引和官盐,接下来他必须附加购买余盐,第三,他...

    2015-05-30 17:05:51

  • 流星飞绊

    ……盐务沮坏比较严重的事例分别发生在16世纪20年代、16世纪60年代和1600年左右,整个制度近乎崩溃。大部分时间里官盐在远方的省份供应不足却大壅于盐场,结果国家是去了盐课收入。……虽然坑是不道德的行为引发了危机,但是道德问题的重要性要远远次于基本制度的弊端。 最主要的弊端是在于专卖制度的资金供给。……盐务官员不时试图在常规定额之外增加新的试验种类,……官方销售的食盐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这必然在专卖制度中...

    2015-05-30 16:01:52

  • 流星飞绊

    在一个具有一定流动性为特征的社会中,保持灶户世代为盐的生产者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政府在付给灶户工本米时欺骗他们,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在16世纪,就像被描述的那样,两浙地区仅有一小部分收入实际上是来自于官盐出售。 另一个变化是灶丁的减少,这发生在除两浙以外的所有产盐区。……有明一代,在盐业生产中不存在人力缺乏现象。上报灶丁数量不断减少,仅仅意味着国家控制的食盐不断流失。…… 因此,有证据表明一...

    2015-05-29 18:46:23

  • 流星飞绊

    盐的专卖没有总的主管官员,由户部尚书监管,但从来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中央机构来管理这项工作。…… …… 盐务缺乏综合管理,这可以部分地由生产技术的多样化以及食盐质量、地区价格、运输条件的不同来加以解释。……食盐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成本。……对于明王朝来说,以一个固定的价格结构去适用于整个帝国,并相应地协调食盐生产,这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明朝也是仿效前朝的做法,每个产区都有其行盐疆...

    2015-05-29 15:37:03

  • 平安北道鐵山郡 (Just like a lemon tree)

    1693年户部尚书倪元璐上报说.... 似应为1593年   (4回应)

    2012-12-16 11:28:16

  • nana (宁静致远)

    明朝的田赋征收沿袭前代的“两税法”,其税额评定依据地力而定。“夏税”以麦为主,征收不能超过阴历八月。“秋粮”以米为主,征收不能超过明年二月。一年两熟的土地要负担两次的税收。前朝夏税中包括的棉花、丝绢、茶等税目,明朝也大都继承了下来。

    2012-10-30 22:18:10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用在宫殿正面的大石每块长3丈、阔1丈、厚5尺。1596年,制造了特殊的马车——有十六个轮子,由1,800只骡拖拉,拖运石块。

    2012-09-07 13:36:30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一般来说,当一个官员被控犯有受贿时,只是因为行贿者或受贿者已经由于更严重的罪行而受到了指控。换言之,指控贿赂主要用于显露政治上的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本身。

    2012-09-07 13:33:40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