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笔记(117)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崔瑞德在对唐朝财政管理的研究中描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管理机构仍是相当原始和简单的,而第二个时期的特点就是财政机构职能的不断专门化。在第三个时期,连续不断的制度专门化在新的专门化了的权威机构与中央政府的常规组织之间引起紧张状态。

    2012-09-07 13:22:36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竹木抽分的征收也是相当有弹性的。以白银征税的税课司有岁课定额,在有大量商品贸易的年份中,这个定额是很容易完成的。例如何逊在1510年以后的十年中管理沙市税课使司。一旦完成定额,他就减少对木商抽税。在16世纪20年代,邵经邦开始主管了沙市税课使司,他采取了一项更为惊人的改革,在三个月内完成定额之后,在本年度余下时间内启关任木商往来。1560年,杨时乔榷税杭州,建立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制度,令木商自署所入进行税收...

    2012-09-06 14:07:45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财政机构深受帝国建立者经济思想的影响,也就是受到节俭的意识和认为“利”本身是一种罪恶的观念的影响。商业营利思想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和国家的这种观念发生冲突,而且必然受到压制。同时,国家必须克制“国富”观念,因为国富必然意味民穷。

    2012-09-06 12:43:45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在16世纪,一个人如果被任命为盐务官员,其名声立即将受到玷污。大约在1580年,一位贰守官被提升为长芦盐运司同知,他的一位朋友就致信给他,深表遗憾。

    2012-09-05 17:03:15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在许多内陆城市,每吨盐的价格常常在15两左右。按照这个水平,一个劳动者每年对食盐的需求将花费他4天的工钱。当价格上涨此价的三四倍时,正如发生在1610年的湖广地区的情况一样,食盐是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即的东西。

    2012-09-05 16:51:11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开中制实施之初,拖欠商人中盐就已出现了。早在1429年,27年前颁发的盐引仍然没有兑现。此后政府常常不能如期兑现许诺。在15世纪的后30年中,这种情况更加普遍。1488年,帝国的一条法令允许报中支盐商身故之后,由其亲属代为支盐。

    2012-09-05 08:32:08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引,也是一种重量的单位。换言之,盐一引授权运送者可以运输一引的盐。引的标准是400斤,但是在洪武统治时期,规定的一引少于200斤。以后每引的重量因地因时各有差异。因而这也是一个可以伸缩的财政单位。16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两淮地区,每引规定为550斤,在1616年则减少到430斤。在两浙地区,每引波动于350斤到300斤之间。只有在河东运司管辖区域内,每引一直保持在200斤。官盐必须有引,否则就被视为走私。

    2012-09-05 08:19:06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财政管理的障碍不仅由于不能向大土地所有者征收累进税,同样也要考虑小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其实,资金的滥用不必考虑,在传统中国,税收收入严重不足,政府甚至不能正常运作,更不消说求得任何经济上的突破。

    2012-09-05 08:17:17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尽管对于藩王的供应通常能够按时全额完成,但对一般宗室成员的供给却被消减、拖欠或者被政府官员挪用。早在1502年,在河南和山西,如果严格按照官定明细表全额供应藩王宗室,其数额将超过这两省的全部的存留收入。事实上从1498年起,政府已经消减了这项支出。但即便比例降低,这项供应还是要消耗掉大量的政府收入。同时,皇室成员的数量也不断地膨胀。在1529年,就报告说“玉牒”中8,203人。40年后,这一数字达到28,492人。估计...

    2012-09-04 09:10:13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在16世纪的最后25年间,“耗银”不再是一种额外的支出项目,而是成为一种收入来源。官吏们开始利用这部分钱来补贴他们的俸禄。这部分费用留存于县的部分被成为“常例”,供纳上级政府(包括府衙)的部分被称作“羡余”。这既不是合法的收入,也不是绝对的非法,它既被官场上所接受,也为一般民众视为当然。

    2012-09-04 08:44:55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