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譯注 短评

热门
  • 67 Juvenalis 2016-01-16 19:05:55

    终于认真地读了一遍孟子。怀疑他表里不一的人,在那时候就已经折服,说自己是小人;用无聊诡论质疑人的根本善的,也被孟子用诡论狠狠地回击过了。说孟子又笨又无聊的汉学家才是又笨又无聊;专心致志的故事,不是朗西埃讲的故事么。活在孔子、孟子、庄子这样的心灵活过的世界里,应该不算白活。

  • 40 陆钓雪de飘飘 2016-02-12 19:57:28

    孟子虽从孔子而推诿自己不敢为圣人,然而内圣外王的用世之心还是体现出其隐微儒家道统的配义与道,齐攻燕,亚圣自辞卿相而去齐,若有不豫色然,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这一朗佩特式哲人为天下立法的哲人王观念,正合张载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之道,而直追孔子“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的凤兮挽歌。若按钱宾四先生之见,则孟子之学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厥要有三:一曰发明性善之义,二曰言养气,三曰言知言。道性善乃千古同然之本体,言养气乃小我暂忽所独之工夫,以志使气则表里本末备之,辅以知言而一摒杨墨功利实用之浅陋,尽人心顺天道旨趣实深

  • 18 明日天地 2015-12-21 18:39:31

    我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却又不得不跟我一起实行仁政,入主安宅【手动微笑】#马克这个好羞耻但是终!于!看!完!了!#

  • 22 和自己互為好友 2012-05-04 13:14:49

    十五岁时喜欢孔子,因为理;十七岁时喜欢庄子,因为痴;二十岁时喜欢老子因为想超脱;二十二岁喜欢孟子,因为不敢忘本。荐

  • 12 H.弗 2012-08-13 22:31:52

    天下有道 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 以身殉道……

  • 7 杜渊 2016-04-26 19:07:35

    相较孔子,孟子有种明面上的张狂,感觉拽拽的,喜欢。

  • 10 买不到甜柚子 2020-11-27 22:49:07

    孟子真是雄辩滔滔,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事情本质。战争是“率土地而吃人肉”,“不教民而战”是殃民,还有剥削百姓让他们生活无着,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此为“罔民”也。可笑的是,千百年后的人竟然还为统治者美化,说孟子迂阔,真是讽刺。

  • 8 春风颜色 2010-02-27 22:52:14

    我跟室友说,我觉得孟子是个帅哥,是个热血傲娇青年。我也不管他现实中究竟是什么形象,反正读了《孟子》我就这感觉。

  • 7 哭之笑之 2019-03-24 15:50:35

    以今天的眼光看孟子的性善论,自然会认为有很多问题,诸如混淆概念、论证条件不充分,总之形式逻辑不严格。但是孟子明确说了,他说的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性,他只将善视为人性,经过他的限制,性本善也就没问题了。如果抛开孟子的限制在批判孟子,自然错误百出……社会建构论的批判就是一例,在孟子的时候,古代天人合一,社会与自然其实是同一的,但是今天社会与自然是割裂的。 孟子与告子其实没有矛盾,因为一开始孟子就不是和告子争一个东西。孟子不否认人有兽性,只是他不认为这是人之为人的性。而人之为人的关键其实是在社会中,我们现在认为社会的不是人本性,但是孟子觉得社会的才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同理,孟子与荀子看似势不两立,其实一个讲养浩然之气,一个讲劝学。荀子和孟子都知道人性有善有恶,只是抓的重点不一样。

  • 5 折腾 2012-12-27 10:59:08

    孔子的粉丝好牛X。

  • 7 西林 2018-10-28 15:00:53

    果然到了战国时期的散文都相对较长,为了让君王听进建议,论语那种警句式的言论就不再适宜,真是苦了他们了。难怪孟子总是说“余岂好辩哉,余亦不得已也”

  • 4 Kokaki 2015-05-09 11:16:43

    與焦循《孟子正義》伴讀。孟子的氣魄真的很大,講浩然之氣,講仁義,讓人心胸開闊!孟子和孔子一樣也很自負:七百年來要出名世者,可以輔佐聖君者,捨我其誰!

  • 1 PooomBooom 2010-10-25 17:35:41

    高中。入门津梁。

  • 3 菲利普 2015-09-06 04:03:22

    感觉没有论语有趣,但是讨论的东西更多更实际。

  • 5 可以证明 2016-04-30 20:24:53

    本来想总结一下孟子的内容,想想做这种事的人多了,而且做得比我好。主要谈谈感想。和论语里的孔子比起来,孟子很难让人喜欢,孟子相当会说话,甚至接近诡辩,所以远不及论语之美妙,既然诡辩,就会接近虚伪。我感觉孟子不仅仅是理想主义者,他的政治言论其实是可行的,而且社会按照他的想法建立后,虚伪是有的,但比按照法家的信念建设的社会更加舒服、更让人能够容忍。最近我经常感慨,我们期待建设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张追逐自由,但是我们追求到的并不是自由,同样是一个按照权势和背景划分人类的社会,我们无法命名这样的自由,只会觉得一切和我们想象的不同。而儒家那个建设在虚伪基础上的和谐社会,却已经无法重现了——也许它会成为我们乌托邦式的梦吧。

  • 10 放逐科比 2017-12-25 16:41:14

    连着读完杨伯峻先生的论孟两部译注,深感孔孟为人处世的不同。孔子温润,孟子刚毅,孔子谦和,孟子高傲。读论语,润物无声,读孟子,元气酣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延伸出“义”,他对于人性的探讨,又为后世“理学”开了先河。可以说孟子把道德仁义推到了极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道统推到了政统之上,然而设定了人性上线,却没有有效规范人性的下线,最终让他的“仁义”之道,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这一理论漏洞也给后世宋明心性理学的流弊埋下了伏笔。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认识很有见地,参考导言,可惜译注只解字词,不梳义理。入门最佳译注。

  • 3 瑚琏 2016-01-21 22:31:02

    延续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为“仁学”建构形上学的努力,提出“性善论”,并以此为基阐发“仁政”学说;“仁义”并提的儒家核心价值观也庶几成熟于此。此为孟子在思想史上的贡献。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仍是孟子自谓的“浩然之气”,尤其是在他面对君王之时——开篇便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齐宣王面前更是义正辞严:“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后世难见此种对等。与之相对应,孟子之最不可及处,在那种嚣嚣之乐,那种求其在我的自足,那种大丈夫人格。千百年之后犹使人感念不已。然而,正如孟子自己所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后生小子也要“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孟子》超5分,此书给4分。2016-01-21 有些翻译还不如直接读《集注》

  • 1 自行车飞奔 2012-08-14 20:44:41

    孟子多少有些入世功利的气息。

  • 3 顧望樓 2018-10-15 12:10:32

    沒有完全發揮出訓詁功力,但也很適合入門。

  • 1 zjmr 2011-03-29 21:44:21

    前后花了不短的时间看完《孟子译注》,孟轲的文章写得好,总体感觉孟轲处在他那个时代,很自以为是,也很拿架子。想成为圣人,但是很多国家却不买他的账。还有就是他的观点很是迂阔,而他却总自以为别人不了解他,真正比较有讨论价值的是他对于“性”、“命”的一些观点,这也开启了后世理学、心学的路数。等我年纪再大一点,再多读一些书之后,也好好写写关于孟子的文章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