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达尔文以来》的原文摘录

  • 20世纪20年代,在戈壁沙漠的几次探险成了为确立美国自然博物馆声望贡献最多的事件。发现的东西丰富而令人激动,其中包括第一次发现恐龙蛋。这些探险中的真正浪漫奇遇,最适合好莱坞的英雄模式。很难找到比罗伊·查普曼·安德鲁(Roy Chapman Andrew)的(书名是沙文主义的)《对中亚的新征服》(The New Coquest of Central Asia)更奇异的故事了。尽管如此,这些探险却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在中亚找到人类的祖先。它们失败于最基本的原因——正如达尔文早于那时50年前所说,我们人类是从非洲进化来的。 20世纪20年代,在洞穴的沉积岩中发现了我们的非洲祖先(或至少是我们最近的亲戚)。但是这些南方古猿与以前人们认为的“缺失环节”应该的样子不符,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它们是我们谱系中的真正成员,多数人类学家想象,在智力增加的推动下,从猿到人有一个相当和谐的转变,缺失的环节在身体和脑方面都应该居中间状态——阿里·乌普(Alley Oop)或驼背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的古老(而错误)代表。但是南方古猿却不是这样。比较身体的大小而言,它们的脑确实比任何猿都大,但大得还不够(见文章22和23)。我们脑大小的主要进化发生在我们到达南方古猿阶段以后。然而这些脑不大的南方古猿却像你我一样直立行走。怎么能这样呢?假如我们的进化是由于脑增大推动的,那么像直立姿势——另一个人化的“标志”(并不是偶然的特征),怎么能最先产生呢?乔治·盖洛德·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在1963年的一篇文章中,利用这个疑难说明: 即使预测有牢固的基础,有时预测发现也有惊人的失败。有一个进化中的例子,就是未能预测发现“缺失环节”——现在知道的(南方古猿)——是直立的,还可以制造工具,但是相貌和脑能力则像一只猿。 我们必须将这种“惊人的失败”主要归因于一个不易察觉... (查看原文)
    奇霖 6赞 2023-08-16 16:46:12
    —— 引自章节:26 姿势造就了人类
  • 马古利斯认为真核细胞是作为原核细胞的集群产生的,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细胞核和线粒体起源于独立的原核生物。有些现存的原核生物可以侵入真核细胞中,并作为真核细胞的共生体生活。多数原核细胞的体积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差不多;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叶绿体与一些蓝绿藻的整个细胞非常相似。最后,一些细胞器有自己的自我复制基因,这是它们以前作为整个独立状态生物的遗迹。 (查看原文)
    赵困兽 1赞 2020-06-23 23:18:42
  • 假如我们留意达尔文的警训,我们便会谅解今天科学家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的许多迷惑和误解。因为在那些早就抛弃进化与进步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并将其视为最糟糕的人类中心说偏见的科学家中间,达尔文的观点已经取得了胜利。而许多普通人依然将进化等同于进步,并且将人类的进化不止是看作变化,而且看作智力提高,等级提高,或还有其他一些所谓改善的标准。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3.达尔文的难题:进化的艰苦历程
  • 这种错误地将生物进化等同于进步的观念,一直有着不幸的后果。历史上,它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滥用(达尔文本人有一点这种思想),这种臭名昭著的理论根据假设的进化程度排列人类种群与文化,并将(毋庸惊讶)白种欧洲人排在顶端,而将他们征服的殖民地排在底端。今天,这种思想仍然是致使我们在地球上傲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相信,我们控制着居住在我们星球上几百万的其他物种,而不是与它们平等相处。“进化”一词的変更情况已经讲明白了,然而却不能为之做些什么。我当然也非常抱歉,科学家们挑选一个含有进步意思的本国语词汇,来指称达尔文的虽然不太悦耳但却准确得多的“带有饰变的由来”时,确实存在着基本的误解。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3.达尔文的难题:进化的艰苦历程
  • 玛丽利基常被称作路易斯的遗孀,她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取得的成就,甚至比起她那声名显赫的夫的成就更令人信服。人们常将她发现的许多化石归功于路易斯,其中包括奥杜威( Olduvai)的“核桃钳人”( nutcracker man),即南方古猿鲍氏种( Australopithecus bois),这是他们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6.人类的技状进化和梯状进化
  • 从常识中很难导出科学的见解,因为常识主要代表了文化上的偏见,而不是赤裸的皇帝面前一个小男孩的纯朴和诚实。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但是,科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确实就是这样,并不是机械地收集事实和归纳出理论,而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包括了直感、先见和其他领域的启迪。最好的科学,是将人类的判断和机智都置于科学的过程中。总之,科学是(我们有时竟忘了这点)人类的实践。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每一项重大的科学成就,都做出过本质上的贡献,使我们摆脱对我们自己宇宙重要性的信奉。天文学认定我们的家园只是缩在由上千亿颗星星组成的银河系中角落的一颗小小的行星;生物学把我们从作为上帝凭想象创造出的尤物位置上赶了下来;地质学使我们认识到地球历史的漫长,并且告诉我们,我们这个物种占据的时间很短。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创造性思想,在科学中和在艺术中一样,是改变观念的动力。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机器人似的收集客观信息,在逻辑律的指导下,产生出必然的解释。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不可能”通常是由我们的理论来确定的,而不是自然来确定的。革命性的理论带来的就是意想不到。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但是,对于表面积与体积比高的小型动物来说,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它们生活在由体表力控制的世界,并以我们的经验全然不知的方式判断周围的惬意与危险。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生物其他的特征,随身体大小增长的化要比随体表面积与体积比增长的変化迅速。在一些情况中,动能按长度(高度)的5次方增加。假如比你矮一半的小孩捧倒,他的头并不是按你头的动能的一半碰到地而是按你头的动能的1/32碰到地。小孩更多是受身体大小的保护,而不是受“软的”头的保。我们发牌气时产生的物理力也相应要大得多但小孩发脾气时产生的物理力仅为我们聚集的物理力的1/32,而不是半。我一直特别同情瓦格纳( Wagner)①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Das Rheingold)中可怜的侏儒们。他们遭到残忍的阿尔布里克的鞭打。他们身材矮小,虽然非常勤奋,不懈努力,但使用细小的棍子,根本无法挖出阿尔布里克所要的贵重矿物。 (查看原文)
    温和网友 1赞 2021-01-11 22:57:03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奇特的生物与进化的样板
  • 我们将导致最大限度地进行生殖并且是以精确调节形态作为代价的进化压力叫做 r-选择,这样适应的生物是 r-策略者(在一组基本的生态学等式中,传统上用r作为“群体大小增加固有速度”量)。生活在稳定环境中的物种,群体的大小接近环境可供养的最大量,生出一群调整差的后代会一无所获。更好的方式是生出量少但善于调整的后代,这样的物种是 k-策略者(在同一组生存学公式中,k是环境“携带能力”的量)。 (查看原文)
    边文博 2019-12-13 10:16:11
    —— 引自章节:10 生物的智慧,或为什么一种飞虫在母体内蚕食母亲
  • …每一个胜利的理论都经历过三个阶段:被当做不正确的理论抛弃掉、被当做与总价对立的理论否定掉、被当做教条接受并且每一个科学家都声称早就认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 我把这个故事视为科学进步的典型。在旧的理论指导下,以久的框架收集的新事实,很少能导致思想的实质改变。事实并不“讲述它们自己”,事实是按照理论解读的。创造性思想,在科学中和在艺术中一样,是改变观念的动力。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机器人似的收集客观信息,在逻辑率的指导下,产生出必然的解释。 … ”不可能”通常是由我们的理论来确定的,而不是自然来确定的。革命性的理论带来的就是意想不到。假如…,然而…。这里我们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必须凭借创造性的想象才能找到出路,而不是再进行一番野外考察——我们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建立地球的模型。 … 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变动论的正统观念,这个观念如同所取代的不变伦一样确定和不可妥协。这样,支持大陆漂移的经典材料又发掘了出来,并被当做确切的证据。…… 这种新的正统观念使我们对所有材料的看法都变了。在我们复杂的世界中,没有“纯事实”。 (查看原文)
    边文博 2019-12-13 10:51:06
    —— 引自章节:20 大陆漂移的确定
  • The success of a scientific hypothesis often involves an element of surprise. Solutions often arise from a subtle reformulation of the question, not from the diligent collection of new information in an old fromework. (查看原文)
    鲁智深 2011-03-22 09:48:24
    —— 引自第107页
  • 一个蚂蚁那么大小的人可能也穿衣,但表面的吸附力会使它无法移动。水滴大小的限制使这个微体人无法淋浴;每一个水滴可能会以鹅卵石的力量落到他身上。假如人类中的微体认身上湿了并试图用手巾擦干,他为此将干上一生。他不能挤出水,不能点着火(因为稳定的火焰肯定达几毫米高)。他可以将金箔敲打得非常薄,做出一本适合他大小的书,但表面吸附力将阻碍他翻页。 (查看原文)
    时雨 2011-04-10 09:38:50
    —— 引自第194页
  •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进化论之父似乎在独自坚持生物的变化只能提高生物更适应所生活的环境,而不导致由结构复杂性或异质性的提高来界定的抽象、理想的进步——绝不说高等或低等。 (查看原文)
    jukkkk 2016-07-14 23:12:55
    —— 引自章节:达尔文的难题:进化的艰苦历程
  • 今天,这种思想仍然是致使我们在地球上傲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相信,我们控制着居住在我们星球上几百万的其他物种,而不是与它们平等相处。 (查看原文)
    jukkkk 2016-07-14 23:15:15
    —— 引自章节:达尔文的难题:进化的艰苦历程
  • 如果说科学有什么一贯的敌人,那不是宗教,而是非理性主义。 (查看原文)
    jukkkk 2016-07-17 13:55:09
    —— 引自章节:托马斯神父的丑陋的小行星
  • 帕斯卡曾经以行星作比喻说过,知识就像空间中的球体,我们学到的越多(球越大),我们接触到的未知就越多(行星的表面)。……随着知识的相对增加,绝对增加的无知可能会更多。 (查看原文)
    jukkkk 2016-07-17 15:05:11
    —— 引自章节:行星的大小与行星的表面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