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 短评

热门 最新
  • 36 锐奇学 2009-10-26 16:55:07

    最可爱的就是那句:李白和杜甫的友谊的基点就是他们都推崇李白……

  • 7 小波福娃 2007-08-31 22:31:21

    给业余读者看看吧

  • 8 野次馬 2012-03-10 20:24:12

    初唐诗中宫体诗与对立诗论一线仍然在延续,读来的微微不协调感也依旧。宇文所安是一个很注重构建四维坐标的人,他对于地域以及地域带来的诗歌传统(系统)的重视在别处很少读到。|2017.10 缓慢地二刷。之前的不协调感完全是因为自己诗读少了,还有一半是翻译的锅。

  • 4 闲人 2013-09-24 05:35:43

    我是当诗人传记看的,毕竟国内单写诗人的传记太少了。

  • 0 離微 2016-01-11 13:49:57

    翻譯而言,譯作讀過李奭學的,給了四星。相比之下這部衹能給2星。

  • 4 琴酒 2015-12-19 23:32:16

    其实是希望中宫体诗与对立诗论这条线在大刀阔斧的更明显一些,但以具体诗人作为切入点,大体总是要受困于对象的复杂。另外立足于交游对诗人的塑形,继而落实到以地域/出身为切入点,很能说通问题的同时又让人困惑。

  • 2 神威 2014-09-24 11:25:06

    修行53rd,一直觉得宇文所安关注的点奇妙,现在发现很多时候他把一些类似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点拿来分析,还分析出了些东西。他对很多诗人的评价和我的看法有些不同,而他选择的诗人作品和我的趣味相关性更加强。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喜欢细分化,喜欢概括比较微妙的倾向的家伙,给他的书做短评也是件比较难的事,坦白说,解放思路的作用要大于阅读所得

  • 0 liz 2012-06-07 14:53:02

    简明,清晰,亲民!

  • 0 aaaati 2011-12-11 22:48:01

    不如初唐诗

  • 0 sherrylee 2009-06-14 15:00:07

    宇文所安,差点比中国学者更棒

  • 0 空羽 2011-02-18 14:00:13

    "文学史不是“名家。的历史。文学史必须包括名家,但是文学史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理解变化中的文学实践,把当时的文学实践作为理解名家的语境,我们不应对一个长达百年的时期进行大刀阔斧的概括,而应该检视较短的时期,作家群体,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传统的学术研究,比如说交游考、年谱,就会和文学史写作以及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崭新的意义。文学史试图把具体细节和对整体的理解与把握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的复杂性总是使简单的概括显出不足。"

  • 0 蓝田 2009-04-10 12:17:51

    重读标注。

  • 0 识字笔记 2012-02-05 22:57:02

    重新发现李白和杜甫。

  • 0 r2g2 2006-07-04 15:31:57

    孟浩然 他是一位闲适自得的乡村绅士,虽然向往朝廷的官位,却从未强烈到为此而深感忧愁。他爱好寻访风景和隐士朋友,却并未迷恋到使自己成为真正的隐士。他热爱岘山脚下的家园,却并未执著到像陶潜那样一心一意地居住于此。

  • 2 钟螺 2016-07-22 02:13:16

    觉得这本书本质上和傅璇琮与中岛敦是一样的,都是力图用古代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古代。但很多根本性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消失了,而构成视野的应该是足够大量的事件与细节。宇文所安想重塑一个以社交与对抗为主体的盛唐诗歌界,但他似乎忽略了很多更加实际的东西。比如类书,我想。而他的释读有时确实是单纯的误读。

  • 0 堅定de錫兵 2009-03-24 10:47:00

    不弃感受的学术。

  • 0 小千 2010-05-24 22:33:58

    读起来很新奇。不同的感觉。

  • 1 知渺 2012-01-19 17:56:27

    盛唐无疑是中国诗歌的巅峰,这时期文学史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复杂过程,“如同雨后太阳突现,而且其消失也如同出现一样迅速,留下后来的时代为获取其余辉而努力奋斗。”本书不重点提李杜,对此期其他诗人也施了不少笔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