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阐释 短评

热门 最新
  • 51 Adiósardour 2015-01-20 15:04:15

    桑塔格的文化批评,最大的意义在于一种预见性。这种预见性,来源于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察力。这使她有信心也有能力作为一个现行观点的怀疑者。译序中说:“她那时三十四岁,寓居纽约,出入纽约的反文化圈子和前卫艺术家圈子,合力与以莱昂内尔·特里林夫妇为核心的学院派‘高级文化’唱对台戏。”文化保守派致力于审美体系的等级建构,进而形成审美趣味与文化理想的潮流,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内在的意识形态阶层性被掩盖住,而以一种普世主义的面貌出现,就不能不引起警惕与质疑。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的号角,是响在大众文化与先锋派艺术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理论本身的鲜明与响亮,更在于这种理论有着现实的根基,捕捉到了文化潮流的气味,并能做出精当的描述与预测。

  • 25 Derridager 2017-09-08 11:29:33

    其实她并不反对所有的阐释,她反对的是那种将越过艺术品外观,尽量对艺术品的内容所指涉的意义的阐释,就是完全无视“坎普 “精神的阐释学。Sontag还是电影批评爱好者,对布列松和戈达尔电影的批评虽不大同意但总算别具一格。前两篇为私人最佳,全书睿智冷静,风格迷人。

  • 23 柴斯卡 2016-05-06 16:23:54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戈达尔是个品牌 桑塔格就起了推手的作用 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并且将生态位占住了 真正值得做的还是挖掘自己的时代 摸索自己的风格 跳进红海里创业不是找死吗

  • 16 路米內 2015-05-13 16:38:04

    桑塔格的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一种阅读的愉悦。//有一种将桑塔格塑造成“坎普文化”推手的说法,是我之前极其怀疑和困惑的的。//桑塔格直指的问题是,艺术究竟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无论她的观点如何又带有何种时代的激情,不断重提对美或者艺术品的专注地感受是永不过时的。而“高级”的艺术品或“严肃的”美学标准,是一种如博物馆般宏大绚丽且充满安全感的场所,桑塔格则警醒我们,即便如此“博物馆”的大门永远对着现时开放。《三十年后……》作为后记,它透露出一种普遍的担忧:不仅不再有人关心和感受艺术品的本质(无论“高级”还是“低级”的),娱乐业早就娴熟地掌握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趣味的并且将其作为自身工业化的美丽包装。那么永远不要忘记这一句话,关注“据以作出这些评判的价值”。

  • 9 才不穿袜子 2019-02-26 12:00:47

    文笔精准优美但油滑,观点空浮,不为严肃探讨,只为兜售调调。桑塔格确实不是她所反对的intellectual,她是太太客厅式的belle femme。

  • 7 Walt 2017-04-29 13:48:04

    反对阐释与论风格都谈得不好 不仅缺乏方法论自觉 表述上也不够严谨 而且预设的对手水平太低 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的理论是错误的

  • 5 Sarcophagus 2013-03-29 07:40:10

    60s早期倡扬独特多元反本质,山雨初至,风动生色。反对阐释、论风格、坎普札记、文化与新感受力扛起全书。作为受难者典范的艺术家、Weil、马拉/萨德/阿尔托亦深有感。评论所涉丰富,译者文化修养堪用,略有硬伤。译注专业,译笔信达,稍欠流畅,或碍领略原作行文风格

  • 5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04-30 15:19:10

    对于“感受力”丧失的忧惧,是桑塔格“反对阐释”的源动力——在她看来,阐释不仅无助于人理解文艺的内涵,反倒是在对艺术品执行蛮不讲理的阉割。虽然有些话不见得都对,可这种批判精神毕竟是值得留给我们今人继承的宝贵遗产。桑塔格的气场非常强大,读她的文字随时都能让我联想到戴爷,这人格魅力也真是没得说,读她写影评的那一辑感觉更是强烈。我没有能力从学理上对她的这些文艺批评做深入的“阐释”,为了尊重作者,我还是只表达自己“感受力”所及之处罢。

  • 4 gris-gris 2008-06-02 00:14:00

    尤涅斯库招她惹她了。。。

  • 2 Rebecca 2009-05-10 22:32:45

    去年的生日礼物,寝室里边曾妍、老谢和小云送我的。

  • 4 又及 2009-10-16 15:00:48

    有几篇相当好。其中观点,每篇文章差不太多,就是讲敏感性/感受力(sensibility)——这个问题,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依然在讲,只不过路径不太一样:之前是反对阐释,后来是反对隐喻。有一两处(就目力所及),程巍老师的翻译有问题,应该看一看英文版。

  • 3 das Rätsel 2015-10-13 17:00:11

    文人安身立命,无非才、学、识三个字,才是天生的,怎么教也教不出来的。学是后天努力的,只消勤奋一点就行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唯有识,是最为要紧的。做文学研究也罢,做其他思想学问也罢,没有见识,就等于白做了。”

  • 2 vritti 2007-09-14 15:26:34

    左派文人对艺术的独到见地,在敏锐的嗅觉中激进。

  • 2 赫恩曼尼 2012-07-11 21:18:04

    天才级的女人,智慧让人望尘莫及。不仅有一个叛逆的头脑,还有清晰的逻辑推演和如此准确的论证方式。

  • 1 dustette 2005-08-27 15:49:26

    批评文集 大2

  • 2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4-06-24 23:38:54

    新感受。今天看阿铎的残酷戏剧理论,桑塔格说:“欧美近代所有严肃剧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阿铎之前”和“阿铎之后”。”

  • 2 离净语 2015-12-16 15:24:23

    毫无疑问桑塔格是站在后现代的早期的,看到了其朝气蓬勃的新力量而没有体验到它的种种frustration。在今天的我看来是幸运的

  • 1 宋阿慕 2008-05-30 11:27:00

    这本书其实不怎么样。

  • 1 胡如隐 2017-11-15 05:12:32

    “阐释是智力对艺术的报复。” 首篇最佳,文学评论其次。就像她自己所说,“对趣味的种种评判或许已经流行,但据以作出这些评判的价值却并没有流行开来。”或许终究也不需要流行开来。

  • 0 隐德来希 2011-11-03 20:47:56

    上次读到黑塞那篇《关于卡夫卡的阐释》,有趣的是桑塔格这篇《反对阐释》也特别详举了卡夫卡的例子,观点和黑塞相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