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的书评 (137)

落花如斩首 2007-07-11 16:55:04

五种人不能读《格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漆按:偶在豆瓣里看见这本书,想起当年此流行时写过一篇书评,翻出来贴在这里,也算是一个交待。 五 种 人 不 宜 读 《格 调》 文/漆园子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做上等人的愿望,而《格调》这本书仿佛可以让你依样画胡芦。此...  (展开)
不吭声 2008-07-08 15:26:15

我的豪奢精品贵族生活

我一向挑剔,所以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都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奢侈消费观。无论买什么,如果不是全球知名品牌,我都是不屑一顾的。最近觉得,我的精神生活已经富得和红心鸭蛋一样要流油了,而物质生活似乎还没有并驾齐驱,有必要改善一下了,不是...  (展开)
修复的薄码.AVI 2009-01-18 19:40:51

我牛叉用得着你表扬么?

2009-01-18 19:25:45 三六九等啊三六九等,是谁发明了这个词儿? 《格调》也给美国人民细细分成了9等。 其实具体分析时还差不多是按高中低三级来说。 按书中的说法: 高层空虚,充裕的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所以愚蠢又冷漠。 中层惶恐,不上不下的,又怕掉到底层,又拼命伪...  (展开)
大狗熊 2009-02-19 10:22:25

实用的“大狗熊版”《格调》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这是读了两遍保罗·福塞尔《格调》这本大牛书后的笔记,真正想了解这本书内容的朋友,请还是踏踏实实地看一遍书,如果没看过原作,光看这个笔记,意义不大。 2. 全文摘抄了书中关于“另类”的诠释,这段很精彩,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没有读过原作,可以先看看这段文字。 ...  (展开)
whig 2014-03-25 13:37:07

辉格:身份焦虑也是繁荣的动力

身份焦虑也是繁荣的动力 辉格 2013年12月28日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4889.html 我从未料到会有这样一本书,它谈论的是美国社会,其中观点却更适用于当前中国社会,但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出版于1983年的《格调》(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  (展开)
萝丝子 2011-02-18 13:53:06

中国,没有贵族

我很怀疑经历了六六年到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中国是否还存在真正的贵族。是的,有些人是有钱,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太多,在英国时,逛打折奢侈品店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中国人。记得有次Burbbery打折,去逛了一下,满眼尽是中国人,好多人都是提着七八个包...  (展开)
momo 2006-04-29 20:24:03

看不见的阶级

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无处不在。 因此,按照书名,我们将要讨论的是“Class”,那个我们以为蒙住眼睛就不存在的东西。这个话题着实的令人不快,诚如作者所说,每当有类似的讨论,人们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干脆愤怒的拂袖而去,如同斯芬克斯的谜语,猜测错误的代价是被一口吞...  (展开)
曾静master 2011-10-29 17:15:36

世间再无周公子

第一次知道《格调》这本书起源于天涯论坛,北纬周公子大战易烨卿。一位上海的白领MM在网上发帖炫富,并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贬低底层的人。此时,一位上流阶层的周公子出现了,提出“富人不会看不起穷人,我们唯一瞧不起的是易小姐这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等观点。然后两人从房子...  (展开)
法兰 2006-05-14 12:50:04

看这本书的必要性

1、有助于你在论坛上利用更多细节装贵族--这样就不会犯易烨卿那种拿穿宝姿当做有身份和有钱的标识的错误; 2、别人都看了你没看就把装有格调者的机会送给了别人; 3、只有看了它你才能更深入更准确地BS那些看了这本书在你面前显摆自己有格调的家伙; 4、可以鼓励你力争上游...  (展开)
El mar 2019-10-28 15:09:07

某种隐形枷锁

罗兰巴特谈过他的理想生活:“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闲暇。读书,和朋友们交往,喝酒,听音乐,旅行等等。” 难不难,作为一个认真做事,持续学习且不算太笨的人,维持这样的生活不算难的。 难的部分在于,避开消费主义、阶级困境和自己加诸在自己身...  (展开)
不howa 2009-06-19 13:01:08

拨乱反正,格调只是一个陷阱

(一)拨乱反正--回归社会学 社会学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大多参考三个指标:社会财富(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声望,这个就是社会经济地位(SES)。 社会学上关于社会等级的讨论首先可以回溯卡尔马克思,在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下,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1、阶级...  (展开)
Long 2015-02-22 21:15:23

你嘴巴这么毒,你家里人知道吗?

America before 1983 1. 实际上,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人们恰恰暴露了对社会等级的敏感:越是感到烦恼和愤怒,越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严酷。 如果谁容易变得非常焦虑,这种倾向暗示你是一名中产阶级,你非常担心自己会下滑一个或两个等级梯级。 另一方面,上层阶级热衷于谈论这...  (展开)
2011-05-25 14:37:15

读书也分等级么?

实在是没法看完这本书,无聊兼无趣,莫非读书也要分等级? 有时候买书看好像是为了迎合自己的某些阴暗心理,结果按照通常的阅读习惯,搁置一段时间后,这样的书通常就被弃之于书柜的某个更阴暗的角落,不见天日。某日整理书架再找出来看,依然无法将阅读继续进行,从此它就会永...  (展开)
琉璃 2015-09-05 22:22:49

从来没有“人人生而平等”

书名叫《格调》真是一个虚伪的敷衍,难道它不该直接叫《等级》?整本书从各种细节开始拆分,教你怎么定义自己的等级,看清自己,看清怎么向上爬。 然而,似乎每个等级在作者眼里都是充满嫌弃。上层阶级贪图安逸;中上阶层无聊无趣;中产阶级自卑虚伪;上层贫民充满焦虑;中层...  (展开)
艾李 2013-07-03 11:12:08

五说《格调》

一说结构。《格调》是一部放大了的说明文,条缕清晰。开篇定性:“敏感话题”——>进入细分:“解剖等级”,并依次从外貌、住房、消费、娱乐、摆设、智力生活、语言等方面举例说明;——>探讨阶层流动性:“升与降:贫民化趋势”——>亮点章节:“冲破常规的另类人”;——...  (展开)
以太 2012-05-11 14:40:48

尴尬的格调

即使是自由社会,也难免说不存在等级。等级之间有流动,但这种流动并不是流畅而没有阻碍的。我的理解就是人是生活在圈子里的。人总是喜欢和自己有相同背景,相同话题,相同趣味的人相处,因为相处起来比较舒服。所以在进入一个新圈子的时候,难免就会有与之前生活方式相悖的地...  (展开)
pendingmonster 2011-08-31 21:59:25

class

看不见的顶层-----一个看不见的阶级,他们的钱来源于继承遗产,他们曾经喜欢炫耀和挥霍,后来,他们在媒体,大众的嫉恨,慈善机构募捐者的追逐下销声匿迹了 “那些身着三件套笔挺西装的行乞者总是成群结伙不屈不挠地打搅着这些有钱人” 上层--------一个既富有又看得见的阶级...  (展开)
裳息 2011-03-17 01:31:18

励志与反思并存 情感与理智并列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六合上高中,一个欠发达地区,孩子们只想考上大学,走向更为成功的世界。没有人对这本将一个人从骨子里下定论的书看得多么重要,然而那时它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记得第一次开始在所有人的笑话中仔细揣摩西服的所有细节,在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中尽力按照...  (展开)
JoAnn 2010-02-23 19:14:30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先题外话一把,这本书在我读大学时购得,至到十年后的今天,我才将其完整读完,由此可见我当时有多么地不读书。十年之后,当我已可以不读翻译书籍时,我还是将之读了下来,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么的不同寻常,而是念旧并以此感慨我荒废了的四年大学生活。 言归正传,如果用这本...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37条)

订阅格调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