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生的苦恼》的原文摘录

  • 意志的外在现象越是趋于完美,其表现出的痛苦就日益显著。智慧愈发达,痛苦的程度就愈高,彼此之间成正比例。一个人越具超凡的智慧,越有清晰的认知,他就越痛苦。天オ者,最痛苦之人也 一切生命的本质皆与痛苦结下不解之。 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产生矛盾,也即在于痛苦。因而,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相反,假若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满足,即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随着他欲求的对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乘机而入。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为他难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逡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而实际上,痛苦和无聊,乃人生终究至极的要素。当人们把痛苦和磨难都归之于地狱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无聊了。 (查看原文)
    Hannah 4赞 2021-04-08 19:21:56
    —— 引自第8页
  • 爱情的主要目的,不是爱的交流,而是相互占有,即肉体的享乐。纯洁的爱若脱离肉体的爱,是无法维持和保存的。落到这般境地,人多半是以自杀了却一生。 (查看原文)
    newbee小坦克 3赞 2012-12-21 19:18:09
    —— 引自第45页
  • 人世的痛苦,其摄人心魂之深远非单薄的语言可以形容。另外,人的心理有种自然的倾向,快乐的体验,一旦时光境迁,则完全抛之脑后;而对痛苦的回忆,却常常刻骨铭心,鲜少磨灭。 对于痛苦和不幸的遭遇,一个百试不爽的安慰方法,便是向周围寻找比我们更加不幸之人,以求心理平衡。 (查看原文)
    root 2赞 2013-06-06 23:39:43
    —— 引自第17页
  • 假如你才智平庸,谦虚就是真诚;然而,假如你天赋异禀,谦虚就是虚伪 (查看原文)
    Vicstar 1赞 2012-10-22 23:45:32
    —— 引自第38页
  • 人生必定是某种形态的错误:人是由那些很难满足的需要构成的东西。而他的满足所达到的,不过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也又会陷入无聊。无聊直截了当地证明了生存本身的毫无价值,因为,无聊不过是对生存之空洞无物的真切感受罢了。假如我们所有本性和生存都投入其中的生活本身所具有的真实的内容和肯定的价值,那么,就绝不会存在无聊这种东西了:生存本身就足以满足我们,使我们乐于知足。而实际上,我们在生存中,除了奋力追求某种东西外,便毫无乐趣——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都是这样。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距离遥远和困难重重,我们愿望目标,总以为这些目标会满足我们。或者在第二种情况下,当沉醉于纯粹的理智活动时,在这种活动中,我们由于远离实际生活而可以在远距离看待实际生活,就像观众在看一场戏一样。就连感官的快乐也包含在不断的努力追求中一旦目标达到,快乐旋即消逝。一旦我们脱离诸如此类的追逐而返回生存本身时,我们立即会被生存本身的毫无价值和空幻虚无所压倒;而这种感受,就叫无聊。 (查看原文)
    林木暮 2012-12-16 15:56:05
    —— 引自第18页
  • 就本性上看,男人的爱情易于改变,而女性则倾向于从一而终。男人在获得爱情满足后,便精神萎靡不振,同时,总觉得妻子是别人的好,觉得其他女人比妻子更富魅力。简而言之,男人渴望的是见异思迁。而女人若得爱情满足,则情感日笃,这实质上是自然本身的目的使然。 (查看原文)
    newbee小坦克 1回复 1赞 2012-12-21 19:20:00
    —— 引自第46页
  • 你是否有罪?我不想去探寻,也毫无所觉。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只知道:爱你。 -------------- 恋爱时,对恋人冷淡,甚至以使对方痛苦为了,我们把它称为“残忍”,实在并不过分。 (查看原文)
    newbee小坦克 1赞 2012-12-21 20:24:50
    —— 引自第61页
  • 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与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长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贫乏和无聊——减少到最低限度。 人既然存在,他就不得不存在。既然活着,他就不得不活着。不是因欲望的不能满足而痛苦,就是因欲望的满足而无聊,人的一生就这样摆过来摆过去,直到跨过那道遗忘之桥。 一切生命,在其本质上皆为痛苦。 (查看原文)
    root 1赞 2013-06-06 23:25:57
    —— 引自第13页
  • 总之,我们通常最关切的东西实质上是幸福的否定方面,对于其积极和肯定方面,却既无感知也不愿多加留意。 世上最荒诞的事情,莫过于把痛苦解释成某种否定的东西,而把幸福称之为肯定的存在。 (查看原文)
    root 1赞 2013-06-06 23:36:04
    —— 引自第16页
  • 精神上的痛苦以知识为先知条件,精神痛苦的程度随知识程度的提高而加剧。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遐思未来的人生。当我们不知道实际将要发生的究竟是什么时,我们是幸福的。然而成人似乎可以预见到。 (查看原文)
    root 1赞 2013-06-06 23:46:27
    —— 引自第19页
  • 人类天性中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哭。哭与笑一样,都是人之为人且区别于禽兽的表情。哭并不仅仅是痛苦的表达,因为,有时即使无甚痛苦,人们也会失声痛哭。我认为,人之所以哭,并不是由于直接感受到了痛苦,而通常是由于在反省中重新体验到痛苦便放声大哭。哭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同情或者说,是回到最初的同情。所以,哭是以爱的力量、同情的力量和想象的力量为前提的。 (查看原文)
    Oceania大洋洲 1赞 2020-08-19 13:09:42
    —— 引自第13页
  • 当我们少打自身的如意算盘之后,为自己利益的那种烦恼不堪的操心盘算就在根本上被扼制了。因此,人们遂可以心绪宁静、怡然自得,而这一切,都是善良的居心和问心无愧的良心所致。尤其是在人们做了一件善事后,这种心境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这件善行往往证明了我们为何有这种心境。而利己主义者总觉得自己四面受敌、子然孤立,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一人的安乐舒适上。行善的人却生活在一个充满善良友爱的大世界中,他觉得这个世界中每一种安乐舒适的事情都是他自己的安乐舒适。因此,即便觉得人类的命运从总体上看并不使他乐观和愉快,但是,当他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一切事件中都蕴藏着他自身的本性后,他在心绪上总能够泰然处之,甚至乐天知足。 (查看原文)
    Oceania大洋洲 1赞 2020-08-19 13:09:42
    —— 引自第13页
  • 任何一个摆脱了幻想的年轻人,只要他时时刻刻关注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并且在生活的现在和历史中,以及最后在伟大诗人的作品中认真观察生活的话,那么他的判断力就不会被任何根深蒂固的偏见所限制。 (查看原文)
    Oceania大洋洲 1赞 2020-08-19 13:09:42
    —— 引自第11页
  • 人生就像一些低劣的商品,总在外表包上一点光彩一点的东西。举凡痛苦,总想掩饰;反之,凡是出风头的、光彩的事,都要拿出来张扬一番。人们越是内心不踏实,就越想在别人眼中被看作很充实。人们已愚不可及之极,每每把他人对己之见奉为圭臬,并把这视作鹄的而拼命追逐。实质上,在所有文字中,虚荣的本意原不过是空洞与无聊。 (查看原文)
    Oceania大洋洲 1赞 2020-08-19 13:09:42
    —— 引自第12页
  • 自私的心肠总使我们时时关注我们自己这一个别现象,而我们的认识在此时向我们提醒的也是仅仅是各种对这个个别现象的威胁,所以,自私的人,情绪总是诚惶诚恐、忧心忡忡了。相反,若认识到,一切造物在其本性上都同我们一样,那么,我们所关注的东西便遍及四野,我们的心胸不免豁然开朗。 (查看原文)
    Oceania大洋洲 1赞 2020-08-19 13:09:42
    —— 引自第13页
  • 人生必定是某种形式的错误:人是由那些很难满足的需要成的东西。而他的满足所达到的,不过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也又会陷入无聊。无聊直截了当地证明了生存本身的毫无价值,因为,无聊不过是对生存之空洞无物的真切感受罢了。加入我们所有本性和生存都入其中的生活本身所具有真实的内容和肯定的价值,那么久绝会不会存在无聊这种东西了。生存本身就足以满足我们,使我们乐于知足。 (查看原文)
    南舟 2011-02-10 19:11:44
    —— 引自第18页
  • 我们人生的全部时刻中属于现在的时辰,仅仅是一短暂的时刻。然后它就永远的过去了。 我们生存的基础,除了建立在现在之上,别无其他东西可资依靠。因此,现在的形式,就是那永不暂息的运动,不可能存在着那个我们奋力追寻以待喘息的休止。 (查看原文)
    南舟 2011-02-10 19:26:04
    —— 引自第16页
  • 假使每一欲望在他们产生之初就被满足,那么,人们又怎样充实他们的生活,打发他们的时间呢? 人既然存在,他就不得不存在。既然活着,他就不得不活着。既然这样,人生也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 (查看原文)
    我叫史努比 2011-05-25 12:34:12
    —— 引自第4页
  • 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每个人只要闭目静思,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的受着意志的支配与奴役,无时无刻不在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洞存在,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1-09-18 14:14:17
    —— 引自第1页
  • 事物内在那种永不停息的追求,同我们自己通过清醒,明晰的意识而在我们身上揭示出来的叫做意义的东西,实质是一码子事。我们还把意志在追求其现实目标时所遇到的障碍或意志受阻定义为痛苦。反之,意志若达到它的目标,则称之为满足,安适,幸福。我们可以把这些称呼运用于那些无意识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虽然程度较弱,但本质一样。我们看到的在这些领域所表露的现象,也无不沉浸在经久不息的痛苦之中,而并没有持之以恒的幸福。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1-09-18 14:56:23
    —— 引自第7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