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原文摘录

  • 照相机充当了特蕾莎的机械眼,用来观察托马斯的情妇,同时又成了面纱,遮着特蕾莎的脸。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也许现在更容易理解萨比娜与弗兰茨之间相隔的鸿沟了:他热切地聆听她讲述自己的人生,她也怀着同样的热望听他倾诉。他们完全明白彼此所说的话语在逻辑上的意思,却听不到话语间流淌着的那条语义之河的低声密语。 这就是为什么当萨比娜在弗兰茨面前戴上那圆顶礼帽时他会感到困窘,就像有人用一种听不懂的语言对他说了什么。他不觉得这一举动淫荡或是伤感,这只不过是个看不明白的动作,没有意义,令他不知所措。 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像托马斯和萨比娜便交换产生了圆顶礼帽这一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身为女人,并不是萨比娜选择的生存境界。既然不是选择的结果,便算不上功绩也算不上失败。面对一种强加给我们的状态,萨比娜想,就必须找到一种相适应的态度。在她看来,对生来是女人这一事实进行反抗,与以之为荣耀一样,是荒唐的。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他爱母亲,从童年一直到将她送入墓地的那一刻,并且仍在回忆里爱着她。因此他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忠诚是第一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我们已知道答案:当初背叛父亲,她脚下展开的人生就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既像一桩罪恶又似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她不愿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决不!她决不愿一辈子跟同一些人为伍,重复着相同的话,死守着同一个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她反而为自己的不公正而兴奋。过分的激烈并没有让她不舒服。相反,萨比娜觉得自己刚刚获得了一场胜利,仿佛某个看不见的人在为她鼓掌叫好。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他告诉萨比娜:“有一天,一位哲学家写信给我,说我所讲的一切,不过是诡辩,无从论证,并且说我是‘似是而非的苏格拉底’。我觉得受到奇耻大辱,气呼呼地回击了他。想想吧,这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就是我经历过的最严重的冲突!这事,就是我人生能遭遇的戏剧之顶峰!而我们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你走入我的生活,就像格列佛到了小人国。”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这一夜,她以胜过往日的激情与他做爱,因为想到是最后一次而万分激动。她与他缠绵着,而心早已到了遥远的别处。她再度听见远方吹响叛逆的金号角,清楚自己无力抗拒那号声的召唤。她眼前仿佛展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自由天地,那天地之广大令她兴奋。她疯狂而粗野地与弗兰茨做爱,好像从未曾有过那样。 弗兰茨在她身上唏嘘,他肯定明白了一切:晚餐时,萨比娜默不作声,也没跟他说对他的决定是怎么想的。可是现在,她回应了他。她在向他显示她的欢悦、激情、允诺和他共度一生的渴望。 他感觉自己像是骑士,驰骋在一片极其美妙的空白里,没有配偶,没有子女,没有家庭,被赫拉克勒斯巨人之帚清扫一空的绝对空白,他将以爱情来把它填满。 他们彼此以对方为坐骑,奔向他们所向往的远方。他们都沉醉在令自己获得解放的背叛之中,弗兰茨骑着萨比娜背叛了他的妻子,而萨比娜骑着弗兰茨背叛了弗兰茨。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此时,他猛然惊诧地发现其实自己并非不幸。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像他所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的生命当中留下的那道灿烂而神奇的印迹,无人可以夺走。何况在从他的世界里消失之前,她已将赫拉克勒斯巨人之帚交到他手中,而他也已用之将一切厌恶的东西通通从自己的生活中清扫了出去。这不期的幸福,这美好的生活,这由新生和自由带来的欢乐,是她给他留下的礼物。 而且,他一向偏爱虚幻胜于现实。如同他喜欢身处游行队伍之中(我已经说过,那些游行不过是一场戏、一个梦),而不爱站在讲台后给学生授课。因此,比起同萨比娜周游世界,比起战战兢兢一步步索求她的爱情,与幻化为无形女神的她相守更加幸福。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在日内瓦生活四年之后,萨比娜移居到了巴黎,仍然无法从忧伤之中振作起来。假如有人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也无言以对。 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背负着重担,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因为她想离开她。在那之后,他有没有再追她?有没有试图报复?没有。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直至此时,背叛的时刻都令她激动不已,使她一想到眼前铺展一条崭新的道路,又是一次叛逆的冒险,便满心欢喜。可一旦旅程结束,又会怎样?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 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虚空。这虚空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极?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她来到了老城广场,广场上矗立着朴素庄严的泰恩大教堂,还有排列成不规则四边形的巴洛克式房屋。十四世纪的老市政厅,以前完全占据广场的一方,但在二十七年前成了一片废墟。华沙、德累斯顿、科隆、布达佩斯以及柏林,均在上一次战争中惨遭破坏,但这些城市的居民不忘重建家园,无比用心地恢复古老城区的面貌。这些城市让布拉格人患上了自卑情结。在布拉格,那场战争摧毁的惟一一座古老建筑物,就是老市政厅。布拉格人决定永远保留其残垣断壁,怕万一有个波兰人或德国人前来指责他们所受的苦难不多。在这堆用作战争永恒罪证的显赫的瓦砾前,立着一座铁管搭成的检阅台,供共产党在过去或将来指挥布拉格人民大游行。 特蕾莎望着成为废墟的市政厅,这番景象突然让她想起她母亲:这岂不是一种反常的需要——要展示毁灭,夸耀丑陋,标举悲惨,露出断臂的残痕,强迫全世界都来观看。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她抱紧树干,哭的浑身颤抖,仿佛这不是一棵树,而是她已经过世的父亲,她未曾谋面的祖父,她的曾祖父,她的高祖父,一位从远古的时间深处走来的无比老的老人,在粗糙的树皮中深出脸来让她紧贴着。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他解开她上衣的一颗纽扣,等着她自己解下去。面对这番期待,他没有顺从。她把自己的身体赶得远远的,她不想为它负一点责任。她既不脱衣服,也不反抗。她的灵魂想以此表明,在根本不赞成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同时,她选择保持中立。 他脱去她的衣服,在这个过程中,她几乎是木然的。他亲她,她的嘴唇没有回应。接着,她突然发现,她的下身已经湿润,她感到吃惊。 她觉得,正是因为她不愿意,她才越加兴奋。她的灵魂已经暗暗同意正在进行着的一切,不过她也知道,要延长这种强烈的兴奋,她即使同意也要保持沉默。如果她高声表示认可,如果她同意心甘情愿地参加这场爱之戏,兴奋将会消失。因为刺激灵魂的,正是身体对她意愿的不由自主的叛逆,正是其对这一叛逆的参与。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特蕾莎知道,爱情诞生的时刻就像这样:女人无法抗拒呼唤她受了惊吓的灵魂的声音,男人无法抗拒灵魂专注于他声音的女人。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着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便不复存在。但是特蕾莎看不到她面前的这条线。惟有回顾过去,才能带给她一丝安慰。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托马斯明白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有人都对他微笑,所有人都希望他写反悔声明,而他一旦写了,就会让所有人都乐意!第一种人高兴,是因为一旦懦弱成风,他们曾经有过的行为便再也普通不过,因此也就给他们挽回了名誉。第二种人则把自己的荣耀看作一种特权,决不愿放弃。为此,他们对懦弱者心存一份喜爱,要是没有这些懦弱者,他们的勇敢将会立即变成一种徒劳之举,谁也不欣赏。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做的是自己完全不在乎的事,真美。从事的不是内心的“esmuss sein”逼着去做的职业,一下班,就可以把工作丢在脑后,托马斯终于体会到了这些人的幸福(而从前他总是对他们心存怜悯)。在这之前,他还从来没有感受过不在乎带来的快乐。以往每当手术没有如他所愿,出了问题,他就会绝望,会睡不着觉,甚至对女人提不起兴致。职业的“esmuss sein”就像吸血鬼一样吸他的血。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我再次看到他出现在小说开端的形象。他站在窗边,看着院子对面楼房的墙。 他就产生于这一形象。就像我曾说过的,小说人物不像生物那样诞生自母体,而是产生于一种情境,一个语句,一个隐喻。隐喻中包含了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人生的基本可能性,在作家的想象中,它只是还未被发现,或人们还未论及它的实质。 然而,是否可以断言一个作家只能谈论他自己? 无能为力地朝院子里张望,怎么也无法做出决定;在爱的激奋时刻听到自己的肚子一个劲地咕咕作响;背叛,且不知该如何在那条美丽的背叛之路上止步;在伟大的进军行列中举起拳头;在警察藏匿的麦克风前卖弄自己的幽默感等等。我知道这一切的情形,自己也都经历过。然而,小说人物并非产生于我的履历表中的任何一种情景。我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我自己未曾实现的可能性。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这两个旧同事之间的谈话变得无法进行下去,即使这两个人,尤其是托马斯,对此感到很懊恼。他并没有因为他的同事们忘记了他而心存怨恨。他原本很想马上向这位年轻的医生解释清楚。他想对他说:“不要一副尴尬的样子。你们没有设法和我联系,这很正常,完全在理!不要把这放在心上!我很高兴见到你!”但即使是这些话,他也不敢说出来,因为到此为止,他说的话没有一句反映了他本来的意思,如果他说出来了,他的老同事也可能怀疑这句原本真诚的话后面隐藏着讥讽。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他想起了柏拉图《会饮篇》中那个著名传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你在看什么?”她问。 他知道不应该把她惊醒,而应该引她继续睡。他试图跟她说一些中听的话,以使她脑子里闪现出新的梦境。 “我在看星星。”他说。 “别骗人,你没在看星星,你在看地下。” “因为我们在飞机上,星星在我们下面。” (查看原文)
    欧买伽 1赞 2014-04-25 17:47:11
    —— 引自章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