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大乘佛学》为世所公认的世界佛学名著,原书名为《佛教的涅槃概念》,与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小乘佛学》同为姊妹篇。作者依据《中论》,剖析佛教涅檠观念的发展历史。对照批判了小乘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和大乘瑜伽行派的不同实在观,揭示了涅槃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中的深厚根源,深入地阐明了佛教解脱论所依据的世法与出世法等同一如、烦恼与菩提无二无别的本体论原理。《大乘佛学》尤为适用有西学基础而不谙佛学术语的读者。
> 全部原文摘录
小乘章节混乱无力,大概本因反驳普善涅槃虚无论而起,不太想写,大乘章节据月称《中观注》,撇开唯识两相,神秘直观章背后为伯格森,佛体章背后为斯宾诺莎,空后为黑格尔,如此茎块明析,不可尽信
《大乘佛学》为世所公认的世界佛学名著,原书名为《佛教的涅槃概念》,与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小乘佛学》同为姊妹篇。作者还有一本《佛教逻辑》,是因明学的名著。
流畅而精准,平静而雄浑。1942年之前便有如此佳作,如今仍有各路上师笨蛋仁波切忽悠,人类真是失望。四海之内佛教者众,佛学者稀,佛行者珍。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22日捐赠
恨舍氏写得太少
翻了翻,没太在意不同流派的关系,就入门容易程度而言,不如小乘那本,可能也是因为小乘的概念更单纯,所以还得参考别的书。但也还是有好的地方
本书原名“佛教的涅槃概念”,应与《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汉译本《小乘佛学》)一并阅读。舍尔巴茨基精通梵、藏等语,又熟稔西方哲学,故既可精准领会佛学关键义理,又能将其表述为明晰通达的现代学术语言。掌握佛教哲学,必先理解古印度佛学思想发展脉络,如“涅槃”概念,很难以“不生不灭”简单概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各自的具体意义:数论师(二元论:自性与神我),说一切有部(实在论:物质化的寂灭),经量部(... 本书原名“佛教的涅槃概念”,应与《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汉译本《小乘佛学》)一并阅读。舍尔巴茨基精通梵、藏等语,又熟稔西方哲学,故既可精准领会佛学关键义理,又能将其表述为明晰通达的现代学术语言。掌握佛教哲学,必先理解古印度佛学思想发展脉络,如“涅槃”概念,很难以“不生不灭”简单概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各自的具体意义:数论师(二元论:自性与神我),说一切有部(实在论:物质化的寂灭),经量部(否定物质化涅槃,承认法身,逐步精神化),大乘瑜伽行派(观念论:以阿赖耶识、转识成智为核心),大乘中观派(辩证法:以空观、缘起性空为核心)。 本书的注释、附录颇为用心,可资参考。 (展开)
辨义不明,隔水窥人。
汉印佛教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对以龙树无著为首的六大庄严的态度不同。 六大庄严代表了佛教的哲学理论。 汉传佛教重视佛经,其内容偏重是宗教上的,信仰上的。
法宗中观 简明扼要 严如密石
> 更多短评 70 条
> 更多书评 2篇
> 66人在读
> 278人读过
> 1578人想读
订阅关于大乘佛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尒 2018-03-13 22:59:45
小乘章节混乱无力,大概本因反驳普善涅槃虚无论而起,不太想写,大乘章节据月称《中观注》,撇开唯识两相,神秘直观章背后为伯格森,佛体章背后为斯宾诺莎,空后为黑格尔,如此茎块明析,不可尽信
3 有用 过客 2013-03-25 12:36:30
《大乘佛学》为世所公认的世界佛学名著,原书名为《佛教的涅槃概念》,与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小乘佛学》同为姊妹篇。作者还有一本《佛教逻辑》,是因明学的名著。
15 有用 晚晴先生夏雨庭 2013-12-19 00:49:42
流畅而精准,平静而雄浑。1942年之前便有如此佳作,如今仍有各路上师笨蛋仁波切忽悠,人类真是失望。四海之内佛教者众,佛学者稀,佛行者珍。
0 有用 龙泉寺图书馆 2010-06-22 08:47:15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22日捐赠
0 有用 丁陌上 2010-03-31 12:16:58
恨舍氏写得太少
0 有用 Flânceur 2024-10-26 05:19:31 河北
翻了翻,没太在意不同流派的关系,就入门容易程度而言,不如小乘那本,可能也是因为小乘的概念更单纯,所以还得参考别的书。但也还是有好的地方
0 有用 孔默 2024-09-23 20:52:00 湖北
本书原名“佛教的涅槃概念”,应与《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汉译本《小乘佛学》)一并阅读。舍尔巴茨基精通梵、藏等语,又熟稔西方哲学,故既可精准领会佛学关键义理,又能将其表述为明晰通达的现代学术语言。掌握佛教哲学,必先理解古印度佛学思想发展脉络,如“涅槃”概念,很难以“不生不灭”简单概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各自的具体意义:数论师(二元论:自性与神我),说一切有部(实在论:物质化的寂灭),经量部(... 本书原名“佛教的涅槃概念”,应与《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汉译本《小乘佛学》)一并阅读。舍尔巴茨基精通梵、藏等语,又熟稔西方哲学,故既可精准领会佛学关键义理,又能将其表述为明晰通达的现代学术语言。掌握佛教哲学,必先理解古印度佛学思想发展脉络,如“涅槃”概念,很难以“不生不灭”简单概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各自的具体意义:数论师(二元论:自性与神我),说一切有部(实在论:物质化的寂灭),经量部(否定物质化涅槃,承认法身,逐步精神化),大乘瑜伽行派(观念论:以阿赖耶识、转识成智为核心),大乘中观派(辩证法:以空观、缘起性空为核心)。 本书的注释、附录颇为用心,可资参考。 (展开)
0 有用 sky liu 2024-06-10 01:51:01 江苏
辨义不明,隔水窥人。
0 有用 招财猫 2024-05-30 17:34:52 黑龙江
汉印佛教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对以龙树无著为首的六大庄严的态度不同。 六大庄严代表了佛教的哲学理论。 汉传佛教重视佛经,其内容偏重是宗教上的,信仰上的。
0 有用 Rapheal 2024-04-25 21:04:08 上海
法宗中观 简明扼要 严如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