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 短评

热门
  • 16 南池子 2011-12-25 13:26:55

    这本书的不好读恐怕不是语言上的,而是作者的知识量和视野所致。本身的表述也不是很好理解,需要知识涵盖面挺大,这个译本恐怕也有一些责任。文化行为是一个文本,学者的工作就是去“译介”它,以多层面的形式而不是简单的解释,应与普里查德的《努尔人》、利奇的Rethinking Anthropology对读,形成连贯的仪式-文化观、地方性知识研究脉络。

  • 7 yak 2012-04-24 07:43:10

    实在读不下去了……译者自己写的两篇导读还不错,后面的正文实在是看不下去。比《文化的解释》涉及范围更宽、讨论更深一些,但把阐释放到了太高了位置上,而且主题太发散,难道NB人年纪大了终究会陷入崇拜自己的地步么?或者仅仅因为恐惧而在捍卫自我呢?

  • 7 缪缪未央 2012-01-15 19:45:34

    这个讲法律那章让我想到费老的《乡土中国》

  • 7 全都是风 2014-11-27 13:26:13

    勒古恩的获奖再次说明了,今后一个好的科幻小说家也应该是个人类学家。比如思考一下我们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完全就是个科幻的题目。换句话说,黄金时代的幻想向外,新世纪的幻想向内。然后人类就越来越蜷缩自我,最后以子宫中的姿势死去。#午睡时间脑洞大开#

  • 2 陈家乐 2022-06-25 15:41:56

    这本书比较吸引我的部分在于常识那部分。通过比较,在地观念被相对化:原始思维和科学主义思维体系中的常识抵牾,现代人以概率论等等“科学研究发现”为生活指南,土著用巫术、魔法、仪式、民族生物学解决异常,是反专家的民间智慧。阐释人类学的主张在于,文化(连同常识系统)这种文本与在地性紧密联系,阐释是解释的三次方,人类学的工作是翻译文本。换个角度看,其实书中的土著也是我们,我们掌握着地方性知识的仓库,即使是面对全球化同质力量的改变,专家知识也需要普通人的智慧才能实现。

  • 1 辄馨 2008-08-23 21:54:31

    王海龙的人类学评价不高

  • 2 Flamme 2010-03-20 14:50:03

    翻译得不好~~

  • 2 随爷 2012-10-18 22:39:54

    翻译一般般。。。

  • 1 特洛布里恩岛民 2013-04-03 12:31:40

    隐喻之王,加上这种翻译,what the fucking am i reading!!中的战斗机!时时有跳进去把曲里拐弯的东西全部捋直的冲动,他一定是故意的,读到内伤……

  • 1 马庄 2021-05-12 13:52:41

    这个翻译,还不如机器,或者我直接读原文了。

  • 0 poiuny 2013-09-08 21:33:38

    这是Geertz有关人类学、阐释人类学方面的论文合集。看懂的都是句子和段落还有geertz的偶尔冒出来的风趣之语,不过我觉得还有好多更深层次哲学性的东西我没有把握住。||第一次读又是在印尼,2013.3

  • 0 [已注销] 2014-10-07 20:43:00

    嚯~终于读完了~

  • 0 MrVeritas 2011-11-01 17:35:07

    能不能不要这么晦涩呢。

  • 0 silentdog 2011-12-23 16:35:24

    参阅 没有读完

  • 0 Doris 2013-04-16 19:59:03

    太難度了,太恐怖了,當時怎麼啃下來的

  • 0 寒水之濱 2014-02-13 09:41:33

    读的是台版的。

  • 0 蠟筆小希 2012-02-17 09:08:49

    快速读过。(2012-02-17)

  • 0 Fire 2009-05-27 23:09:09

    翻译得不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