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短评

热门 最新
  • 147 Steed 2011-10-29 07:56:25

    读竖排繁体时总想把自己打回重造。。。

  • 111 隐璞 2016-02-12 22:39:00

    仅四五天时间,看完了《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后人口中的盛世自始至终贯穿着内忧外患,内部政权极其不稳定,政权更迭之际常有革命政变或矫诏篡权,归因于前期关陇门阀与寒门子弟之争、后期牛李党争及阉寺祸乱,外部有吐蕃、回纥、突厥、南诏、高丽等夷狄轮番侵扰。盛世至极也不过如此,其他历代有多惨?

  • 85 神威 2012-11-23 19:39:37

    陈公给我的那种古怪感觉逐渐成型定位,他渊博深邃,自信的近乎自负,有些推论委实感觉有些勉强,但是,伟大的陈公真正的把历史体系化,看出了其中的脉络,渊源与嬗变,读之如饮醇醪,不自觉沉醉,为了陈公,我第一次用kindle啃完了一本繁体竖排书,感觉没那么不能接受,除了不能眉批与笔记

  • 34 黄鹤楼下 2014-08-06 00:47:08

    虽然不是为西域史立论,但其西域史研究处处可观

  • 18 清暉 2016-04-07 14:35:09

    前者以禮制為綱,概述選人,職官,軍制,賦稅諸個方面的源流,並且辨析史料史評。後者先概述文化與民族的問題,再集中分析士族黨爭與新舊士族升降的問題,以外族與中原勢力的此消彼長收束。補一句,廣記裏也有述及經義的文字。順便吐槽一句,別再叨叨主義了,多讀書增長見聞再說吧。

  • 15 三清喵 2018-11-23 22:58:15

    辛神对“集团分析法”的反思,似比仇鹿鸣、范兆飞二位更为深入,或者说批判更激烈,虽然多是承袭乃师黄永年先生的故智。陈先生率先提出“关陇集团”来解释北周、隋唐的政治变迁;其高足万绳楠先生紧随其后,以“汝颍集团”、“谯沛集团”分析曹魏政局;田余庆、王仲荦又私淑寅恪老,分别主张“淮泗集团”与“江东集团”、“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梳理东吴、蜀汉政权;方诗铭(同是陈老高足)还指出汉末西部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合分、东部袁绍与曹操这一集团的内讧左右着天下大势。总之,陈门弟子把“集团分析法”从隋唐推广到秦汉,真的是牛得一批!与之齐名的吕思勉、钱穆二老对陈老部分观点多有批评,可供参考。

  • 8 宇文飞升 2016-05-11 19:44:40

    陈氏所引基本为寻常史料,然常能见人所未见,盖源于其对历史大势之宏观把握与世情人心之细微洞察皆远胜寻常史家,有每每令人击节赞叹者

  • 5 席缪 2012-09-12 23:02:18

    有些史家,因为自身或者时代的原因无法留下一般意义上的辉煌巨著,但历史自身会记录下这一位位在解读它的道路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更何况,本书具有强大魅力,将一个个传统问题用陈寅恪体拼写出来。

  • 3 陈毓秀 2018-05-18 22:54:12

    陈寅恪牛逼!

  • 2 陆秋槎 2010-03-02 16:52:34

    还是值得多花些功夫来研读的。

  • 3 小动物 2012-02-23 16:12:10

    不读考不上历史系~~

  • 5 Tracy 2012-04-29 22:22:47

    看了他的东西,就知道该如何读书

  • 4 惠山老翁 2019-08-28 07:50:03

    尽管“关中本位”的有无仍值得商榷,对李唐的胡族缘起也多闪烁其词,然陈公此书确乎为开数代之规模的典范之作了,往后的隋唐史研究无论如何继长增高,其元命题可谓皆已含括于此书之中。

  • 1 水月神 2014-04-02 14:08:01

    孟老師上課教材。所謂關中本位政策與關隴貴族集團。草草過了一遍,陳老的風格就是史料很多,結論很跳躍。一般人跟不上思路。以後還需再讀。

  • 8 江湖里的一只鱼 2018-02-01 01:32:37

    此书内容涵盖隋唐的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融成一炉,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所用史料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引用之信手拈来,学术造诣自成一家。古文不扎实者,慎读;历史不扎实者,慎读。

  • 1 陰陽魚 2014-06-28 15:08:00

    前几天还和人谈到这本书 大抵中古史中的政治制度 乃儒家政治之大成及谢幕 非自信不已者难述而论之 且言留之其人

  • 2 文冶武 2023-05-15 00:14:15 上海

    陈老一贯的惜字如金,观点短小精悍,用史料诉说真相。《隋唐政治渊源论稿》回答了我自开始琢磨魏晋南北朝历史以来的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北朝后期胡化汉人掌权,去汉化的大趋势下,隋唐是如何建立起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的官僚帝国,原来政治经济(文化)最为落后的西北霸主宇文泰所采用的“关中本位”和“府兵制”还有“周官制”功不可没,迁徙山东望族,文化上承袭一贯有较高儒学修养的河西诸国,在和高齐、萧梁的抗衡中笑到了最后。因为唐朝通史学习不够,《唐代政治史述论》就看的囫囵吞枣一般,不过上篇讲统治阶级升降还是很有意思,由关中本位政策而崛起的关陇集团在玄宗、武则天朝大兴科举而新兴的士大夫阶级冲击下,逐步退出政治舞台。又大量蕃将出任边镇大帅,割据势力也在一天天壮大,最终爆发安史之乱,成为大唐前后期历史的分水岭。

  • 1 无常 2023-11-17 23:52:14 重庆

    陈很有才华,也很有见解,史料选择顾大节而不失严谨,其实他更多受到的是西方实用哲学的影响,扣一星是因为当时他的历史影射立场,用清代唐,这是写给当时那个时代的人的

  • 2 Fal Conde 2023-10-14 22:32:17 上海

    陈寅恪的说法就叫做“各族盛衰之连环性”。他发明这个说法的意思就是说,不能用从汉到唐的王朝政治逻辑去考虑中古时代的历史演变,你要把整个亚洲北部的各个种族和政治势力的连环互动考虑进去。因为隋唐也不是亚洲北部真正的主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它在突厥面前还是处于被动的。而许多历史学家故意地忽略了隋唐中原以外的其他政治势力对中原的重大作用,因此丧失了适当的比例感。所以仅仅把视野放在中原内部,结果对中原本身的政治发展也就不能得出正确和适当的认识了。要理解隋唐,就得理解隋唐的来源,他们毫无疑问是武川节度使的鲜卑人的后裔,直接秉承了五胡十六国以来蛮族南入中原的整个格局。所以中古史的问题,是整个中亚到内亚的历史格局演变的一个被动和附带的结果。他的看法比其他历史学家高人一筹,就是因为他的眼界更广阔一些

  • 2 云吐月 2022-12-31 16:42:11 江西

    补。论述方式一般,但眼光独到,集团分析法对后来史学影响非常大,不过这种方法确实太过大条,就像一把宽齿的梳子,虽然很有秩序,但却遗漏太多历史细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