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书 短评

热门
  • 0 vritti 2006-10-21 00:20:31

    陈平原的趣味,很喜欢。

  • 2 豆友1485565 2013-04-07 01:27:55

    可惜了这么有趣的topic,给三星是客气的。。。

  • 0 陈裸 2008-11-27 15:57:10

    果真是做学问的人……

  • 0 Mnemosyne 2014-12-13 21:08:44

    鬼相都做寻常儿女态,其实正是后人作画时和小说作者的一致。看个《鬼趣图》,稿子还没开头,却翻了许多的“周边”,嘻嘻。

  • 0 Nosferatu 2016-05-07 18:01:00

    大爱古典名著的木刻版画,所以看图就可以了。

  • 0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20-02-20 06:04:16

    按陈老师的自我定位,为一个刊物写这样的专栏是“别有幽怀”的节外生枝,然而终归是半途而废了,也因此不成体系,在图文互释方面的尝试不及“点石斋”系列成功。图与文不能密切对应,久而久之或会影响写作本身的兴味,更不必说读者也会对“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不甚满意了。陈老师对图像的重视我很认同,只是在今日之学术体制下,想要处理位居学科边沿的交叉主题,挑战性越来越大,我辈倒不妨一试,但能不能接着前一辈学者往下做,让这种有趣的学问进一步焕发出活力,实在难说。富有学养、训练得当而又博古通今、性情趣味俱佳的文人型学者,或将会是担纲此类研究的最合适人选。

  • 0 聆雨子 2008-05-19 00:40:17

    为了毕业论文,感觉写太浅了

  • 0 给腐乳撒点盐 2010-01-29 14:13:52

    上来豆瓣才发现我借的这本没了外皮——白底黑字,图文占的比例很小,看上去眉清目秀。还是这样好。 虽说是三联的书,图像质量之差令人吃惊。找出《列仙酒牌》对照了一下,差距很大。

  • 0 一颗咖啡豆 2015-01-08 14:49:58

    专栏的六篇文字,有拼凑之嫌,虽然书写的用意我非常喜欢,但毕竟这本本子单薄。

  • 0 一潭死水 2023-11-06 19:06:12 新疆

    看古时书中所配绣像质量着实不能让人满意,一是印刷技术不过关,二是绘画太过单调,可这也没法。印刷技术一直落后,画家不屑于为文字配图也是事实。

  • 0 青萍之末 2022-08-12 13:23:52

    只想看图 古典小说搭配生龙活虎的插图是一绝 可惜我没看过绣像的什么作品

  • 0 残烛 2022-07-19 10:13:15

    小小图中讲出许多细节。

  • 0 低等动物 2022-05-05 22:18:20

    小时候,只要看到有绣像的小说,肯定会多看两眼,简单的线描也有莫大的吸引力,这是传统中国文学左图右史的魅力。绣像,作为传奇小说的衍生品,因印刷技术的发展起,也因印刷技术的发展亡。时至今日,多媒体异常发达的时候,反而没有人会为一本书做几百页的插画了。陈平原教授做学问一如既往的严谨,不过本书只能算是札记,读起来不甚过瘾。

  • 0 舒舒 2024-04-17 23:42:44 上海

    好的图像能激发情节、氛围,更具代入感。同时形式上构图、层次、韵律,带来美的视觉体验。

  • 0 智术师 2022-10-28 01:48:28 广东

    陈平原谈小说绣像,内容颇为精彩。

  • 0 华华凤 2016-12-22 22:09:12

    2004-第六十四本

  • 0 小孔成像 2016-08-04 15:44:34

    寥寥几笔,勾勒了几部绣像小说的精彩之处。陈老师站在大师身后,点评画工之用心。体味美感之余,更多的是对图像之于文字的画外之音和想象,而这一切,都无法缺少对原文本初始的感动。#学问与阅读同理

  • 0 achen 2009-04-07 13:11:38

    不如介绍中的好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