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的原文摘录

  • 我首先是从书本中得悉人生的经验。后来,每当我在生活中偶然碰到类似读过的书中的事件、状况或人物时,通常会稍稍吃惊但又失望的似曾相识之感,因为我想象,现在正在发生之事已经在文字中发生于我身上,已经有了名称。 我的阅读生活给我相同的逆流而行的体验,我先阅读了一些东西,然后才在生活经验到它们。 每本书都自成一个世界,可以让我逃到里面避难。 这本书具有致命的缺陷:它所描述的事件年代顺序与它的逻辑和自然顺序不相符合。它对要点的定义经常到最后才出现,实践先于理论,对不敬的读者而言,它的先驱者的直觉劳动比现代数学家的直觉劳动更难令人理解。 有位老师上《伊利亚特》课时经常告诉我们:“真不幸必须跟你们这些学生念这巨著,你们是不可能了解它的。就算你们自认了解时,其实是什么都不懂。人必须有相当的生活经历才能窥其堂奥。”终其一生,卡夫卡在阅读任何著作时,每每觉得单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甚至了解皮毛都有困难。 书本不能代替真正的世界,不可能的。生活中能够,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跟目的,无从取而代之。也就是说,通过他人的媒介物,你是不可能丰富自己的经历。世界和书本的关系正是这般。人把生命自限在书中就如关在笼中之鸟,这并不好。 正如惠特曼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阅读世界,因为这一本巨大的书是我们尘世之人唯一的知识来源。  (查看原文)
    阿楚 2回复 4赞 2017-07-22 13:10:16
    —— 引自第3页
  • 文本、作者、读者和世界在阅读的活动中彼此互相映照,他把阅读活动的意义扩大到指称所有人类的生命活动,及所有这些活动所发生于其中的宇宙。 这个世界是一本尚待解码的书(作者的诗作变成我对世界的阅读)。 说一个作家是一个读者或一个读者是一个作家,将一本书视作一个人或将一个人视作一本书,将世界描绘成文本或将一个文本描绘成世界,这些都是指称读者技巧的方式。 (查看原文)
    正在 2赞 2014-01-19 14:42:59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阅读的隐喻
  • “烹调”一则故事、“重新剁碎”一篇文本、对情节有了“半烤”(不成熟)的想法、为一个场景“调味”,或给一道论点的“赤骨”添上“装饰菜”(给一道论点的构架添上润饰语)、把“煮壶”的“配料”变成“受潮的”文章(把为赚钱而粗制滥造的书的内容变成乏味的文章),一块“撒上”典故“胡椒”的生活“切片”(一则添加典故的生活小品),让读者可以“咀嚼”(沉浸)其中,我们读者谈到“品味”一本书,在里面找到“营养”、一顿挫的时间“吞咽”一本书、“呕出”或“吐出”(未经真正理解就加以应用)一篇文章、“反刍”(反复思考)一个段落、让诗人的文字“在舌头上翻滚”(欣赏诗人的文字音韵)、诗歌“飨宴”、靠“摄取”侦探小说来过活。16世纪的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在一篇讨论读书艺术的文章中,罗列了这个过程:“有些书籍是用来品尝,有些被囫囵吞下,而少数的书则被咀嚼和消化”。 (查看原文)
    正在 2赞 2014-01-19 14:42:59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阅读的隐喻
  • 我观看,见有一只手向我伸来;手中有一卷书;他将书卷在我面前展开;内外都写着字:身上所写的有哀号、叹息、悲痛的话 (查看原文)
    正在 2赞 2014-01-19 14:42:59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阅读的隐喻
  • 我就走到天使那里,对他说,请你把小书卷给我。他对我说,你拿着吃尽了,便叫你肚子发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我从天使手中把小书卷接过来,吃尽了。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后,肚子觉得发苦了。 天使对我说,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查看原文)
    正在 2赞 2014-01-19 14:42:59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阅读的隐喻
  • 无论读者如何将一本书弄成他们自己的,结果都是该书和读者合二为一。本身就是一本书的这个世界,被堪称这本世界之书的一个字母的读者所吞没;如此一来就替阅读之无穷尽创造出一个循环的隐喻。我们即是我们所阅读的东西……同时,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文本和读者相互交融,创造出新的意义层次…… (查看原文)
    正在 2赞 2014-01-19 14:42:59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阅读的隐喻
  • 不管是出于无知、信心、智慧、诡计与欺诈,或阐述, 读者使用了与原文相同的文字,但是将其放在不同的标题之下,由此而改写了正文,仿佛就在赋予它生命的行动中重新创造了它。 (查看原文)
    Wolfeyes 1赞 2012-06-07 04:40:59
    —— 引自第258页
  • 1.天文学家 阅读 星图 2.建筑师 阅读 土地 3.动物学家 阅读 动物臭迹 4.玩纸牌者 阅读 伙伴手势 5.舞者 阅读 编舞记号 观众 阅读 舞者动作 6.织者 阅读 设计图 7.乐手 阅读 音符 8.双亲 阅读 婴孩表情 9.算命者 阅读 龟背标记 10.情人 阅读 身体 11.精神病医生 阅读 患者的梦 12.渔夫 阅读 海流 13.农民 阅读 天气 。。。 这一切 阅读 都和书本的读者 共享: a.辨读 与 b.翻译符号 的技巧。。。 但是,不论哪种阅读: a.阅读的意义都是读者 b.允诺或承认事物、地方、事件具有某种可能的可读性 的 是读者 c.觉得必须把意义归诸一套符号系统,然后辨读他的是读者。。。 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 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处境。。。 我们阅读以求了解 或 开窍。。。 我们不得不阅读。。。 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 我们的基本功能。。。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17:45:48
    —— 引自第7页
  • 对书籍的崇拜 是文字社会的一种信念。。。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18:14:16
    —— 引自第8页
  • 心理学家 詹姆斯@希尔曼说: ——童年时代读过/听过 许多故事的人, 比起那些没有接触过故事的人而言, 会有较好的外表+前景。。。 及早接触故事,他们会对生活产生关照。。。 也就是说,阅读变成: a.你要生活其中并克服的东西, b.一个灵魂得以安身立命的道途。。。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20:32:47
    —— 引自第11页
  • …… 我们所读的 是: a.某一个版本 b.特定的一本 印刷术 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所有堂吉诃德的读者所读的是同一本书。。。 对我而言,甚至到了今天,就宛若印刷术尚未发明一般——任何书的每一复本 依然 如同凤凰 那样独一无二。。。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21:11:21
    —— 引自第17页
  • ……特别的书籍 会赋予 特别的读者 某些特性。。。 特别是二手书。。。他的前一任读者会影响后面的读者。。。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21:11:21
    —— 引自第17页
  • 博尔赫斯 常常会要我把一些话 记在 我们所读的书的补页上—— a.一则 章节参考,或 b.一则 想法。。。 我不知道他怎么运用这些东西,但是,后来我也养成了在书背加评语的习惯。。。 我被博尔赫斯的评论所惑。。。 他的见解博大精神,但不会自我吹捧, 妙趣横生,可是有时很残酷。。。 评论几乎不可或缺。。。 我感觉自己是一册细心加上注解、专程为我编纂的版本的独有者。。。 但是,我并不是。。。 我只是他的笔记本, 一个盲人必备的备忘录, 以方便他组合心中种种想法。。。 我非常乐意被他利用。。。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21:34:44
    —— 引自第21页
  • 阿根廷作家 埃斯特拉达说: 我们阅读一本书时,会从先前读过的东西追忆、比较、唤回情感。。。 ——这是一种 最精致的通奸方式。。。 博尔赫斯不相信 系统性的阅读书目, 他鼓励此类通奸式的阅读。。。 (查看原文)
    319 1回复 1赞 2014-01-18 21:48:58
    —— 引自第22页
  • 民众看到 现实——严厉+必要的现实——和书籍的逃避的梦想世界之间有无可弥补的冲突。。。 那些当权者就以此作为借口,积极大胆的倡导 生活 v. 阅读 的人为二分,也逐渐获得成效。。。 a.大众化的政权 要求我们遗忘,因此,他们将书籍贴上 多余的奢侈品的标签 b.极权的政权 要求我们不思考,因此,他们又禁止+又恐吓+又检查 c.两者都全面 要求我们变愚笨,并乖乖屈服,因此,他们鼓励 消遣之作的消费。。。 在这种情中,读者除了 颠覆之外,别无他法。。。 (查看原文)
    319 1赞 2014-01-18 22:34:39
    —— 引自第24页
  • 1978年某个夏日午后------都可以了解的语言。 (查看原文)
    阅书琢磨行万里 1赞 2014-04-02 14:01:38
    —— 引自第118页
  • 只是一旦我念过了一本书,我就无法承受与它分离之苦。 (查看原文)
    VeraTulips 1赞 2011-06-08 10:27:05
    —— 引自第17页
  • 阅读给我一个独处的借口,也许可以说是赋予了强加于我的独处一种意义。 我不记得曾经感觉孤独;事实上,在寥寥几次和其他小孩碰面的场合中,我发觉他们的游戏及谈话远不及我所读之书中的冒险和对白有趣。 (查看原文)
    VeraTulips 2赞 2011-06-08 10:29:14
    —— 引自第11页
  • 尽管有明显的“世界末日的”语言,印刷并未解消人们对手写文本的喜好,若听到这种说法,心中大概会十分受用:……在书籍更容易取得,并有更多人学会阅读时,也有更多的人学习书写,经常颇具风格且表现突出,16世纪不止变成印刷文字的时代,也是伟大的手写书作品的世纪。一种科技的发展——譬如古登堡的——是提升了而非消除它应该取代的东西,这真是一种颇值玩味的现象,令我们发觉到自己很可能会忽视掉或认为不重要而置之不理的旧式美德。在我们的时代,电脑技术与电子书籍CD-ROM的增生,就目前的统计显示,并没有影响到旧时书籍形式的产销。那些视电脑发展为混世魔王的人,让怀旧支配了经验。譬如,1995年,就有359437本的新书(小册子、杂志与期刊不计)被添加到收藏量已经十分庞大的国会图书馆 (查看原文)
    【瓷玺】 2012-05-13 23:09:27
    —— 引自第165页
  • 作者与读者的原初关系呈现出一种绝妙的吊柜:在创造读者角色的同时,作者也判决了自己的死亡,因为,为了让一篇正文得以完成,作者必须撤身,停止存在。只要作者仍然存在,正文就无法完成。只有当作者放弃正文之时,正文才得以诞生。在那一刻,正文的存在是个沉默的存在,一直沉默到读者阅读它的时候。只有当有阅读能力的目光接触到刻写板上的这些标记时,正文才有了主动的生命。所有的书写都有赖于读者的包容与接纳。 (查看原文)
    Wolfeyes 2012-06-07 04:05:27
    —— 引自第219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