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时代的一粒粒沙 (向西)
- 雪夜闭门 (山右一仁)
- 同信仰的矛盾 (Reed)
- 八十年代末以降未能再版之书籍管窥 (尚书令)
- 文化大革命 (Witek)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1966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記得 2012-06-02 23:39:51
仍觉得没有全景展现。
0 有用 海盗x阿布 2010-05-08 14:06:57
不错 很真实
3 有用 冷战老手 2013-07-01 02:41:12
找荒诞段子,没多大用处,多数人跳不出启蒙派的认知框架
1 有用 胡不归🌈 2018-08-03 20:49:13
这本集子里有三篇文章十分值得一看:尤西林《文革境况片段》、蔡翔《神圣回忆》和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尤西林的文章极具思想性,用学术的眼光来分析自己经过的文革,包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和沟通、文革中的两种阶级斗争观念、对个人崇拜的揭蔽、对文革歌曲的不同时代内涵解读等,非常独特给人启发;蔡翔的文章文学性很高,由跨世代的文学式想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与历史的理解,尤其是对忏悔与责任的辩白给人以另一种理解文革... 这本集子里有三篇文章十分值得一看:尤西林《文革境况片段》、蔡翔《神圣回忆》和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尤西林的文章极具思想性,用学术的眼光来分析自己经过的文革,包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和沟通、文革中的两种阶级斗争观念、对个人崇拜的揭蔽、对文革歌曲的不同时代内涵解读等,非常独特给人启发;蔡翔的文章文学性很高,由跨世代的文学式想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与历史的理解,尤其是对忏悔与责任的辩白给人以另一种理解文革后红卫兵心态的途径;朱学勤的文章写的太出色太漂亮了!在表述“六八年人”这一思想群体时兼备文史哲三种文类的特性,文学修辞的美妙、历史资料的拾遗、哲理辨诘的思考。并以此延申至对所有思想史上失踪者的缅怀和对思想史本身类似于辩证的伪命题门类的怅憾,表露了作者极高的人文担当精神和无尽的人世关怀信念,令人敬佩! (展开)
24 有用 希夷子 2012-01-31 20:38:46
联动至今仍沾沾自喜令人作呕,黑五类子弟的反省才是更为珍贵的文革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