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故事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别管我是谁 2016-04-04 02:41:18

    倪震老師将打印的书稿交给我阅读,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14年了,熬夜读完。此书在日文、英文等的相继出版,也表明了世界对于中国发声的关注和好奇。第五代导演像是中国当年喷涌的新鲜血液一样,到现在也使得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他们,是如何成为“他们”的,以此。

  • 1 不要发现我 2020-01-31 17:34:34

    看得热泪盈眶,第五代的表达欲正是当下所缺乏的,时刻反思,所以时刻向前。看了那么多故事,总要看看故事后面的人。

  • 3 momo 2016-03-10 03:57:58

    一边读一边哭,就像小癞子那样,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啊

  • 0 煮豆燃豆腐 2010-12-22 11:14:22

    其实要是不想起五代们最近几年这点丢人事...这书还是挺正面挺好看的...

  • 0 掩杀 2011-01-05 01:22:25

    里面汇集了第五代们在学校期间以及毕业之后的各种八卦...说实在的..其实挺好看的...

  • 1 应聘卫士 2011-06-15 20:05:54

    转让 见豆列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227842/

  • 0 波西米亚人 2012-02-25 09:31:24

    对第五代各个导演的成长背景、学院学习情况、处女作诞生的过程作了详实朴素的观照,是了解第五代的成长发展过程最好的推荐。

  • 1 K 2017-01-19 12:54:09

    废话太多,描述太多,很多细节一笔带过,无太多参考价值。

  • 0 Кинo 2022-10-30 21:41:34 上海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生死报应。 李泽厚认为:“人世有代谱,往来成古今”,古今正是由“代”的凋谢和承续而形成。李泽厚百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分为辛亥一代、五四一代、大革命一代、三八式一代、解放一代,红卫兵一代。

  • 0 时间掌控者 2021-05-23 19:04:56

    一些背景消息而已

  • 0 沉默的大多数 2022-07-15 16:48:26

    那时候陈凯歌和张艺谋还能相提并论(没想到陈还是北大落榜生)现在。真的佩服老谋子那种对生活不抱半点侥幸和奢望的性格 彼时第五代电影人的生命力创作力真旺盛 那时毕业的一批人也都是30岁左右的人了 那种对社会的不妥协敢于拼搏的精神更让我明白了三十而立早已不适合当今时代了 78年北电重新招生复试影片竟然是田壮壮父亲主演的英雄儿女 其实看看几十年前国家对电影等文艺的态度就能理解为何疫情当下对影视行业放养半死不活的状态了 出身论阶层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私心给4星

  • 0 束江涛 2022-12-23 08:40:14 福建

    05 年左右看的书,那会儿应该在昆明。

  • 0 精力善用 2023-06-17 08:50:34 河南

    上学时图书馆借阅

  • 0 汐栖兮 2024-02-29 23:32:26 广东

    当小说看,无故事文笔一般 当散文看,无感悟 当科普看,一堆横七竖八的脑补 但看前言书本身意义大,只是作为阅读者是不推荐娱乐看的

  • 0 2022-07-15 06:15:4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得很感动。看看前辈们年轻时的状态,再看看自己当下状态,真是羞愧。

  • 0 C分之一 2016-10-07 17:38:29

    原来找工作一直不容易啊 哈哈

  • 0 豆儿 2018-11-23 19:43:04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电影工作者的成长周期漫长且无定数,最可贵的是第五代人的生活经历所带给他们关于历史中国与社会中国的反思与体会,以及改革初兴时迸发的变革热情与团结的合作关系。老谋子真是又憨又倔又能憋又很***有才。

  • 0 彼得格利特 2018-11-24 16:54:47

    倪震老师这都是一手资料啊,详细谈了第五代电影人从入学到短片练习到拍处女作,1978~1983的6年岁月,第五代作品是典型从自身经历出发而创作的,父辈与自我的文革10年就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之后许多年的创作都取材于此,不同的成长环境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则是他们抱团创作接着分道扬镳的源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