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The Singer of Tales
译者: 尹虎彬
出版年: 2004-05
页数: 499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
ISBN: 978710103738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The Singer of Tales
译者: 尹虎彬
出版年: 2004-05
页数: 499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
ISBN: 978710103738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写作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徐杰)
- 民俗学(包括神话故事、乐戏歌舞、工艺美术)【1】 (南池子)
- 民俗学基础书目 (Mokaka)
- 【豆列耕种】Understanding Greek Mythology (发福的唐吉珂徳)
- 中國神話學研究生閱讀參考書目(缺古典文献部分) (挥着大刀の猫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故事的歌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放鱼 2012-04-28 20:36:39
还记得么,09年那张要命的试卷。
2 有用 #1748 2022-06-03 17:02:45
有三点比较受用:其一是诗歌不是为了表演而创作,其本身就是表演。每一次表演都是程式之下的新创造,不存在“原本”,而是处于时刻流动的状态中。本书似乎是很多表演性理论的源头,但不像现在许多将文本硬套入表演的研究,作者真正做到了颠覆文本的单向权威。我不知道做同样不以文本形式存续的工匠研究能否从中汲取到些启发。其二是口头和书面各有一套庞杂而无法兼容的系统,二者间不存在过渡。这提醒自己再次警惕那些有关融合的话... 有三点比较受用:其一是诗歌不是为了表演而创作,其本身就是表演。每一次表演都是程式之下的新创造,不存在“原本”,而是处于时刻流动的状态中。本书似乎是很多表演性理论的源头,但不像现在许多将文本硬套入表演的研究,作者真正做到了颠覆文本的单向权威。我不知道做同样不以文本形式存续的工匠研究能否从中汲取到些启发。其二是口头和书面各有一套庞杂而无法兼容的系统,二者间不存在过渡。这提醒自己再次警惕那些有关融合的话语,当然自己关注的领域很多时候都在书面之内,此处渗透性大概会强些,但一旦从知识阶层向下渗透,就要开始注意了。其三是对口头诗歌运作方式的阐释,觉得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身体记忆/技艺。作者强调表演过程中快速创作,让自己更能理解两年前在大理目睹的夜间歌会的运作模式,也使自己发现了连结古代与当下的另一重微光。 (展开)
1 有用 会唱歌的耗子 2015-03-28 23:26:13
程式的分类:从声学的角度(头韵与半谐音)、从内容的角度(时间、地点、动词等);口头传统Proteus,multiformity,而书面传统则是体裁系统内的惟一性。
0 有用 塔琳托雅 2022-05-21 15:06:04
这本书怎么在藏书找不到了?!
0 有用 麦田沙 2006-04-11 23:07:59
理论部分相当精彩,实践部分似乎略显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