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稗类的笔记(142)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RIC (生为观察,奉命守望)

    在冒犯了正确知识,正统知识,主流知识,真实知识的同时以及以后,小说还可能冒犯 道德、人伦、风俗、礼教、正义、政治、法律。冒犯他们固不足以表示小说的价值尽在于斯,但是小说在人类文明发展上注定产生的影响就在这一股冒犯的力量:它不时会找到一个新的对象,一个尚未被人类意识到的人类自己的界限。 当小说被写得中规中矩的时候,当小说应该反映现实生活的时候,当小说只能阐扬人性世情的时候,当小说必须吻合理论规范的...

    2015-11-20 22:16:53   6人喜欢

  • RIC (生为观察,奉命守望)

    对曹雪芹而言,看似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活细节(打翻汤碗、烫手不觉)开始和小说角色的内在(个性、性格、气质或精神状态)无所不能地发生联系,这是整部《红楼梦》的潜在动力。或许,置诸今日的小说写作环境则无足为奇;毕竟20世纪下半叶的写作者即使没有读过亨利·詹姆斯、詹姆斯·乔伊斯,也早已无碍于运用种种现代手法或现代主义手法,“内外交织,情景交融”地创作小说。然而,曹雪芹生于18世纪初,卒于18世纪中,存活于一个...   (1回应)

    2015-11-20 22:26:45   1人喜欢

  • 小熊玩具

    小说家所提供的则是另类知识。 在冒犯了正确知识、正统知识、主流知识、真实知识的同时以及之后,小说还可能冒犯道德、人伦、风俗、礼教、正义、政治、法律…冒犯一切卢梭为爱弥儿设下的藩篱和秩序。冒犯它们固然不足以表示小说的价值尽在于斯,但是小说在人类文明发展上注定产生的影响就在这一股冒犯的力量;它不时会找到一个新的对象,一个尚未被人类意识到的人类自己的界限。 当小说被写得中规中矩的时候,当小说应该反映现...

    2022-04-12 10:40:02

  • 六朝悬鹑 (后人观今,犹今之视昔)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亦然《秋夜》篇首这“一株还有一株”的枣树示范了自话文学运动发物之际的一种独特要求作者有意识地透过描述程序展现观察程序,为了使作者对世界的观察活动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印在读者的心象之中,描述的目的便不只在告诉读者“看什么”而是“怎么看”,鲁迅“奇怪而冗赘”的句子不是让读者看到两株枣树,而是暗示读者以适当的速度在后园中向墙外转移目光,经过一株枣树,再经过一株枣树,然后延...

    2021-07-11 22:44:19   1人喜欢

  • 刘liu

    庄子,一位狡黠的思想家,一位小说家。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量创作的具名著述者,在整个春秋时代,乃至夏、商以迄西周的千年史上,也是第一个说故事的人。我们很难用近代的,西方的绳墨来标定庄子的角色,因为他的作品比“一个首尾完整的、虚构出来的而又能反映人生与现实的故事”更自由而丰富。我们可以读出《庄子》的哲学(这是庄子其人的作品中最被曲张夸大的部分)、寓言、谈话录(显然是伪造的谈话录)、札记、神话、...

    2019-06-04 08:03:05   1人喜欢

  • 刘liu

    尽管早于奥威尔,扎米亚京却也不是第一个将性爱冲动当成对抗于政治钳控力量的小说家。但是,扎米亚京舍弃了这种简单、枯涩且浅薄的比拟映照,宁可进入D-503那冲动的内在,寻访动力的源头:一束来自太阳(自然)的、温暖的、不驯的、即使照在“老太婆的膝盖上”也发出黄金之色的阳光。而阳光在D-503的“单一国”里,原先一直是被调节过、失去本身色泽层次的东西。扎米亚京没有用阳具“将党捣得粉碎”,在真正的小说家眼中,党或...

    2019-06-04 07:55:58   1人喜欢

  • 春风小河水

    张大春读晚晴遗老的诗,说他们是: “证神于图中。遗老把他们所从事的一切——也就是对于庸众来说既嫌冷僻、又伤迂阔的艺术表现——都看作是故国的比喻,在俗世的政治认知之外,那个存在于诗中、存在于字中、存在于画中的国度,本不能自证其为一个"国度", 唯有能从事者得以求索、得以见证、得以拥有。” 张大春把其称为“失国”,而这段话突然让我对你国完全释怀了。

    2019-05-26 21:29:16   1人喜欢

  • 海绵

    1922年俄国作家扎米亚京在《新俄罗斯散文》中写道:“ 艺术必须是自律性的,而真正的文学只能由狂人、隐遁者、异端者、幻视者、怀疑家、反抗者产生出来。” 这句话真有道理,中国文学史上的几座高山无不如此,司马迁、李白、苏轼、蒲松龄、曹雪芹、鲁迅等等。可见,文学还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2017-06-30 20:46:44   1人喜欢

  • 翳生 (Mais vous ne savez rien.)

    在陈氏言下,“今世犹只见此一人而已”显然是极大的恭维,至少吾人无从考证陈氏是否像读金庸之作那样细读过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顾明道的《荒江女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郑证因的《卧虎藏龙》与《铁骑银瓶》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作.......... 勘误:《卧虎藏龙》与《铁骑银瓶》的作者实为王渡庐。郑证因则是《鹰爪王》的作者。 值得一说的是,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对武侠小说(以《江湖奇侠...

    2011-04-20 12:05:55

  • 克罗马侬人

    决定论与目的论 故事的另一面是,面对灾难的作者在“书写这件事之于被描摹、叙述出来的巨大现实是如此无能为力”之际,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简而言之,小说家如何免于成为一个“花言巧语的秘书”?放下笔,加入劳动,以血肉之躯贡献于革命或抗争的实践?这是一条和书写彻底决裂的路,非本文所能讨论。然而,在尚未踏上这一“征程”之前,小说家尚须面对一个基本的问题:书写者也“无所遁形于天地之间”地被决定论所宰制着,倘...

    2024-11-22 23:45:50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 15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小说稗类

>小说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