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后来的夫人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困于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学校任教,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后来的夫人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困于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学校任教,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冲击,当年11月与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8月《管锥编》定稿。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丛书信息
喜欢读"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的人也喜欢 · · · · · ·
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 条 )


《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和《石语》
> 更多书评 55篇
-
眼睛往往跟着心灵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情人接吻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不管怎么读,都觉得还是自己太过浅陋。看到的大多是字面的情绪,体会不到太多更深的感悟,有时为某些词句触动颇有感触,却没法把情绪化成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我想为什么总是在看一些大师的作品是感到深深的共鸣,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把每个人都共通的情感用文字申深情地描绘下来,你看到的不只是他的世...
2013-04-14 13:01 4人喜欢
眼睛往往跟着心灵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情人接吻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引自 窗 不管怎么读,都觉得还是自己太过浅陋。看到的大多是字面的情绪,体会不到太多更深的感悟,有时为某些词句触动颇有感触,却没法把情绪化成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我想为什么总是在看一些大师的作品是感到深深的共鸣,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把每个人都共通的情感用文字申深情地描绘下来,你看到的不只是他的世界,更是自己的内心。慢慢读吧慢慢看。当有一天发现读书不会有做笔记的冲动,不再会猛然觉得一词一句精辟至极触动极深,也许就是我也终于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了。 他们写的,也不过是每个人最普通的内心。
回应 2013-04-14 13:01
-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
2017-03-24 22:57 2人喜欢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圣如孔子,对于中年人的特征也不甚了解;所以《论语·季氏章》记人生三戒,只说少年好色,壮年好打架,老年好利,忘了说中年好教训。当然也有人从小就喜欢说教传道的,这不过表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中年,活到六十岁应当庆九十或一百岁。
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你觉得旁人不好,需要你的教训,你不由自主地摆起架子来,最初你说旁人欠缺理想,慢慢地你觉得自己就是理想的人物,强迫旁人来学你。
回应 2017-03-24 22:57 -
不知哪里云 (纠正)
现在是新传纪文学的时代。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妨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为题目来发挥自己。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图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2012-02-27 19:12 1人喜欢
-
-
chen_Kris (言樂亭------倉木殊雨)
今年看完的第23本书,钱钟书老先生的这本书算是他的读书笔记大合集呀。从文学比较到生活化的日常,再到人性和心理学等等多角度去探讨和对比。尤其一开始在文学对比上,同一个故事,钱老能把他看过的东西方名著找出各作品中一样的大意段落写出来对比,这种信手拈来的文豪宝库,真的是赏心悦目般精彩。据了解钱老以前做读书笔记都是在图书馆里面,只能带纸笔,所以他就养成了大量摘抄读书笔记,成为他后来的文学底蕴。而且经历过...2020-04-17 00:25
今年看完的第23本书,钱钟书老先生的这本书算是他的读书笔记大合集呀。从文学比较到生活化的日常,再到人性和心理学等等多角度去探讨和对比。尤其一开始在文学对比上,同一个故事,钱老能把他看过的东西方名著找出各作品中一样的大意段落写出来对比,这种信手拈来的文豪宝库,真的是赏心悦目般精彩。据了解钱老以前做读书笔记都是在图书馆里面,只能带纸笔,所以他就养成了大量摘抄读书笔记,成为他后来的文学底蕴。而且经历过清末明初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建国以后,他所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时代里面,却还能不断地积累自己所能看到的知识,连一本外文字典,他都能细细品问,其中他觉得不合适的地方指点迷津一般,这样的精神确实可贵。最后的部分,又把他看过的外国作者们,一一列举出来,并把他而认为有意义的内容摘录出来集结。这种不断对比和探索的意志力,塑造出他坚若磐石般的文学功底,而最后的石语,我感觉就是钱老年轻时和陈衍(一八五六-一九三七),号石遗,清末民初著名诗人和学者。一次文学头脑风暴的交流,作为前辈去取指导后辈如何看待文学,看待社会,等等问题的语录。我觉得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次深刻的交流,使钱老的心中开始萌芽出传承的思想吧,他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学知识,帮助中国人在文学上能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正因为他到处留学和演讲,和当地学者探讨文学中西的差异,然后自己又反思中国文学到底是什么?一步一步的去推动着这样的石砖,搭建出新的中国文学城墙。学习钱老的饱读卷书,更要做到融会贯通的结合看自己和看世界。 《人生石語》 人間練命幾時死 生刻一秒勿忘念 石碑楔下留筆墨 語化明鏡醒吾身 ——————倉木殊雨
回应 2020-04-17 00:25 -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
2017-03-24 22:57 2人喜欢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圣如孔子,对于中年人的特征也不甚了解;所以《论语·季氏章》记人生三戒,只说少年好色,壮年好打架,老年好利,忘了说中年好教训。当然也有人从小就喜欢说教传道的,这不过表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中年,活到六十岁应当庆九十或一百岁。
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你觉得旁人不好,需要你的教训,你不由自主地摆起架子来,最初你说旁人欠缺理想,慢慢地你觉得自己就是理想的人物,强迫旁人来学你。
回应 2017-03-24 22:5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8.9分 11583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8.6分 18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9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下) (我不豆谁豆)
- - 豆瓣九分及以上高分书籍推荐。 (饱饱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德珈 2012-08-09
学术睿智
0 有用 Amber 2013-08-21
最近密集的读了好几本好书〜
0 有用 [已注销] 2010-02-28
钱钟书实在是聪明得很 只选最好的几篇。
7 有用 刘小黛 2011-08-26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0 有用 Qgoir 2012-09-25
读了过半,有点腻歪他老人家的笔法了。
0 有用 担怕是有点恼火 2020-12-22
和我与地坛并列成为我高中的最爱
0 有用 温温 2020-08-24
最喜欢上
0 有用 Evak 2020-08-18
一直都不喜欢随笔。于随笔之中,又不足够出色让我改变心意。不是我所需要的那些智慧。
0 有用 松筠 2020-07-24
想见先生的为人,诙谐幽默、警醒透辟,自成一家。
0 有用 草木又全下 2020-06-17
你看这个清纯的装潢,真让我喜欢hhh